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屠龙术
再见是蓝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是......” 朱元璋略一迟疑,却是微微点头,仔细思索起来。 任以虚抛出的问题,现在朱元璋都有点摸到套路了。 自己冒出的第一个答案,那肯定是不对的,再仔细想想.... 任以虚见状,却是无奈说道:“别说是你了,就算是皇帝跟他手下那一帮勋贵名将。” “大多是淮西人......而凤阳那地方,更是出了一个皇帝,两位公爵,七位侯爵。” “而他们在发迹之前,甚至连引车贩浆之徒都算不上。” “而在汉高祖刘邦的沛县中,基本也集齐了刘邦起家的班底。”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不管什么时候,华夏根本不缺人才,只是一个县,就能集齐开国之才。” “甚至现在......华夏大地还潜藏着不少,像徐达,李善长那等人才......” “但他们或是在种地,或是在卖茶........” “你想想,为什么这些人才,为何会无法出头呢?” 听到这里,朱元璋彻底惊住! 一个县就能集齐开国班底? 他一直觉得,凤阳多才,是因为天命所归。 可现在经过任以虚这么一解释......他却是发现,天下本就该如何。 华夏大地本就有无数能人! 只是平时因为某种束缚,导致他们无法出头! 那这种束缚到底是...... 他想到这里,突然是微微一愣说道:“太平盛世是一道锁链,束缚住了这些大才?” 他彻底想通! 自己是有些才能不假,但如果不是遇到元朝末年,那等乱世自己一个泥腿子放牛娃,怎么又会有出头的机会? “对嘛。” 任以虚却是欣慰的点点头说道:“准确来说,是太平盛世中,资源被上层垄断,导致寒门压根没有参与竞争的机会。” “才会导致寒门无法出贵子。” “所以嘛,你要做的其实很简单,给下面人一个平台,让他自己去创造。” “好比说在高丽,你让伙计自己去闯。” “能拿出业绩的自然就是人才,拿不出的自然就是废物。” “有道理!说的有)道理!”朱元璋顿时是心有余惊的点头说道。 说穿了,道理很简单,其实还是科举制度要求的门槛太高,导致竞争不够公平.... 那不如.....废掉科举制度? 重立一套新制度? 想到这里,他突然心中一动,不由得目光火热的看向任以虚。 “如果放在治国上来说,是不是要改革科举制度?” 这才是真正的难题,千百年来,无数帝王为了选拔优秀的人才,可以说是费尽心思。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拔制度在不断优化。 这已经是穷尽无数人的心血,才能优化出的最好选拔制度了。要再想出个更好的,简直难如上青天。 如果说有谁能想出个更好的制度......那个人,一定是任以虚! “你想的倒是长远。” 任以虚微微一愣,接着却笑了笑说道:“怎么,现在就在想着以后开国选拔人才了?” “真拉倒吧。” “华夏几千年才搞出一套科举制度,你就想轻易改掉?” “你谁啊?” “还是往后稍稍吧。” 朱元璋顿时老脸通红:“咱是没办法......但不是还有你......” 任以虚却翻了个白眼说道:“指望我有个屁用,我就算是想出来,也没个毛用啊。” “今天再给你上一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科举制度为何能经久不衰?” “是因为它很好的平衡了,大族跟寒门之间的利益。” “这是皇权,豪族,寒门之间博弈千年之久,才诞生的产物。” “你想想,为何是科举制度,淘汰了九品中正制跟察举制?” “很简单,因为以前生产力不够发达,亩产粮食实在太少。” “普通农民靠自己,很难生存下来,于是只能依附在大族的坞堡下,抱团取暖,由豪门供给生产资料。” “吃人家大族的饭,自然得听人家的话。” “所以官员只要给这些大族官职,大族自然能替他们管好百姓。” “但现在不同了,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亩产也随之提高。” “普通百姓不靠大族庇护,也能自食其力......” “因此,官员们惊讶的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百姓们从农奴,变成了农民。” “他们现在不光要照顾好大户,也得照顾好普通农民,否则,这些农民真能造反的!” “科举制度这才应运而生!为的,就是给有造反能力的人,一条上升渠道。” “公平这玩意儿......” “只有你有造反能力的时候,你才有获得公平的资格,如若不然,你就只能老老实实的当牛马!” 一席话落下,朱元璋等人已经是彻底呆住。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朱元璋心头宛如翻起惊天波澜,心底反复回荡着这句话。 他能感觉到。这简单的一句话中,似乎蕴含着治国真理,道尽了一个国家的一切...... 自己以往那些治国体会,似乎都能用这句话来解释.... “大道至简啊。” 朱元璋猛地反应过来,震惊无比的望向任以虚:“这一言道尽天下至理!” “不错,一切都是由经济决定的!” “老大,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不可外传,这话......要传给咱未来的家主!要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是!”朱标也是脸色凝重无比,慎重点头。 这就是屠龙术! 一言道尽治国真理,这正是屠龙术的学问! 这是君主才能学到的学问,可为皇家传家宝,世代相传! “别一惊一乍的,怪吓人的。” 任以虚却是一阵无语的说道:“再说了,你知道了也用不上,至于这么激动的吗......” “反正多学点东西没坏处嘛。” 朱元璋却是连忙说道:“那这么说来,现在要想动科举制度,就得提高经济基础。” “也就是强国!” “只有经济提高,百姓识字率提高,百姓手里有钱,才能有......议价权?” “科举制度才能选拔出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