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什么是公平
再见是蓝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秦王朱樉年纪仅次于朱标,自小在军营中长大,威望能力很是不俗,这可以说是朱元璋最拿得出手的儿子之一。 而今,朱樉也是精神一振,立刻是当仁不让的起身。 先向着朱元璋行了一礼,又看向任以虚热切的说道:“那我就斗胆一说。” “我认为,且不论考试公正与否,北方士子都是在冲撞朝廷,藐视朝廷威严!” “跟科举舞弊本身比起来......还是朝廷威望更加重要。” “我认为,应该先闹事的北方士子抓起来!” “必要杀一做百,方能让士子们知道,触犯朝廷威严的下场!” 话音落下,朱元璋眉头微微一皱。 这话,却很符合朱樉的性格,他性情暴烈,在打仗时就多有屠城.. 只是,这却并非是治国之道。 他暗自摇头,又是看向任以虚苦笑着说道:“来点评一下。” 任以虚却直接说道:“抬走,下一位。” 朱樉一愣,顿时一急,就要说些什么。 可此时朱元璋却是呵斥一声,朱栖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坐了回去,然后他目光一扫便是说道:“老五,你来说。” 顿时,一个皮肤白皙的胖子,便是小心翼翼的站了起来。 看到他这样,朱元璋又是一阵皱眉:“紧张什么,随便说就是。” 这五皇子便是周王朱橚,他跟朱棣却是一奶同胞,但两人虽是兄弟......那性格却是南辕北辙。 朱棣尚武,朱橚好文,还喜欢捣鼓点医术之类的...... 他更像是个文士,朱元璋素来不喜。 但是......也许这份温和性格,能讨得任以虚喜欢? 此时,朱橚却是小心翼翼的说道:“儿臣以为,北方士子们心中不愤,其实说到底,还是觉得自己的功名,被南方士子给夺走。” “既然如此,朝廷便扩大些进士名额就是。“ “至于给北方士子,安排几十个进士名额。” “北方士子得了好处,自然不再追究什么公平舞弊之事......” 话音落下之后,朱元璋眉头略微一缓。 这办法有文臣风范,擅长和稀泥。 和稀泥虽不能彻底解决矛盾,却能起到修修补补的作用,起码能暂时将士子闹事的问题压下去。 “你觉得如何?”朱元璋又看向任以虚。 自己说行不够,得任以虚点头,朱橚才算过关..... 而此时...任以虚却是懒懒的说道:“这不就是按闹分配,以后谁要是考不上,直接闹事就好,反正闹一闹,朝廷就会给好处。” “这......” 朱棣脸色尴尬,却是连忙说道:“受教受教......” “这事也着实难办。” 朱元璋却又皱皱眉,看向其余倒霉儿子们。 却只见到,他们还是在那一脸犹豫之色,似是想起来,又似是有些心虚。 不用说,这些倒霉儿子们,怕是还不如前两个...... “那你说这事到底该怎么办?”朱元璋不由得苦笑,还是看向任以虚问道。 自己这些儿子还是太废物,也难怪群臣不愿意献计,他们也知道这事有多么难办,这是不想出丑啊...... 这事儿......到头来,看来还是得任以虚...... 任以虚却是淡淡说道:“我说,你们想没想过,这件事的本质在什么地方?” 本质? 又是这个熟悉的“本质”。 朱元璋顿时一愣,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句话他已经从任以虚这里听过无数次。 这句话,似乎是解决难题的万能钥匙。 可现在,他冥思苦想一阵后,却是皱眉说道:“你是说公平?” “科举的本质,在于提升一个公平的上升渠道?” “不错。” 任以虚微笑说道:“再继续往下想,公平的本质又是什么?” “这......” 顿时,朱元璋人都傻了,公平还有本质呢? 公平就是公平! 此时不只是朱元璋,其余等群臣,顿时都懵住.... 朱元璋在那不可思议的看向任以虚:“我说,你说的是不是有点虚了?” “这都哪跟哪啊?” “还是没开窍。” 任以虚却是一阵惋惜摇头:“上那么多课都白上了。” “你们想想,到底什么是公平?” “好比说科举,我给每个人公平参加科举的机会,这算是公平吗?” “当然算。”朱元璋毫不犹豫的说道。 任以虚却是又继续问道:“但问题是,天下贫富悬殊,有钱人家的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容易成才。” “穷人家的孩子,别说参加科举,他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 “在这种情况下,科举就成了有钱人,起码是寒门的专利.....” “但朝廷收税时,却是一视同仁的,换句话说,穷人交了税,却无法参加科举,这也算公平吧?”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瞠目结舌:“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穷人没钱上学,没钱参加科举,关朝廷什么事?机会都已经给他们了......” 说到这里,任以虚却笑了笑说道:“可我记得,你之前不是说过,科举是给全天下百姓一条上升渠道吗?” “这话,难道就不算数了?” 顿时,朱元璋一阵懵逼,总觉得哪里不对,但竟无法反驳。 任以虚说的......好特么有道理! 他不由得陷入深深沉思,科举制度看似公平,但对于穷人来说,就真的公平吗? 任以虚却又继续说道:“放在这科举舞弊案中,也是一样。” “北方遭受战争蹂躏已久,贫困无比,教育水平低下。” “客观来说,他们的水平,其实就是不如南方学子,这是没办法的事......” “所以在现行制度之下,哪怕这次给他们几个进士名额,但几年,几十年后呢?” “他们该考不上还是考不上。” “但此时,北方人就是会觉得不公平。” “我不是不如你们,只是因为我们遭遇了更多战祸,如果我们生在南方,必定会比你们更强......” “而客观事实上,也确实是如此。” “所以一开始,北方人跟南方人,就不是在一个公平环境下竞争的....” “科举制度,对北方人来说,确实是不够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