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借贷
百柒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向安聘请一位经验丰富的掌案师傅,带领团队精确测量已购得的100亩土地,绘制详细的地形图。 再与周师爷、掌案师傅共同最终确定总平面规划图。 明确三大功能区,仓储、中枢、护卫的边界、道路、围墙、大门、下水道的位置。 绘制核心建筑粮仓、银库、主宅的施工详图。 同时立即派人大量订购青砖、灰瓦、木料、石料。 在基地内开辟临时区域堆放。 又从湖州府城高薪聘请专业的泥瓦匠、木匠、石匠作为各工种的工头。 同时在双林镇及周边村庄张贴告示, 大量招募乡民,以工代赈。 明确每日工钱,和管两餐饭。 林向安任总指挥,周师爷负责总体协调和账目,掌案师傅负责技术。 雇佣妇女组建炊事班,负责每日做饭。 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物资管理和发放。 请了王老爷子,和大掌柜、镖头一起担任监工,负责考勤、质量与工钱饭食。 整个工程分三期,预计两至三年完成。 但重心在首期安平仓与基础防御。 务必赶在10月初,粮食上市前,使仓库具备收储能力,并筑好防御围墙。 余下两期,则在此根基上逐步完善。 为确保安全,林向安不惜重金。 规划之下,先行平整仓储区与主干道区域。 再为粮仓与围墙开挖深厚地基,并铺设大块石料作为基础,确保牢固。 修建环绕整个100亩基地的夯土包砖围墙。 墙体要厚实,底部厚度至少需三尺(约1米)。 高度一丈五尺(约5米)以上。 四角建角楼作哨塔,既固防御,又能居高临下。 设前后两门。 前门临主路,坚固高大,可容车马。 后门临河,便于船只装卸。 大门外包铁皮,夜间重锁。 仓储核心则修建两座大粮仓。 砖木结构,墙体为空斗与实心墙结合。 巨木立柱承重。 地基高出三尺,上铺防潮三合土,再设木地板,地板下留通风空间,墙壁开有通风窗。 屋顶一律瓦片,严禁茅草。 每座粮仓旁配备大水缸、沙堆与钩镰枪,设消防防护。 仓区更立下铁律,禁止明火。 与此同步,还要修筑临河码头,铺设大面积硬质三合土晾晒场,为日后粮运与加工做好准备。 林园在仓储区的上风向,且地势略高的相邻地块。 主要有住宅、合院、银库与账房,同时还有议事厅,祠堂。 护卫与训练区,位于整个地块的主入口附近。 此地也是日后,林家训练护卫的地方。 一期工程的总预算,约五、六千两银子。 再加上回来的之后一系列准备事情,差不多也花费了四千五两银子。 差不多本金就去了一大半。 巨额钱财花出去了,让林向安不得不考虑赚钱的事。 若是等义仓完全建好,那得等上三四个月。 那时候年底,压根收不到粮。 而且人工各种开销,成本特别大。 如今八月末,九月的秋粮马上就要上市。 与其一直等待义仓建好,还不如临时租个安全仓库。 收一批秋粮,之后租借漕船将粮食运到京城。 原本林向安想着乌程县的事,都有分工安排,他索性直接赶回京城,去找订单销路。 这样能让资金迅速回笼,缓解压力。 他和赵泽、周师爷商量时,被周师爷一口否了。 周师爷的意思,在一期义仓没有建好时,不能离开乌程县。 毕竟各方都是看着林向安的面子,才能维持稳定。 知县和各级官吏买的是他“林举人”、“奉旨督办”的面子,是他背后宁国公府和敕令的权势。 一旦离开,留下的大掌柜或其父亲去对接。 在官员眼中立刻降格为“寻常商人”,之前谈好的便利和承诺可能会打折扣。 甚至遭遇小鬼难缠的索贿和拖延。 另外对两族宗族来说,他若离开,原本被他压制的王氏族人中,可能会阳奉阴违。他一旦走,根本没人能代替他。 倘若完全交给他爹,搞不好会偏向王氏族人。 林家这边除了他,根本没人能制衡。 这也是林向安建立义仓团队,没有让他爹王四顺担任核心岗位的原因之一。 而对于乡民,“安平粮行”的信誉等于他林向安的个人信誉。 他坐镇收粮,乡民觉得踏实可靠。 如果他走了,万一手下人在收购时压价克扣,或付款不及时。 一次小小的失误就足以毁掉他“仁义”的名声,再难挽回。 也就是说,林向安留下能创造的价值,远大于亲自卖粮。 周师爷的意思,京城销售的关键是打通官府的采购渠道。 这件事前期铺垫可以由赵泽利用宁国公府关系去做。 等粮食快到时,林向安再快马进京,亲自进行最后的谈判,完全来得及。 粮食是硬通货,只要粮食质量好、价格合适,在京城不愁卖。 被周师爷劝住后,林向安算是理解他的意思了。 销售环节的利润增值,远不如在产地控制成本、建立稳定供应链带来的利润基础重要。 林向安终于歇了这心思。 反正赵泽来的作用,已经达到了。 让赵泽先返回,也是可以的。 京城的仓储成本昂贵,但可以利用浙江会馆的义庄。 浙江会馆,定然会给他这个面子的。 倘若能在后面他赶到京城快速签下订单,仓储都不用了,可直接运到买家仓廒。 这中间就是时间差。 事情敲定后,林向安便以“安平粮行”的名义出面借贷。 并拿那道敕令与省级公文作隐性担保,直接找上了县城最大的票号。 这买卖本就风险极低,有朝廷背书,利润又可观。 可若是走民间借贷,月息就要二分,折算下来年利率足足二成四,这高利贷太吓人了。 而且额度顶多不过一万五千两,既贵又不敷用。 林向安心中盘算,转而打起了官库的主意。 乌程县本是湖州府最富庶的县份之一,官库充盈。 若是能借出来,操作合理,利息便是私人收益。 只是此事不是寻常商谈,而是政治交易和利益分配谈判。 于是请周师爷出面周旋,先以重金打点了刘知县心腹孙师爷,再由其传话: 林举人奉旨督办粮务,眼下资金一时周转不便,买卖稳妥而利厚。 若大人肯从官库中借出部分银两,定当不忘大人恩德,愿以市面钱庄同样的利息为谢,绝无风险。 刘知县本就清楚林向安的背景,此子能力不俗,既有皇差,又有宁国公府作靠山,这粮运至京城自不愁销路。 他心中一动,便令孙师爷出面与周师爷正式洽谈。 此番谈判,周师爷再三强调皇差在身,同时以“安平粮行”未来营收和库存粮食作担保。 并承诺借款期限与粮食销售周期严丝合缝。 待销售款一回笼,立刻归还本息,绝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