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鱼202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3章 槐叶冷淘 苏虞带着阿鹿回到自己居住的东耳房,继续整理脉案。回到苏家,尤其是定亲后,苏虞不适合再跟着他四处奔波,给百姓义诊。 智吾大师便建议她把从前遇到的脉案整理集结成册。将来不管是自己收藏,还是留给他人参考,都不算辜负她这十年的学医生涯。 苏虞回家这一年,陆陆续续开始整理,典型的有参考性的脉案已经整理得差不多,现在只差个收尾。 写完最后一个案子,苏虞打了个哈欠,决定先小憩一下,再来整理。 没想到她这一睡,就睡到了酉时。 迷迷糊糊醒来,就听到院子里传来母亲和二婶的声音。 “二弟妹,若是别的东西,你要我就给你了,但这槐叶冷淘的方子不行。这方子是大姐儿自个儿研究出来的,不知费了多少心神。我是打算等她出嫁了,给她做压箱底的。” 吴氏看着二弟妹孙氏,面露为难,心底也有些不高兴。觉得这孙氏太算计。午时才做出来的冷淘,她这就惦记上了。 这年头,方子很值钱。一个美食方子少说能养三代人,苏虞出嫁时若有一个方子陪嫁,婆家人不说把她捧在手心里供起来,也不敢随意欺负了她。 孙氏却道:“大嫂,我知道这方子大姐儿费了心,但我要这方子也不单是为了我一个人不是” “为了买这宅子,家里掏空了老底,连咱们曾祖父攒下的钱财都拿出来花了。家里现在是一点积蓄都没有,全指着大哥的俸禄,还有江州老家那几百亩良田和两个铺子的出息过活。” “大哥俸禄不高,田地能有多少出息全靠老天给饭吃。至于铺子,一个裁衣铺子,勉勉强强不死不活。一个早食铺子,手艺不行,也是半死不活。 挣的那点子钱,光是供应一家人的吃喝住行都勉强。可你看看,这家里有多少张嘴等着花钱” “大姐儿马上要出嫁了,咱们得备嫁妆吧。大郎二郎定了亲,聘礼要买。五郎、六郎、七郎还在书院读书,每年束修都是不小的一笔。还有明年秋,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他们下场科举,光是举人结保的保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天热,大家胃口普遍不佳。大姐儿做的这冷淘口味丰富,又开胃解暑。若是能卖上一卖,估计能赚不少钱。且咱们刚好有个早食铺子,岂不方便等挣到了钱,将来也好多给大姐儿置办些嫁妆不是” 孙氏话说得好听,但吴氏早就说过,将来大房四个子女的嫁娶不从公中走,不管是儿子的聘礼还是女儿的嫁妆,都用她的嫁妆来置办。 至于几个孩子的读书考试,家里田地和铺子的出息足够支应,况且丈夫的俸禄也是入了公账的。 相反,二房管铺子,三房管田地,都拿一份工钱,这份钱全归了他们的小家庭,也算是他们打理家中产业的辛苦费。 按理说没分家,小辈不拿钱,二房三房能拿这笔钱本就占了便宜。再者说,每年田地、铺子的出息都是他们拿多少,公中入多少,也不曾查账过。 吴氏家里也是经商的,自己名下也有铺子田产,有些事儿她门清。只是自己陪嫁颇丰,手头有钱,为了家里和睦,有些小事她懒得计较,能过则过。 但这方子是她大姐儿辛苦研发出来的,就算她不缺这一个方子,她也不想拿她的东西充人情,当大头。 吴氏道:“弟妹,这方子是大姐儿的。咱们做长辈的不能给她多少东西就算了,怎么好要晚辈的东西” 见自己好说歹说,吴氏还是不同意。孙氏脸一垮,摔摔打打转身回了自住的东厢房。 苏虞听着,叹息一声。 这家还是太小了。 苏家是典型的二进四合院的样式,前院小,除了门房住的倒座外,只有一个书房和一个会客厅。后院较大,分为正房、后罩房以及东西厢房。 后罩房有四间屋子,老两口住一间,下人们住一间,还有一间粮食房,一间厨房。 正房住着方父和吴氏,紧挨着正房的东西耳房住着大房的四个孩子。 因只有苏虞这一个女儿,所以她是单独住在东耳房,苏虞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则合住在西耳房。 至于东西厢房,各有两间屋子,分别住着二叔、三叔一家。 人多屋少,家里男孩子都是挤着住的。 但也没办法,苏家出身寒门,底蕴不深,发家史最远可以追溯到苏虞的曾曾祖父。 曾曾祖父年轻时是个猎户,在山里打猎为生,追猎一头野羊时意外误入深山,幸运的是没遇到老虎、熊瞎子或者野猪这样的大型猛兽,并且还挖到了两根百年老参。 他当时留了一根当传家宝,卖了一根,置办好田地,请媒人说媒,娶了个世家大族放出来的三等丫鬟。 曾曾祖母在主家是伺候主家姑娘的针线丫头,从小看郎君娘子们读书识字,长了见识,她虽不识一字,却知道读书识字的重要性。 生了儿子,就织布刺绣供儿子读书,有了余钱,则买田置地。 曾祖父读了书,考到三十岁还是没能考取功名,当时祖父已经十二岁,极为聪颖。曾祖父和家里人商量,决定不考了,找了个酒楼掌柜的活儿,攒钱供养儿子,余钱继续买田买地。 祖父顺利通过解试,成为了解试举人,取得了参加春闱考取进士的资格。然而祖父考到五十岁,依然没能考中进士。 老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五十岁不能中进士的举人大有人在,但祖父深知自己极限已到,便如他父亲那样放弃科举,转而开馆收徒,教书攒钱供养几个儿子。余钱拿来买田买地买铺子。 至父亲这一辈,三兄弟一起开蒙识字,然而二叔性子跳脱,静不下心苦读,及冠之后便放弃了学业,转而打理家中的铺子生意。 三叔性子内秀,也不擅读书,于是祖父把家中的百亩良田交由他打理。 父亲苏慎则没有辜负祖父的期许,十八岁首次下场便通过解试,取得解试举人的功名。 之后虽然没能更进一步,且之后两届依然落败,但家里人并不气馁,父亲还年轻,才二十四岁,考中进士的希望还能大。 之后那一届,父亲没有参考,他觉得自己还需要沉淀。三年游学,三年闭关苦读,终于在他三十岁,而立这年顺利通过春闱考取二甲第二名,进了翰林院。 翰林院清贵,俸禄不高。方父专注于编书,也不爱钻营,没有其他灰色收入。 能在这寸土寸金的汴京城里买这样一套二进的四合院,靠的还是祖辈一代一代的积累。殊不知,多少寒门学子进士及第授官之后,都只能在汴京城里租房住。 能买的房子自然就小,不比江州老宅。 老家江州物价低,房价也便宜。一家人虽说没有分家,但都有各自的院子,关上门来过自己的日子,谁也不影响谁。 到了这汴京城,三房人挤在一个院子里,抬头不见低头见,难免有摩擦。 就好比今儿这冷淘,苏虞做出来了,不往二房三房送吧,回头二婶三婶该有话了。送了吧,二婶惦记上了方子,难免闹腾。 苏虞是不在意这一个冷淘方子,她也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才得的便宜。更何况槐汁面条做法简单得很,稍微有经验的厨师尝上一两遍就能做出来,就是酱汁配方难了些。 但她也不能充大方,一来母亲已经拒绝,她不能唱反调。二来,人都是会得寸进尺的,要了一个方子,将来就会要更多东西,还不如一开始就杜绝这种现象。 这样想着,苏虞又赖了会床,等到院子里的动静彻底平息,才换了身旧衣裳去了厨房。 家里仆妇不多,一个门房,负责看门。一个厨娘,负责做饭洗碗。一个打杂的婆子,洗衣拖地,干些杂活。还有一个阿鹿,是苏虞从大相国寺带回来的小丫鬟,平时跟在她身边伺候,当然也负责帮家里几个太太跑跑腿。 连主带仆,一大家子十几口人,光靠厨娘一个人做饭,时间根本来不及。所以家中几个太太也要轮值帮忙。苏虞偶尔起了兴致,也会下手做几道菜。 苏父苦夏,再加上这些日子工作不好混,人是越发消瘦。 苏虞打算亲手做两道苏父爱吃的菜给他补补。 苏虞做了一道麻辣鸡丁,一道酸甜口的糖醋小排,厨娘则做了几个时令菜,丝瓜炒蛋、茄子酿肉和冬瓜肉丸汤。 有荤有素五道菜,都拿大盆装,再加上她中午就湃在水井里的冷淘,足够一家子人吃了。 苏父下值到家,刚好开饭。 尝了一口桌上的麻辣鸡丁,苏父就知道这是苏虞的手艺。 他咧嘴一笑,眉眼间浮出淡淡的纹路。 “麻辣鲜香,嫩滑爽口,这鸡丁一尝就是大姐儿的手艺。” “可不是嘛。”老太太接话道,“小丫头心疼你这爹爹,说你最近瘦得厉害,不顾天气闷热,亲自在那烟熏火燎的灶房忙碌了大半个时辰,专门为你做的菜。” 说着又指了指桌子中央的满满一簸箕的绿色面条道:“这叫槐叶冷淘,也是大姐儿想的新点子,味道清新爽口,夏天吃着很是开胃,小丫头专门给你留的,你也试试。” 苏父夹了两筷子面条,按照苏虞所指示的,拌了酱汁,尝了一口,眼睛一亮。 “酸辣可口,回味清新,果然好吃。” 苏父看向苏虞,眼里闪过慈爱,“辛苦我们大姐儿了,不过下次不用做了。爹什么都能吃,再说你现在备嫁,要好好养养皮肤,专心在屋里绣绣嫁衣即可。” 苏虞五官精致,鹅蛋脸,柳叶眉,睫毛弯弯,鼻头小而圆润,嘴唇同样好看,樱桃小口。最美的是那一双大大的杏眼,看人的时候无辜又惹人怜爱。 唯一不足的是她的肤色不白。 不过苏虞倒是对她这脸色非常满意,一看就很健康的蜜色。 嗯,是晒足了太阳的。 “阿爹——”苏虞故作羞涩地喊道。实则内心骂骂咧咧,嫁人,嫁什么人她才十六岁,还是个孩子。 如果不是大熙律规定女子年满十八未嫁(特殊情况,如遇守孝或者国丧除外),需要罚银徒刑,甚至累及父母,苏虞一定会想法子劝说父母不要急着给她定亲。 好在父母亲挑选夫婿时提前知会过她,苏虞花了大半年时间验证,确定对方确实如苏父所言,是个容貌俊朗、有上进心、品行高洁的少年郎,点头同意了,这才定下婚约。 看到孩子害羞,大家都善意地笑了。 老太太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丫头不用不好意思。” 老太爷赞同道:“你祖母说得对。”说着又仔细端详了下孙女,“娇娇儿确是世间少见的美女子,唯一不足就是这皮肤黑了些,是要好好捂捂白。” 时人皆以肤白为美,不论男女,皆爱在脸上傅粉以增白肤色。虽说苏家没这傅粉的习惯,也觉得苏虞就算脸不白也是极美丽的。 但苏家一家如何能挑战得了整个社会的审美,为了苏虞将来嫁到夫家日子能过得更好些,该做的还是要好好准备。 “祖父——”苏虞都快崩不住脸上的表情,只好垂下头装作害羞的模样。 二婶孙氏眼珠子转了转,有了主意。 “哎呀,我们阿虞还害羞了。听说周家那边已经请官媒上门来商定婚期了,不知大嫂嫁妆准备得如何” “我们苏家就这一个娇娇儿,我和他二叔也有心想给孩子多准备些添妆,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孙氏说着,看向苏父:“大哥,大姐儿做的这槐叶冷淘味儿还不错吧我是想着把那冷淘放到咱家的早食铺子里卖卖,挣的钱多了也好给阿虞多——” 孙氏话还没说完,苏慎淡淡瞥了她一眼,直接看向二叔苏恒,道:“二郎,人呢,贵在有自知之明。能端多大碗,就吃多少饭。打肿脸充胖子,没必要。 你们有心有条件,大姐儿出嫁时就给她多买两件金银首饰,没那条件呢,你折根桃木枝,给大姐儿雕个木头簪子,孩子也是高兴的。” “至于拿大姐儿的方子,攒了钱给她买添妆这种事儿,就不必了。都是一家人,左右手倒腾有什么意义” 这话说得是非常直白不客气。 苏恒的脸色发青。 孙氏脸色也很难看。 “大哥,您这话说得可——”太难听了。她刚要开口,老太爷说话了。 “二郎三郎,虽说你大哥进了翰林院,但咱们老家在江州,江州郡才是咱们苏家的根基。虽说家里的田产和铺子有庄头和管事打理,不用你们时时盯着,但也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这次几个小郎回江州参加秋闱,你们几个也跟着一起回去。回去后就安安分分在江州好好呆着,不用再来回奔波。 至于你们媳妇,我和你们娘还没有老到需要孝子孝媳床前伺候的时候。她们也跟你们一起回去,不叫你们夫妻两地分离。 底下两个小子,就还留在汴京城。这边的学风更胜,更有利于他们进学。你们放心回去,你们大哥大嫂会照顾好五郎和七郎的。” 孙氏脸色一白。 老太爷这是要赶他们走 “爹、娘——”孙氏想要求情,却被苏恒拉住了。 “爹说得对,江州那边的产业也要人打理,我们也不能一直待在汴京城不回去,免得遭人糊弄了都不晓得。” 苏家人骨子里就带着果决坚毅,做事说一不二,下定决心后轻易不会改变。 老爷子既然开了口,肯定是早有想法了。不会因为孙氏闹一闹,求一求就改变态度。再者,他们在汴京城也做不了什么,还不如回家好好打理祖产,多置办些产业。 至于小儿子,苏恒不担心,大哥大嫂肯定会照顾好他们。 苏慎没有开口求情。 他是长子,又是家中最出息的人。如果他开了口,父亲多少得考虑他的面子。 但苏慎不愿意。 二弟妹惦记苏虞东西这点触碰到了苏慎的逆鳞。如果孙氏要的是几个儿子的东西,苏慎没准就同意了。 但苏虞不同,他对苏虞有疼爱有愧疚。 愧疚她生来体弱多病,独自一人在大相国寺住了十年,没能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疼爱她如此贴心善解人意,归家后不仅没有怨恨父母,反而十分用心费力地照顾他们。 他都恨不得把所有好东西给这个女儿,哪里容忍得了别人惦记她的东西。 苏虞都没想到祖父如此霸气。 苏家人都没什么坏心眼,但在一起住着就是矛盾不断。 大问题没有,小摩擦不断。 苏虞回家还不到一年,见到的全是这些鸡零狗碎的琐事,上一桩事情还没消停,下一件事又起,也不知道她阿娘是如何忍受的。 想到她将来出嫁,也要处理那么多婆媳、妯娌间的矛盾,苏虞已经开始头皮发麻了。 她抬头看了一眼二叔三叔他们,二叔神色如常,二婶面有不忿。三叔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反对的情绪,三婶似有话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二房三房回江州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 不过就算回去,也没有那么快。准备行李、挑选合适的商队或者护送的镖局,这都需要时间。 注:本文的科举制度参考宋朝。 没有童生、秀才试。 考试分三级: 第一级是由地方州府长官主持的发解试(也叫秋闱),通过了即为解试举人,就有了参加省试的资格,头名叫解元。 省试(也叫春闱),由礼部主持。上榜即为进士及第出身,可以授官。 殿试:只排名次,不落地。进士分三等,一等也就是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殿试不落榜,所以通过省试就有授官资格。 但是考试难度、考试时间以及一些细节会参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比如宋代发解试(秋闱),只考三天;但是明清时期的乡试(秋闱),会连着考九天六夜。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混在特区那些年

混在特区那些年

梅禛
漂亮嫂子去特区打工,当上了公关经理。她每次都带回很多钱,这次带回的却是哥哥的骨灰,她的肚子也大了。嫂子又走了。父亲说,嫂子交给你了,不管她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陈家人,都要带回来。于是,陈东方就买了一张南下特区的车票,从此他的命运齿轮开始转动......40年来,有2000万人南下特区,他们在特区成长、成功、欢笑、哭泣......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你、我、他的影子。
都市 连载 138万字
寄宿妈妈的闺蜜家后,阿姨破产了

寄宿妈妈的闺蜜家后,阿姨破产了

天一狮
我叫楚流枫,夏国大学大一新生,寄宿在邢阿姨家,已经一个月了。邢伊珊阿姨是妈妈的好闺蜜,不过最近她陷入了大麻烦,阿姨的老公在国外投资遭遇严重亏损,背负了巨额债务,无力偿还下,选择抛下阿姨女儿一走了之。阿姨因此陷入了破产危机!不过我正好觉醒了日行一善系统。于是,我便纯自然的成为了一个爱助人为乐的慈善家。理所应当的帮助邢阿姨解决困恼她的危机、帮少妇柳姐解决了工作上的麻烦,帮美女助教赶走闹事的黄毛、帮当红
都市 连载 83万字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乾坤双璧之纵横天下

鸥迹.CS
霸业雄图引英雄用事,时世艰危叹生灵微贱。明末清初,王道坏尽,天昏地暗。一时,沧海横流,豪杰并起。岁月无情,四百年易逝。时至今日,尘埃落定,风烟散尽,人事已定论..
都市 连载 116万字
萌宝被读心,全家弃官另投投明主

萌宝被读心,全家弃官另投投明主

月夜秋千荡
华清清穿书了。想到一家子反派,花样作死,为难女主和她母亲哥哥。最后一个个下场凄惨,死无葬身之地。华清清麻了。赶紧出手制止。华清清看到为人正派,儒雅端方的父亲。打算隐瞒的父亲,赶紧先和母亲坦白,另有内情……华清清看着美貌温柔的母亲,母亲如大梦初醒,立马和手帕交断交。全家人……华清清吃瓜吃着。哎,怎么全家都逆天改命?她也莫名其妙成了团宠。
都市 连载 115万字
嫂嫂,我们才是唯一的亲人

嫂嫂,我们才是唯一的亲人

三杯奶茶
[赚钱致富嫂嫂+白切黑科举小叔子]黄梨花被后娘敲晕送给了命不久矣的贫穷病秧子她本以为自此开始悲惨的下半生却没想到丈夫宠她无度,小叔子对她敬爱有加她得以发挥所长,将买卖做得风生水起——但丈夫去世后,小叔子年岁渐长,脾气却也愈发古怪不仅将自己辛苦为他求来的女子画像撕掉还不许自己同夫君的朋友接触偶尔看着自己的眼神仿佛要吃人一般在她表示不愿再同他住在一起时竟然还把她关了起来?!林深:阿兄走后,他那嫂嫂开始
都市 连载 121万字
规则怪谈:从黑童话小红帽开始无敌

规则怪谈:从黑童话小红帽开始无敌

杏风
魏森杀了自己的老公,将他的头按进了滚烫的面汤里。然而还没来得及分尸,她就莫名来到了规则怪谈的世界中——智慧小学规则:1、爱岗敬业是每一个诡异世界公民的美好品德,如果擅离职守,后果很严重。2、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暑假到来之前,任何教职工不能离开学校。3、有问题可以找校长,但记住,作为本校的教职工,一定要听校长的话。4、学校里没有镜子,如果看到镜子请立马将它打碎,记住,不要和镜子里的人长时间对视!5、
都市 连载 5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