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不顶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朱元璋目光再次扫视满朝文武,问道,“诸位爱卿,此事已然发生,咱想听听你们的看法,日后该如何避免此类事情再度发生” 刘伯温前踏出一步,出列双手抱拳,向朱元璋行了一礼,“陛下,此次空印案给我朝政务体系敲响了警钟。” “臣深思之后,认为当务之急是从根源上进行机构变革,分化户部权力。” 此话一出,跪在地上的户部官员们如遭雷击,纷纷瞪大了眼睛,满是怨怼地看向刘伯温。 “空印案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户部职责庞杂,权力集中,监管存在漏洞。” “首当其冲的便是赋税征收环节,其流程繁琐且缺乏有效监督,这才给了他们可乘之机。” “所以,臣建议先将收取各种赋税的职责从户部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专门的赋税征收衙门。” “在这个衙门里,将赋税征收流程进一步细化,每一个环节都明确责任人,让整个征收过程公开透明,接受各方监督。” “如此一来,便能有效解决空印案中可能存在的利用空白文书,篡改赋税账目等问题。” 朱元璋和朱标面上都严肃听着,可心里激动不已。 毕竟,想光明正大的分化户部的机会可不多。 “再者,”刘伯温继续道。 “宝钞局如今附属于户部,在货币印制与发行事务上,常与其他财政事务相互牵扯,效率低下不说,还容易滋生腐败。” “臣建议将宝钞局独立出来……” “最后,随着我大明商业的发展,资金流通等事务日益繁杂,现行的户部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 “将银行事务从户部独立出来……” “通过这样的权力分散,各部门之间相互制衡,就能大大减少类似空印案这样的乱象再次发生。” 跪在地上的户部官员们听完刘伯温的提议,顿时在心中骂骂咧咧。 他们深知,一旦这些提议付诸实施,户部的权力将被大幅削弱,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极大的损害。 户部侍郎率先按捺不住,抬起头,急切道,“陛下,此举万万不可!” “赋税征收乃户部的核心职责之一,一旦分离出去,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必然困难重重。” “届时赋税征收工作恐会陷入混乱,影响朝廷的财政收入啊!” “这关乎着我大明的根基,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是啊陛下,宝钞局和银行事务也与户部的整体运作息息相关,贸然分离,恐会引发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一位户部郎中忧心忡忡地说道。 其他户部官员也纷纷附和,一时间,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 然而,就在户部官员们激烈反对之时,宋濂出列道,“陛下,臣以为诚意伯所言极是。” “此次空印案便是最好的例证,户部权力过于集中,监管不力,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若能按照刘大人的提议,进行机构变革,权力分散,相互制衡。” “不仅能有效避免此类乱象再次发生,还能提高政务效率,实乃一举两得。” 宋濂的表态让朝堂上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一边倒的反对声浪中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了他,有的满是惊讶,有的则若有所思。 紧接着,李善长也出列,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心中所想并非单纯的权力分化,而是看到了其中隐藏的机遇——更多的官位空缺,代表着淮西子弟便有更多机会进入官场。 捋了捋胡须,不紧不慢道,“陛下,臣赞同刘伯温大人的提议。” “如今我大明正值蓬勃发展之际,旧有的政务体系确实需要革新。” “通过这次变革,不仅能完善政务管理,还能为我大明选拔更多有识之士,充实朝堂,何乐而不为呢”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众人的发言,若有所思地看看众人。 目光随即转向朱标,“标儿,你主掌中书省也有一段时日,政务上的事情你也经手不少,你认为刘伯温的提议如何” 朱标微微欠身,回应道,“回禀父皇,儿臣对刘伯温大人的提议深以为然。” “如今我大明户部所涉事务繁杂异常,权力过度集中其中,已然滋生出诸多弊病。” “若能依刘伯温大人所言,将赋税征收、宝钞局以及银行事务职责从户部分离出去,实乃明智之举。” “如此,各个部门便能各司其职,权责界限清晰明确,这不仅有利于大幅提高政务处理的效率,更便于朝廷对各部门进行有效监管。” “长此以往,既能从根源上避免因权力过度集中而引发的腐败等不良现象,又能让各项政务得到更为专业、精细的处理,于我大明的长治久安大有裨益。” 朱元璋微微点头以示认可,继而目光再次扫视着众大臣,“诸位爱卿,对于此事,若是还有不同的看法或意见,尽管直言,无需有所顾虑。” 一时间,朝堂上一片寂静,唯有轻微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为这压抑的氛围添了几分紧张。 众官员们看似神色平静,内心却各怀鬼胎。 他们所思所想,大多与李善长不谋而合。 在他们眼中,此次虽只是户部被分化权力,可谁又能断言,日后其他部门就不会重蹈覆辙 但转念之间,如今正值科举改革的关键三年内,各方势力都在摩拳擦掌,这无疑是安插自己人的绝佳时机。 只要能巧妙运作,将亲信或同党举荐入朝,即便所在部门的权力被分化,自身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说不定反而会更上一层楼。 吏部尚书表面不动声色,内心却在暗自思忖,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门下那些得意门生的身影。 若是能趁着这次变革,将他们安排到新设立的衙门任职,那日后吏部在官员任免一事上的话语权,岂不是更重了 他微微抬眼,目光看似不经意地在周围人的神色间游移,实则心中默默盘算着举荐名单。 礼部侍郎同样心思活络,在心底暗自揣摩。 一旦各部门权力重新划分,礼部在礼仪规制、外交事务等方面的作用或许会更加凸显。 已经开始构思,如何借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将礼部的势力巧妙地渗透到其他部门,逐步扩大自己的人脉网络。 嘴角不自觉地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而那些原本对改革心存疑虑、坚决反对的文官,此刻也都识趣地默不作声。 他们虽然依旧对改革本身抱有诸多质疑,但也不得不承认,此次变革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官场机遇。 他们心里明白,若是能在这场权力的重新分配中占据一席之地,便能为自己和家族谋得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于是,他们纷纷收起了往日的反对态度,开始暗自谋划,试图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分得一杯羹。 在朱元璋锐利目光的审视下,朝堂上的大臣们表面上一片安静,无人开口反对。 那些仍跪在地上的户部官员,内心充满了不满与愤懑。 尤其是户部尚书赵好德,心中满是不甘与无奈交织的复杂情绪。 此次户部权力被分化,自己在朝堂的地位恐怕也会随之动摇。 但君威难测,太子又站在变革一方,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愤懑,低头不语。 朱元璋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微微清了清嗓子,沉声道,“既然诸位爱卿都无异议,此事便这么定了。”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立刻敏锐地抓住时机,出列站定。 “陛下,既已定下将收取各种赋税的职责从户部中分离出来,宝钞局和银行事务也各自独立出来。” “组成新的衙门,那么新衙门的官员任命之事便显得至关重要。” “这关乎新机构能否顺利运转,还请陛下明示。” 朱元璋看向朱标,语气中带着期许,“标儿,你与刘伯温一同负责此事。” 而后又转向刘伯温,“伯温,你提出的变革之策,想必心中早有合适人选的考量。” “你下朝后去户部坐镇,盯着各项事务的同时,莫要忘了与标儿一同,尽快拟定具体的机构变革方案。” 刘伯温赶忙上前领命,“臣遵旨,定当殚精竭虑,与太子殿下密切配合,不负陛下所托。” 朱标也上前一步,拱手道,“儿臣定当全力以赴,仔细斟酌官员人选,与刘伯温大人共同推进机构变革事宜。”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神扫向仍跪在地上的户部官员,面色一沉。 “在空印之事没有彻查清楚之前,你们所有人都不得迈出户部一步。” “所有涉案人员,一个都别想逃脱干系。” “朕要让真相大白于天下,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更要给我大明官场立一个规矩!” 户部尚书赵好德强撑着几乎瘫软的身体,声音带着几分哀求与惶恐。 “陛下,臣等知罪,愿听从陛下一切安排,只求陛下能彻查此事,还臣等一个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