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拉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98章 恒王 听闻恒王来了,刚喝了两口茶的几人也到庄园外迎接他。 恒王与他们想象中相差许多,三四十岁的模样,面容亲和,身形微胖,笑起来竟带着几分天真可爱。 见了林景彦,还没等他们行礼,恒王便摆摆手:“不必多礼,好久没见到京城来的人了。” 他的目光最先看向黛玉。 黛玉在庄园中未戴帷帽,恒王眼中满是惊艳,只见欣赏却并无其他杂念。 哈哈大笑道:“按宗室辈分,瑶光如今封了郡主,该算是我的侄女了,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能看得这么一个标志的侄女,还是皇兄有眼光。” 言谈间,让人如沐春风。黛玉盈盈行礼,眼中含笑:“多谢恒王叔夸奖。” 恒王见黛玉落落大方,一点不生疏,直接称呼自己为恒王叔,更是开怀大笑,笑声肆意,惊飞了旁边树上两只鸟。 “瑶光大气,合该是我们皇室的人!” 说完这个,又看向了其他人。“景晏就不用说了,可是我们天朝六元及第的小状元郎,看看果然精神的很,甚得我意。叫我一声恒王叔还是我赚了么,我是个大老粗,就喜欢你这种读书好的。” “你们三人也一样叫我一声恒王叔,不用客气,你们家里和我们家都熟。我子嗣不丰,如今倒有了四五个好侄子。明儿一定要出去好好好炫耀炫耀。” “到了青州,不用觉得生疏,到了青州就跟回了家一样,恒王叔这里可和东昌可不一样。” 听到恒王提了东昌,林景晏他们不觉对视一眼。 可是衡王就像没看到一样,自顾自的说招呼众人进庄园。 一路上问个不停:“皇兄可好好些日子没给他写信了。” “这儿还合你们心意吗要是不喜欢,尽管跟恒王叔说,我给你们换。我不在京城,也不知你们年轻人喜好什么,都是家中掌家侧妃按自己审美布置的,到底比不得你们尊贵,若有不妥之处,千万别客气。” “我们换!” 言语之间,十分亲近,仿佛他们几个真是他家中的孩子一样。 黛玉与林景彦对视一眼,脸上挂上盈盈笑意。 说道:“皇伯父也念着呢,来时还与我和景晏说,到了青州定要来看看你。” 看着听了这话的恒王越发开心的模样。 又继续说道。 “恒王叔过谦了,您如此费心,这儿好极了。刚到的时候,我们还说这布置精妙绝伦,看着就让人心生愉悦,还想着见了恒王叔,定要好好道谢呢。” 恒王听了,又是一阵大笑,拍了拍景晏的肩膀,打量着说:“喜欢就好,走,恒王叔带你们逛逛这庄园,这园子虽说比不上京城的园子,可也是我一手操办修建的。” 五人没有推辞,跟着他进了庄园。 逛了一会园子,恒王又说起其他事儿。 “东昌府的事,这几日我也听说了,你们做的好极了!那些人国之蛀虫,自该如此。说来是我失职,东昌与青州相邻,我竟不知那边出了这么多事。” 恒王这人在京城时他们就听说最是善于明哲保身,就算知晓,也不会真去插手。 他虽然看着大大咧咧、没什么心机,可言语间进退有度。 不一会儿就能让人卸下防备,这可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黛玉没有接话,林景晏在旁说道:“小子托大,也随姐姐叫您一声恒王叔。这东昌之事,怪不得您,青州和东昌虽近,但毕竟不在您管辖范围内,就算知晓,也不好过多插手。” 恒王听了,眸色一黯,脸上却依旧带着亲切温和的笑意,又拍了拍景晏的肩膀:“说什么托大不托大的,我可知道,连陛下都让你叫他皇伯父,他是兄,我是弟,你叫我一声恒王叔,合情合理。” 说完叹息一声。 没有反驳林景晏的话。 “哎,我一见你就觉得亲近,恒王叔干脆和你交个底。东昌的事我确实知道一些,但没想到这么严重。我管着青州都有些吃力,更别说东昌了。要是早知道东昌百姓过得如此凄惨,说不定我早就给皇兄递帖子,让他早早惩治那些贪官污吏了。” 景晏明白这话题没必要再继续下去,恒王明哲保身也无可厚非。 他也不清楚如今陛下的为人,要是陛下像太上皇那般,恒王管了东昌之事,说不定还会被嫌多事。 最后只说道。 “皇上雄才大略,恒王与皇上血脉至亲,这天下总归是皇室的。陛下仁善,心系天下百姓,若恒王能一如既往爱民如子,陛下定会欣慰。” 恒王听了,低头沉思片刻,再抬头时,又是一副乐天模样。 “皇兄的为人,这些年我也有所耳闻,既然知晓我爱民如子,那往后我定当继续为他守好青州的。哎,不说东昌的事了,那些贪官污吏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林景晏看着他,没错过他眸中的思绪。 不过只见了一面,如此说便足够,再多说就越界了。 若不是在京城就听说恒王一心守着封地,没别的心思,他也不会说这些。 就凭这几句交谈,便能看出恒王并非表面那般简单,他心里门儿清,给自己划了条线,什么事该管、什么事不该管,比谁都明白。 可按理说,若恒王真是他们所想那般,青州之乱不该发生。 难道青州之乱的源头不在青州而在青州周边,除了已处理的东昌,就只剩划给姐姐的封地莱州,和皇上心腹驻守的威海卫,按说不该出问题。 难道还有他们没发现的隐情。 无碍,他们来青州查的就是隐情。 两人都是点到即止,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 转而说起了京中的情况。 恒王的言语之间全是对陛下的忠心,听的几人都有些汗颜了。 林景晏突然明白京中的陛下为什么一点儿都不怀疑恒王了,这些话说的这么顺畅想来他送到京中折子上也常写的。 天高皇帝远,又没有闹出什么事儿,这人又天天表着忠心,能怀疑就怪了。 恒王处事的确是妥当,知道他们旅途劳顿,逛了一会儿,就说准备回王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