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回到镇上(已补上)
百柒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同一时间,林向安拿下小三元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整个双林镇。 吴卓听到了这个消息后,眉头一皱,心里一紧,快速赶回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爹吴良曜。 “爹,林向安考中秀才,还拿下了院案首!咱家和他结怨了,该如何是好” 听到这个消息,吴良曜的心情瞬间跌到谷底。 原本觉得林向安即便考中秀才,也没什么大不了,但谁能想到又拿下了院案首。 此子就这样在他们眼皮底下成长起来,心里又恼又后悔。 这下不仅刘县令定会对此子上心,还有县学的教谕、山长,县里的士绅也会另眼相待。 要不是赵康平,他怎会如此容忍林家,人是走了,但威慑依旧在,这也导致只敢在外地动手。 眼看着,再进一步就是举人,到时候他吴家在这双林镇,甚至是乌程县如何立足 吴良曜沉着脸,冷声道。 “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我立刻去找大哥商量对策。” 于是父子俩赶紧前往县城吴家。 ...... 林家送走衙役后,街坊邻居纷纷来林家道喜,一时之间,门庭若市。 王四顺想到王老爷子一直念叨这事,就盼着林向安能考中秀才,他现在走不开身,还得招呼上门的客人。 便让林桥去告诉王和智,让王和智赶紧回乡下,将这好消息带回去。 如今儿子还没回来,至于宴请之事,也不好安排,只能匆忙记下送礼上门的客人,到时候再发请帖。 原先林家生意好,但和镇上的一些大户很少往来,估计别人看不上。 但知道林向安拿下小三元的消息后,很快就有人送礼过来。 若是林向安只是考中普通秀才,这些人都不会主动来送礼。 可一个13岁的小三元,那份量就不一样了。 王和智刚送完货回到林家酒肆,就听到酒肆所有人都很激动,他还纳闷发生什么事了 结果掌柜跟他说林向安考中秀才了,而且还考了第一名。 瞬间惊呆了,生怕听错了。 掌柜又重复了一遍,说官差都到林家报喜了,怎会有假! 于是立马扔下手里的活,王和智就准备跑去林家,亲自确认一下。 在路上碰到来找他的林桥,确认消息是真的,激动地在原地跳了起来。 “好了,先别激动,我找你有正事,三姨父让你去王家报信,老爷子可一直在等消息呢。” “好好好,我这就回去告诉爷奶,他们知道了定会高兴极了!” 说完,王和智就立马狂奔起来,林桥看着他瞬间远去的背影,忍不住轻笑出声。 当王老爷子知道这消息后,高兴坏了,出去逢人就说这事,片刻功夫村里人都知道了这事。 之前王老爷子等考试结果,过了好久都没来,以为林向安没考中,大家都快要接受这个结果了,突然就传来考中了,还考了第一名,正儿八经的秀才公了。 纷纷换上笑脸朝王老爷子道喜。 这么出息的孩子,一些人心里感叹,明明身上留着王家的血,偏偏成了外姓。 幸好有王老爷子在,也结下一些善缘,日后村子也能沾点光。 ...... 定下回去的时间,林向安就带着王和信、林远、杨辉去买些礼品,好带回去送人。 那日拜见学政回来,杨辉想起了酒菜钱和衣服钱,赶紧还给了林向安。 可能心情好,对天热也没有那么烦躁了。 几人逛了半日,在外面吃了午食,才提着东西回去。 离开前,几人一起将院子整理和打扫了一番,想来以后不会再来住了,得好好地物归原主。 第二日,天还没亮,几人就安静地离开了。 城门口已经准备好了马车,比来的时候要好,不过人要少了很多,前面落榜的人,已经提前回去了。 只有他们等榜单的人,才到现在回去。 沿途有衙役保护,一路下来很顺利。 傍晚就回到了县城。 后面知县还要带着这次考中的秀才,到县学明伦堂祭拜,林向安就没有立刻回家,而是住在县里。 让王和信回家去报一声平安。 待林向安卯时去县学,刚到门口,就有人跟他道贺。 基本沿途遇到的人,都来和他搭话,之前还有人说他运气好,但三次下来,都是第一名,那就说明是实力了。 这次县里考中的12位秀才,县学占了六人,有两个出自云林书院,其他的出自私塾。 教官特意将秀才聚在一起,一起作伴回来的。 在县里没有住所的秀才,被统一安排住在县学的学舍。 晚些时间,知县会过来县学,率领新秀才去祭拜孔子和先贤,以表达感谢和庇护。 不仅表达对学问和文化的敬重,也是对新秀才的鼓励与褒奖。 林向安直接去找了杨辉和孙文石。 秀才的装扮在学子中特别明显,稍微一打听,就很快找到了人,都在伙房吃早食。 回来的路上,都已经结交认识了,见他来,大伙纷纷热情地邀请他一起吃。 不过林向安已经吃过了,便坐在一旁等大家。 待大家吃完早食,正准备找个空屋坐坐聊天,等待知县的到来。 有个小厮过来,说周教谕召见他们。 一进屋,不仅有周教谕,还有不常露面的徐山长也在。 两人先恭贺了众人,然后语重心长地给了些叮嘱。 提醒大家成为秀才,不能松懈,这才是科举第一步。 以后他们要参加,每三年一次的岁试,考试成绩太差的,次数多了,有可能会被取消秀才的资格。 若要参加下一次乡试,得先参加三年一次的科试,只有成绩一二等的秀才,才能参加乡试。 给大家兴奋之余敲了一个警钟。 还给了一些读书建议,与童生需要申请不同,秀才都能够入读县学。 若是秀才想去府学读书,有两个途径。 第一个途径:可先入读县学,在考试中名列前茅的秀才,才会被推荐进入府学。 另一个途径,秀才直接参加府学的考试,通过了才能入读。 除了廪生,可以免除相关费用,有补贴外,其他的秀才入读都要交费,也只能减免一定田税和两个人的徭役。 不像举人能够快速富起来,秀才还是要看自身家庭。 事关未来,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就在这时,有下人进来说刘知县来了,于是周教谕和山长,带领着新秀才出门去迎接。 这次除了刘县令外,还有主簿和县丞也来了。 寒暄了片刻,一起往明伦堂走去,准备祭拜。 徐山长在前面带路,三位大人走在中间,秀才们跟在身后,其他学子正在讲堂内听课。 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枝洒在古老的院落里,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火味。 县学已经提前准备好了祭品。 刘知县步伐稳重而沉静,刚走到明伦堂前,他停下脚步,回头望着新晋的秀才,眼中透出一丝赞许。 “今日,你们皆为文人之英才,理应受到尊崇。先贤孔子在上,诸位在此祭拜,是为告慰先祖,亦是对未来的鞭策。” 说完,便带领着大家走进明伦堂。 堂内,孔子的神像庄严肃穆,香炉中的青烟袅袅升腾,给人一种肃穆而神圣的气氛。 刘知县领着主簿、县丞,率先上前,朝着孔老夫子的画像,鞠了三次躬。 然后转身朝众人说道。 “你们为家族争光,今日祭拜,是向先贤汇报,也是请神明护佑,愿尔等在今后的学路上能继续发扬光大,修身齐家,报效朝廷。” “谢大人教诲,学生定不负众望。” 众位秀才异口同声回道,说完便也跟着鞠了三躬。 刘知县看着众人,满意地点点头,一脸欣慰。 祭拜仪式结束后,三位大人被周教谕和许山长请到屋内去闲谈,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一个个早已归心似箭,便向三位大人告辞。 刘知县也知道大家的心情,也没有多留,便让他们回去了。 孙文石和林向安、杨辉不同路,便在县学门口告别分开。 “向安兄,我回家前,要先去一趟李夫子的住处,你要去吗” 虽然李夫子肯定已经知道消息了,但作为学生回来了,得先去拜谢夫子,感谢他多年的教导之恩。 “我也有此意,咱俩一起去吧,在县里买些谢礼。” 林向安点点头,虽说他入了县学,但李夫子仍是他的授业恩师,两人考中秀才,是该备上重礼亲自去感谢。 师生方面的谢礼,两人去县里最大的一家书斋,杨辉买的是毛笔和砚台。 林向安在书斋环顾了一圈,没找到合适的,藏书古籍,这种可遇不可求,寻常书,送给李夫子意义不大。 他也不能和杨辉买的一样。 两人出来后,就看到对面有一家茶叶铺子,于是林向安进去茶铺买了一罐洞庭毛尖。 这时候的茶叶很贵,最普通的芽茶(用细嫩芽叶制成的散茶)将近80文一斤。 林向安买的中等的散茶,一罐差不多一斤,将近二两银子,又去买了一些糕点和酥饼。 之后杨辉又去割了三斤猪肉。 两人回到家里,叫上林远,雇了一辆马车,这才回去镇上。 树人私塾的大门关着的,两人提着谢礼,林远帮忙去敲门。 待吴小山打开大门,惊喜地叫了起来。 “林公子,杨公子,你们回来了恭喜两位考中秀才,快快进来!” 本来两人穿着秀才的装扮,就有人关注着,听到吴小山的称呼,瞬间明白是李夫子的两位考中秀才的学生。 便有人要围过来恭喜,还好吴小山眼疾手快,赶忙让他们进来。 两人还没有搞清楚状况,就被拉进来了,林远也紧随其后进来了。 “这是怎么了” 林向安不解地问道,不明白这是何意。 “托两位公子的福,我家夫子也成了这一带的名师,之前就有不少孩子送过来读书,但夫子都拒绝了。这不林公子和杨公子中秀才的名声传回来,大家又来求夫子收学生。” 吴小山笑着解释这种情况,自从林向安拿了小三元的名头,以及杨辉考中秀才,李夫子的名声就更胜一筹。 奈何李夫子准备去县学教书,现在学生也教到年底,便不再收学生。 可有些人就是不死心,说教几个月也行。 他家夫子负责,不想让学生来回波折,一律拒绝了。 “林公子,你大概不知道,当日衙役到你家报喜,镇上的人差不多都知道你13岁考了个小三元,大家都夸你是文曲星下凡,吵着嚷着要见见你,沾沾福气。” 瞬间明白了吴小山的举动,林向安哭笑不得,“原来如此,看样子一会我得从后门走了。” 随即又问道,“李夫子准备何时去县学教书” “夫子打算教到年底,明年再去。” 林向安轻笑出声,感叹道,“那好啊,大家又能在县学里碰到了。” “杨公子,接下来也要入读县学” 闻言,吴小山便转头看向杨辉,笑着问道。 “是啊,我先回一趟家,过几日后,再去县学报名。” “李夫子要是看到你们俩来了,定然会高兴的。” 吴小山笑着说道,就将三人带到厅堂,让他们先坐一会,给几人端了热茶。 接着又解释,“李夫子还在给学生上课,你们在这稍等一下。” 两人也没有提前约定,就这样过来的,反正有时间。 林向安一脸和善,温柔地笑道,“小山哥,不着急,等李夫子上完课,你再跟他说我们来了,我和杨辉兄在这等 着。” 一听到林向安还是同以往那样称呼他,吴小山赶忙摇头,制止道。 “林公子,可别这样称呼了,我可承受不起,要是不介意,就直接喊我小山。” 现在他虽然和李夫子还有师生名分,但两人都是廪生,吴小山的话倒是提醒了林向安,随即点点头,说道。 “我知道了,小山。” 吴小山这才走出厅堂,到课室门口等着。 林远想到外面的情况,刚才的马夫已经走了,刚才吴小山的话,提醒了他,怕路人挤到林向安,得先回去把家里马车赶过来。 “向安,一会李夫子来了,我就先回去一趟,把家里的马车拉过来,在门口等着,眼下这情形,还是避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