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拉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96章 有教无类 春和景明,暖日高悬。 东昌城内,驿站檐下风铃轻摇,发出清脆声响。 黛玉与钰凝并未参与查案,在驿站之中暂且安歇。 她们心中牵挂着恩县的女孩们,也牵挂着更多像恩县的女孩一些在苦难中挣扎的女子。 救,只能自救。 出了恩县,黛玉一直在想,到底应该如何 如何才能让她们过的好一些。 在看到浮影居士给她的玉佩过后,她下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她要办一个女子书院。 其实,女子书院并非新奇事物。 唐朝时,文风昌盛,就有专为女子而设学府。 那时读书求学并非贵族女子的专属特权。稍微富裕一些的,都能去学府读书。 女子学院里不仅教识问学子,也教针线绣艺,厨房诸事。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岁月的变迁,朱程文学逐渐兴起,女子书院也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沉寂。 程朱为女子设立限制 。 他们说,女子要三从四德,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要遵循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他们也主张以德为重,学习次之。 女子目不识丁,他们倒是读尽了圣贤书。 他们还说,男女有别,限制女子的社交活动,束缚女子的自由,让她们难以发挥更大作用。他们还说,从一而而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让女子一旦嫁人,都无法摆脱婚姻的束缚,可是这些束缚只给了女子。 如今的黛玉偏不要。 这事艰难,可她想去做一做。 更何况,如今的她可不止只有自己。 皇后娘娘,长公主,还有京中许多的夫人小姐。 她们陪着她呢。 女学之事黛玉还想着呢,就收到恩县寄来的书信。 本以为只是寻常的汇报,告知恩县女孩安置的情况,未曾想竟有意外之喜。 在那叠信件之中,有一封来自她们从恩县知县公子手中救下的商户女子。 对,就是那位将女孩们安置在自家庄子上的那个。 她姓周。名好。 周好家家世代行商,虽算不上富甲一方,但在周边地区也有些往来,消息颇为灵通。 在恩县偶然听闻黛玉等人在探查铁矿之事,她想起往日在家时听父亲说过的一些事儿。 她在信中写道。 “不知郡主可曾听闻‘哑矿’所谓哑矿,乃是已被发现,却因开采难度过大,尚未上报官府,暂且搁置一旁的矿产。不止东昌府,其他地方亦有许多哑矿。据我家行商所知,这些哑矿实则已有人在暗中开采。郡主若想探寻铁矿的秘密,不妨查查哑矿,或许能有所收获。” 读完信黛玉,心中暗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她立刻派人将信转交给林景晏。 林景晏立刻差人唤来熟悉矿务的幕僚询问哑矿之事,果有其事。 但凡有矿产之地,自然有易开采的,也有难开采的。 这些开采难度大的哑矿,官府并未安排专人看守,就那么闲置着。 但稍有门道的人都清楚,有些开采难度不算太大的哑矿,早被心怀不轨之人盯上,为谋取私利偷偷开采。 林景彦当即将调查重心转移到哑矿上。 一番探查后,不出所料,东昌府下哑矿数量惊人,且不少矿石流向与东昌知府有关。 不过,林景彦得知此事后,并未声张,只暗中派人继续查探。 夜里,林景彦从府衙直接去了驿站,为了后续的查探,他们要离开东昌府,前往青州了。 因为这些日子东昌的事儿闹的太大,那些人的头缩了回去,他们要走了。 给他们留足了空间。 东昌这边留下人手私下查探,以免打草惊蛇,这东西出来了,总要找到流去了何处才是。 最关键的,这铁器和青州之乱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今他们还一点儿都没摸到门路。 青州之乱的起始真的只是东昌的民怨么。 他不知道,所以要继续查。 从东昌前往青州,路途并不遥远。 或许因东昌之事已有所传播,出了东昌走在官道上,一路上都能看到前往东昌申冤的百姓。 林景彦和黛玉心中都明白,百姓若能安稳度日,谁愿冒着生命危险去反抗呢 有人为他们做主,他们自然也不愿意那自己一家的命去冒险的。 若是青州之乱真的是民怨而起,至少如今与他比领而居的东昌会安稳一些了。 黛玉和景晏在东昌留下人手,等待与陛下派来的人接应。 毕竟他们并非专职查案,这里后续如何处置,主要得看陛下旨意。 好在京城飞鸽传书告知,前来处理此事的人已在途中,想必不久便会抵达。 陛下此次决心彻查被贪污的赈灾款,让这笔钱重新发放到百姓手中,重拾东昌百姓对天子的信任。 陛下是怎么样的,他们都知道,既然他这样说,除了恩县的那些姑娘们,这里的事儿,他们也不必再多有忧心了。 在从东昌前往青州的路上,黛玉与钰凝同坐一辆马车,正思索着女子学院该如何开办。 外边却来了一个让人十分意外的人。 不说马车里边的黛玉和钰凝惊讶,就是昀之的书童听说苏昀之要来寻瑶光郡主说话时,都愣了许久。 被苏昀之淡淡的看了一眼,才反应过来,跟上了他。 苏昀之是趁着林向明和林景彦在另一辆马车上交谈时过来的。 正在官道之上。他到了马车跟前只轻轻敲了马车轮围。 黛玉本以为是景晏过来问她可要休息一会儿的,听到时苏昀之还愣了愣。 这一路上,苏韵之虽与他们同行,却甚少主动搭话,此刻这般举动…倒是有些不像他。 她该是温和的回了。 “苏公子可是有什么事儿” 第一次找女子说话,苏昀之神色间带着几分羞涩。 幸好隔着帘子里边的黛玉和钰凝看的并不真切。 他的语气却努力保持着平常的模样。 声音轻柔,温和有礼的很。 “听景晏说郡主想要开办女子学院,昀之也想尽一份薄力,希望郡主可以准许。” 说完从书童手中接过一个木盒,交给了马车外边的雪荷。 黛玉没有说话,雪荷并没有接。 黛玉思忖片刻后,还是拒绝了。 “无功不受禄,苏公子,你还是收回吧。” 苏昀之声音清浅,没有因为黛玉的拒绝失望。 含笑的声音传入马车:“郡主,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不是为了别的,只是恩县之事,昀之亦有所感,此时,只随心而为罢了。” 过了良久,里边才传来黛玉的声音。 “那我便女子,谢过苏公子了。算我欠公子一个人情。” 听闻黛玉愿意收下,苏韵之暗自松了口气。 盒子里装着是苏家的玉佩,有了这个,黛玉为女子书院邀请女师时也有些门路。 对着马车拱了拱手。 刚转身,就听见马车里传来黛玉温柔的声音。 “苏公子留步,还未问过公子对我们办女子学院的想法,您…可会觉得我们太过出格” 苏韵之望着周围景色,脑子里想的却是恩县见闻。 温柔中带着不可忽视的坚定。 “圣人言‘有教无类’,求学问道,哪能区分男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郡主做的极好。” “至于后事自有后人评说。” 黛玉听了这话,低头摸了摸手中的木盒,无声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