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从李旦开始
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先生,这话是何意思” 李泰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姜饼笑道:“因为李旦他们一家人,可以组团做皇帝! 李旦的爷爷李世民是皇帝,父亲李治是皇帝,母亲武则天是皇帝,他哥哥李显是皇帝,他侄子李重茂是皇帝,他儿子李隆基还是皇帝! 更有趣的是,李旦一生做过两次皇帝,但这两次登基,都不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第一次是母亲武则天,把皇位送到了他手里。 第二次则是他的儿子李隆基,再次把皇位送给了他。 纵观中国数千年古代历史,有着这种离奇经历的皇帝,恐怕只有李旦一人了。” “什么!” 此时此刻,哪怕李世民的养气功夫再好,也忍不住惊呼出了声。 显然,并不是因为李旦的奇葩经历。 而是这其中出现的几个重要信息,让他彻底破防。 李旦的母亲是武则天 此人不是朕的妃子,还被封为了五品才人,赐号武媚么。 怎么会成了他李旦的母亲。 关键是李旦的父亲也不是朕,是稚奴啊。 一瞬间,种种情绪涌上了李世民的心头,他只觉得自己的头上绿油油的。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感觉,但毫无疑问的是,现在的他出离的愤怒。 再加上那句话中,武则天居然成了他李家大唐的皇帝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一个女人怎么成了皇帝的 自古以来从未听说。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李世民只觉得有一团邪火集聚在心中,整张脸阴沉的可怕。 身旁的房遗爱和李泰这会儿正襟危坐,面对盛怒的李世民,动都不敢动上一分。 同时李泰心中不免暗自在想: 稚奴也太胆大包天了吧,日后做了皇帝,居然敢纳父皇的武才人为妃,最后居然还让其成了女皇帝,这一点我不如他远矣。 当然,这话多半只是调侃之言,顺便带上了几分幸灾乐祸的意味。 在他看来,有了这么一档子事,只怕后面再发生太子李承乾谋反一事,父皇也会慎重考虑,很难立李治为太子了。 这对他而言自然是有好处的。 毕竟在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中,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除了李承乾之外,也就是他和李治。 哦对了,还有一个吴王李恪,李世民曾经评价其“英果类我”,可惜对方的生母为隋炀帝的女儿,本身的政治身份就注定与皇位无缘了。 否则,就算李世民废了李承乾和李泰,这皇位也很难轮得到李治来坐。 相比战战兢兢的李泰和房遗爱,姜饼就显得淡定的多。 见了这么多的皇帝,他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 比李世民恐怖一百倍的朱元璋他也能一起谈笑风生,更别提是李世民这种公认的好皇帝了。 看着对方阴沉的面孔,姜饼知道,现在的他绝对很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一回儿,也不等他询问,顺理成章的就讲述了起来。 “太宗皇帝,想来你对于武才人是怎么成了儿子李治的皇后一事,只怕不怎么感兴趣。 最想知道的,无非是其如何成了皇帝,李旦为何又被称作六位帝皇丸一事吧、” 这话说出,李世民点了点头。 虽然在刚开始知道自己的妃子居然成了儿子的皇后时,的确让他整个人被愤怒所裹挟。 但很快冷静下来后,虽然李世民的一张脸冷若冰霜,实则相较于这等微末小事,他更想知道,这稚奴究竟是搞的什么名堂,怎么会让一个女人当了李家皇帝的。 之后他的后人又是如何从武则天的手中抢回来的权利。 现在的他迫切的想知道这些。 相比之下,李隆基的事情倒是可以往后顺延了。 姜饼笑道:“既然之前是说的李旦,那咱们就顺着此人的故事线梳理,其中涉及了他母亲武则天,父亲李治,哥哥李显和儿子李隆基的故事线。 正好能完整的梳理下来。” “公元662年,李旦出生于长安。 李旦出生的时候,唐朝正处于空前强大的时期。 他的父亲李治,已经在位十余年,将唐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同时,因为李治有严重的头疼病,所以李治选择让自己的皇后,也就是李旦的母亲武则天,帮自己一起打理朝政。 夫妻二人共同处理朝政,这被后世称之为‘二圣临朝’。 关于武则天这人,虽为女子,却能力出众,处理起政事来井井有条,甚至比李治亲自处理的还要完美。 或许在很早的时候,她心中多半是没有滋生出权利的欲望来。 但在李治的培养下,不断的接触政事,让她的野心逐渐膨胀。 随着时间的积累,武则天或许已经沦陷在了庞大的权利中,也才变成了后世那个权倾天下的女帝的。” 说到这里,李世民心中的怒意已经逐渐平息了下来。 不管怎么样,这都是未来尚未发生的事情,既然相较于自己还未发生,他自然还有改变的机会,也不再过多的纠结。 此刻听着姜饼这话,他赞同的点了点头。 这话说的没错。 如果当初自己没有受封天策上将,如果没有带着那么多将士们驰骋沙场,或许也不会觊觎大哥的皇位…… 当然,这都过去多少年了。 李世民只是短暂失神,便继续听了起来。 “李旦作为李治与武则天的儿子,其实并非长子,反而在他的上面,还有三个哥哥。 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 李弘更是早在数年前就被册封为了太子。 前面有了三个哥哥,照理来说,李旦是绝对没机会做皇帝的。 所以李旦从懂事的那天开始,就从未想过自己以后能做皇帝,只想做一个闲散王爷了事。 李旦少年时所接受的教育,也都是以一个闲散王爷的标准进行的,这让李旦少了所谓的帝王才能,却在书法、文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本来不出意外,将来继承大统者非李弘莫属。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李旦14岁那年,他的大哥李弘,却突然因病暴毙。 太子之位就此空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