第77章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再见是蓝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景隆这话说的不错,从此之后,再没人信圣人仙神! 若真有圣人仙神,那肯定是解释出下,雨现象的任以虚! 想到这里,众人顿时怔怔。 任以虚不光要建设一个帝国主义大明,他更是打碎华夏的精神世界,重塑一个新的精神世界。 也就是,任以虚的世界! “居然这么简单吗?” 刘伯温此刻也是愣愣的,有些迷茫的说道:“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而此时,李景隆却是冷笑说道:“家师早就想到,你们会是这种反应,所以吩咐我,附送你们一句话。” “他早就想到了?” 刘伯温顿时一惊,赶忙问道:“什么话?” 李景隆却冷笑一声说道:“他让我问问你们,为什么你们没想到,这下雨的原理呢?” “说穿了,下雨的道理简单到离谱。” “水汽蒸发,上升遇冷凝结,然后降落而已。” “这无一不是生活中的常识,根本没有任何新知识,却为何没人能想到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你们比我更清楚!” 刘伯温,李善长等人,顿时沉默。 他们都是当世最为聪明绝顶的人,当然清楚,因为儒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儒家这片叶子,挡在大家眼前,使得大家沉浸在,儒家编造的一套世界观中,使得大家看不到真正的世界! “家师说,他早就提醒过你们的!” 李景隆看到众人神情,却是骄傲无比的说道:“他一直都在说,你们的旧思路是错的,而且错的离谱!” “但可惜,你们似乎一直没有太放在心上。” “他要用这种例子告诉你们,赶紧把家里那些儒家先生给赶走!” “试想一下!” “若是一个孩童,想出这下雨的原理,在儒家的把持下,那孩童会遭遇什么?” 会遭遇什么? 众人一阵沉默。 还能怎么着? 肯定是惹得先生大怒,狠狠批判一番,就好像是刚才的刘三吾那样。 从此之后,这孩童再也不敢乱说。 以后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要引经据典,多多考究。 毕竟,引用圣人的话,总是不会错的...... 当每个孩童都这么做的时候,整个大明,都会变得固步自封,再也没有容纳新知识的空间! 发展技术,更是无从说起! 而此时,李景隆却是骄傲的笑道:“现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谁是真圣人,谁是假圣人!” “我师父的学堂,就是要推翻儒学,建立新科学。” “当我大明每个孩童,都从儒学窠臼中走出来,学习新科学,自然......人人如龙!” 说到这里,他深吸口气,声音铿锵有力的说道:“尊奉我师父,才是大明的唯一出路!” “我师父当为朱子!” 话音落下,场内一阵寂静,众人不由得将目光,投向刘三吾。 不必多说,话说到这个份上,谁胜谁败,一目了然! 在这场较量之中......刘三吾被碾成了渣,任以虚将成为大明唯一圣人。 而想到这里.....众人心头不由得火热起来。 孔子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名传后世。 任以虚却比孔子不差分毫,若也将自家的子弟,送到任以虚手下为徒,自家岂不是也能沾圣人的光,也出个七十二贤之一! 特别是李景隆...... 他们看到李景隆那意气风发,志气昂扬的样子,更是心头一阵激动。 刚才李景隆的一番话,有理有据,风姿非凡。 这种憨批废物,都被任以虚教育成才,我家的孩子比他差哪了? 被任以虚一教,可不得一跃成七十二贤之一? 特么的,不惜代价,也得将自家子弟,送到任以虚门下受教! 这个念头,几乎是同时,在满朝公卿的脑海中冒出来。 而此时,朱元璋也是霍然起身,难耐激动的说道:“大明该何去何从,已经是一目了然。” “刘三吾,任以虚一夜间,就教导出如此弟子,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刘三吾却已经是失魂落魄,艰难开口:“老臣,我.…....” 显然是已经无话可讲。 刚才那一幕,大家都看在眼里,任以虚都没有露面,他就让李景隆碾压成渣。 他一夜间,就将李景隆这等纨绔教导成才,那给他六年时间,他又得教导出多少人才? 今后,儒学一道,也就彻底失势,今后,天下学子,尽拜任以虚为师。 任以虚是奔着,超越孔子去的! 刘三吾一个孔子门下,再小不过的门徒,还跟任以虚比? 还是洗洗睡吧... “退下吧。”朱元璋淡淡说道。 刘三吾顿时神色惊慌,哀求的看向朱元璋说道:“上位,儒学确有可用之处,还不可轻易全废。” “咱自然知道。” 朱元璋却淡淡点头说道:“培养新人才,需要时间,尔等可继续干个几年。” 那几年之后呢? 刘三吾心中惊惶无比,自己那些学生,门人,乃至于朝堂上那些新科进士,岂不都是没了未来? 群臣也是心头震动。 朱元璋这是传达了一个信号,自此之后,只有那些精通科学的人,才能得到重用。 当即他们心中都迫切无比,必须得赶紧将自家的儿孙,送到任以虚门下,不然就来不及了。 “上位,老臣的弟子们却还堪用的。” “他们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岂能直接将他们闲置起来,这对他们不公平,那都是勤奋好学的年轻人啊.....” 刘三吾却是满脸的乞求之色说道:“恳请上位,看在老臣劳苦功高的面上......” 朱元璋却是一阵不耐,便是直接离去,接下来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哪里有时间,理会刘三吾。 废除儒家说来简单,做起来却是千头万绪,自己得好好思索一番才是...... 朝会散去,众多高官们,纷纷是迫不及待的,去吩咐自己手下人,回家传递消息。 大明选材重心发生变化了啊,这特么的可是第一手消息,得赶紧回家,通知家中后辈。 赶紧把家里那些个四书五经都丢了,直接去上小学,回炉重造! 最好是,直接跟李景隆那样,拜在任以虚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