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独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得到目犍连的回报,佛陀静静地站在那里,面容平和而庄重,他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眸微微闪动,暗自点头。 嘱咐目犍连,此事勿让他人得知,乃令其退下歇息。 看来,自己历经无数艰辛所觉悟的“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并非仅仅局限于这一方天竺世界方能发挥作用。 即使放在盘古世界,这也依然是有效的。 因为这深邃的教义,从根本上阐释了这个广袤宇宙中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问题。 “四圣谛”所揭示的苦、集、灭、道,如同明灯照亮了众生在尘世中迷茫的道路,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痛苦的本质、成因以及解脱的途径。 而“十二因缘”所阐述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一系列因果循环,更是如同解开宇宙生命奥秘的密码,无论是在天竺世界,还是在盘古世界,都精准地剖析了生命流转的规律和真相。 佛陀深知,这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能够引导众生脱离苦海、走向解脱与觉悟的实践指南。 无论身处何地,无论面对何种文化和背景的众生,这些真理都能给予他们启迪和指引,帮助他们摆脱无明的束缚,走向光明与智慧的彼岸。 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得到确认,那么自己的回归就可以开始着手实施了。 现在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魂魄融合的问题。 佛陀已经初步想出了一个融合的办法,但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检验过才能知道。 未经检验的方法,不可能直接就拿自己来做试验,那样风险太大了,自己可承受不起。 佛陀的弟子阿难,能知时明物,多闻广远,过目不忘,在众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 一日,佛陀召过阿难,询问其是否得知世间有双头兽。 阿难答曰阿修罗族或许会有。 佛陀摇头,变异出来的双头兽,不是自己想要的,他需要寻觅一种纯粹是天地自然生成的双头兽,想看下这种兽是否有两套魂魄如果有的话,这两套魂魄又是如何配合有没有办法把它们的魂魄融合在一起 阿难苦思良久,终是摇头告退。 退回居所,阿难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师尊询问的事情,自己不能给出令师尊满意的答案,自觉内心有愧。 于是半夜又披衣起床,查阅各方典籍。 也终究是苍天不负苦心人,阿难终于在一段古籍中找到一段记载:“上古某日,天裂,一物自天外而来,通体金光,没入雪山,化双头寒羽豹。” 阿难反复确认无误后,立即兴高采烈地报告给师尊。 佛陀闻讯也是大喜,接过古籍反复查看。 这是一本记载各方奇闻轶事的上古典籍,其中真真假假,属实难以辨别。 但既然有一丝线索,自然也就不容错过。 佛陀暗中寻思:这种事情又不好假手他人,知道的人自然是越少越好。但若自己大张旗鼓出门去寻找,又怕雪山上的两位顶尖存在会产生什么误会。毕竟梵天和湿婆神可都是在雪山上修行的。 于是,第二天,佛陀传法旨:“因祗园精舍深入红尘,不利修行,自即日起,佛陀率同众弟子将效梵天、湿婆神之法,前往雪山之上觅地修行。” 消息传出,瞬间就在舍卫城内引起轩然大波。城中百姓们闻此,纷纷放下手中之事,从四面八方涌向祗园精舍,一时间,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 就连国王闻讯,也亲自前来挽留。 国王拜伏在地,请求佛陀明示,本国臣民究竟是哪里做得不对,才使得佛陀离他们而去。 甚至有不少国民已经收拾好行囊,准备追随佛陀而去。 佛陀面带慈悲,温和地说道:“此乃吾自身决定,与尔等无关。我辈出家之人,自应远离红尘喧嚣,行清静无为之道,是以才决定去雪山修行。” 又道:“雪山之地条件艰苦,无法容纳太多人,此去,仅佛陀及亲信弟子数十人前往。百姓们仰慕佛法,也无需担忧,日后众弟子自会经常下山弘法。” 然而,百姓们仍不愿放弃,执意追随。 见此情景,佛陀微微摇头,双手合十。只见佛陀周身散出金色光芒,光芒笼罩着他和亲信弟子数十人,缓缓升空,向着雪山飞去。 舍卫城中,国王和百姓们皆是仰头观望,有的跪地祈祷,有的双手合十,默默祝祷,久久不愿离去。 雪山之地,地处天竺世界北端,此处幅员辽阔,群山环绕,方圆数万里。因地势极高,终年严寒积雪,故统称雪山,常人莫不敢近。 天竺世界三位大神中,梵天和湿婆神均在雪山修行。 创世之神梵天自从强娶自己创造出来的妙音天女萨拉瓦蒂未果、被湿婆神烧掉一头后,就来到雪山,在迷卢山巅建立雪山神殿,常居此处。 湿婆神住凯拉萨山(即今冈仁波齐山),该山四面绝壁,终年积雪,凡人叹为观止。终年有信众绕山祈福,四时祭祀不断。 佛陀仅凭一张纸上的记载即来雪山之上寻找双头寒羽豹,也没有个具体的方向,本无所谓居于何处。 但此地已有二位大神捷足先登,作为后来者,自当先拜过二位大神,再定行止。 这日,迷卢山顶的雪山神殿前,一道金光闪过,现出数十位来客,这正是佛陀释迦牟尼率领门下弟子前来拜见梵天了。 梵天端坐在雪山神殿的宝座之上,周身散发着无尽的神圣光辉。他的面容庄严而慈悲,双眸深邃如海,仿佛蕴含着宇宙间的无尽奥秘。 当佛陀率领弟子们出现在神殿前时,佛陀双手合十,躬身行礼道:“弟子悉达多,心中敬仰大梵天,特率众门下前来拜见。” 梵天微微抬眼,目光中透露出一丝赞赏和欣慰,说道:“释迦牟尼,吾早已知晓你的不凡。你累世行善,诸天功业加身,今转世而来,弘扬佛法,实乃众生之幸。” 佛陀回应道:“承蒙梵天大神夸赞,弟子深知修行之路漫漫,仍需不断精进。此次前来,是有一事相求。” 梵天轻挑眉梢,问道:“但说无妨。” 佛陀诚恳说道:“弟子欲在这雪山修行,以求更深刻的觉悟,还望梵天大神应允。” 梵天略作沉思,而后道:“雪山环境恶劣,你可知其中艰辛” 佛陀坚定答道:“弟子已做好准备,愿以苦行磨炼心智,只为能更好地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梵天微微点头,说道:“你心怀众生,意志坚决,吾又怎会不应允。这雪山之地,尽可为你的道场。” 佛陀面露喜色,再次行礼:“多谢梵天大神成全,弟子定当不负所望。” 梵天语重心长地说:“望你在此潜心修行,将佛法的智慧传播给更多的生灵,为天下子民带来福祉。” 佛陀郑重应道:“弟子谨记梵天大神教诲。” 随后,梵天又赐予佛陀祝福之光,佛陀带领弟子们恭敬地退出雪山神殿。 自雪山神殿退出后,众人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湿婆神处拜见。 对于这样一位功德满身、度化世人的后起之秀,作为这方天地守护神的湿婆神自然也是颇为欣赏。 一番赞赏、嘉许后,湿婆神对于佛陀来到雪山也是并不反对。“雪山之大,尽可容纳芸芸众生,佛陀尽可任意觅地修行。” 拜见完二位大神、得到二位大神的允许,佛陀这才开始为自己挑选落脚点。 因为自己内心另有计较,所选之地自然不宜离二位大神太近;但因为不知道那双头寒羽豹究竟位于何方,所以位置也不宜太偏,否则不利于搜寻。 因众弟子中,亦有专心念佛,不习神通者。所以在选择住处的时候,不能跟梵天和湿婆一样住在雪山之巅。 一番挑拣,佛陀选中了雪山中部的马纳斯鲁峰,此山远观似一把利剑,直插云霄,傲然挺立。梵天和湿婆神皆住此山之东。山脚下有山谷,谷内气候宜人,猿啼豹吼,鸟兽往来,谷内有小湖,正宜人居。 舍利弗、目犍连等人运起神通,伐木造屋,将众人安顿下来,自此,众人在雪山之下暂且住下。 安顿下来之后,佛陀开始讲经授徒。 这个时候,佛陀才开始发觉自身的一个大弱点:纵有通天彻地的神通,却没有近身制敌的手段。 这自然跟他的证道方式有关,他是通过觉悟证道的,未曾经历过脱胎换骨的历练,也未经历生死搏杀的考验。 虽然在宫内为太子之时,堪称文武全才,但那只是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罢了。 但是对于现在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佛陀来说,虽然一念可至三界六道,一经可退百万魔兵,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近身技艺。 所以,要论近身的手段,他恐怕还不如自己的徒弟舍利弗和目犍连,也更没有什么可以教给弟子们的。 这不由得让他更是迫切地想要与多宝道人的魂魄融合,一旦融合成功,以业火红莲、血火无形剑、金刚破魂臂甲那些手段,虽然还比不上圣人,但若再配合上经文和其它神通,跟圣人的一战之力还是有的。 但现在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魂魄融合上面,自己也到了修习几种实用的神通的时候了! 佛陀在修行达到极高境界后,凭借其天眼通洞察世间万物的细微变化,天耳通聆听宇宙间一切声响,他心通感知众生的心思意念,漏尽通断绝一切烦恼漏习,宿命通知晓过去未来的因果命运。 这些神通赋予了佛陀超凡的智慧和能力。 在一个静谧的禅定时刻,佛陀心中忽然涌起一股强烈的创作冲动。 他首先思考如何将自身的神通之力融入一套掌法之中。 他以宿命通回溯过往无数战斗的经验,分析各种招式的优劣;以漏尽通排除心中杂念和干扰,专注于掌法的构思;以天眼通观察天地间能量的流动规律,寻找掌法的力量源泉;以天耳通倾听自然万物的韵律,体悟掌法的节奏;以他心通揣摩对手在面对此掌法时可能的反应和应对策略。 经过长时间的冥思苦想和反复推演,佛陀终于成功地创造出一套看似平凡却蕴含无尽威力的掌法。 他以自身对大般若经的深刻领悟为其命名为般若掌。 此掌法击出时,看似无形无迹,没有华丽的招式和惊人的气势,但却能直接连接敌手的宿命,沟通六道轮回,凭借着佛陀对宇宙法则的掌控,将敌手轻易地投入轮回之中。 数年之后,佛陀回归盘古世界。般若掌传入凡间,凡人称之为“如来神掌”。 但凡人由于缺乏佛陀的神通和对宇宙法则的深刻理解,无法洞察宿命、操控轮回,难以发挥出般若掌的真正威力,最终般若掌只是与普通掌法同列。 然而,佛陀并未停止对神通的探索和创造。 在般若掌之后,他又决定融合六通之能创造一门新的功法——狮吼功。 佛陀再次运用宿命通,回顾以往听闻的各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力;借助漏尽通,清除内心对声音的偏见和局限;依靠天眼通,观察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和变化;通过天耳通,捕捉到自然界中最为震撼和神秘的声响;利用他心通,揣摩众生听到不同声音时的内心反应。 在历经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后,佛陀终于创造出了狮吼功。 当他发出这一声吼时,犹如惊雷乍响,声音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 对于有缘之人,这声吼能令其恍然开悟,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而对于心怀恶念之人,则能直接将其送入轮回,以示惩戒。 这门狮吼功同样威力无比,成为佛陀神通的又一杰作。 佛陀又以此二项神通授予众位弟子,以目犍连所得最多。 自然,对于此来雪山的目的,佛陀一刻也不会忘记。 自从安顿下来之后,佛陀就开始打开神识,四处探察那双头寒羽豹。 但因为古籍中并未将其形态描述清楚,只知道是天外来的一道金光,并且从其名字推测,应该是两个头,跟豹子类似。 佛陀循着这几个特征四处搜寻多日,佛陀搜寻的时候,神识扫过梵天和湿婆神所在之处,二神自然知晓,但却并未觉得异常。 毕竟佛陀此刻也是一方大神,新来此地,扫视周围环境,查探四下的众生灵,自然也是应有之事。 以佛陀之能,虽说神识已可一念之间遍观天上地下九幽十地,但相比起探察天上、人间和海洋来说,若是要仔细探察地下的话,还是比较吃力的。 因为地下有重重岩石阻隔,所以往往只能往下探察数百里,并且若距离越远,则效果越差。 但是对于探察生灵来说,这却已经足够了。毕竟没有哪个生灵会钻到地下数百里的地方去生存。 为此,佛陀以游历之名,带领目犍连也游遍了整个雪山范围,每到一地,皆仔细用天眼、天耳、他心通探察其下之生灵,自雪山之顶至地下数百里,毫无遗漏地仔细探察了一遍,可惜皆无所获。 由此看来,古籍中所载似乎并不确切。 佛陀内心虽有失望,但也知这本来就是大海捞针之举,却也是随遇而安,只待再另行换地搜寻。 闲暇之时,佛陀就在山谷内的小湖边与众弟子讲经说法。山谷内气候温暖湿润,于修身养性来说,确实是上佳之地,附近的动物鸟兽之属也是众多。 佛陀讲经日久,四周的鸟雀猿猴渐渐为经文所感,灵智渐开。 此后佛陀讲经之时,四周不但有众弟子环绕,而四周鸟雀也均静卧于旁,侧耳静听。 慢慢地,围绕在佛陀旁边听经的动物越来越多,其种类也越来越多样,从最开始的鸟雀猿猴,慢慢到水中的游鱼,再到山间的狐兔、鼠、豹。 甚至连那翱翔天际的苍鹰,隐匿于草丛深处的蛇蝎,也都被这神秘而深邃的经文所吸引,纷纷聚拢而来。 整个山谷仿佛变成了一个神圣的道场,佛陀端坐在中央,声音洪亮而平和,每一个字都如同天籁之音,在山谷中回荡。那些生灵们或安静地伏卧,或专注地站立,眼中都闪烁着对智慧的渴望。 鸟雀们不再叽叽喳喳地喧闹,而是静静地聆听着佛陀的教诲; 猿猴们也停止了嬉戏打闹,神情庄重而肃穆; 水中的游鱼不再随意游动,而是整齐地排列,仿佛在用心感受着每一句经文的深意; 狐兔们忘却了平日里的警觉,鼠类也不再藏头缩尾,就连凶猛的豹也收起了獠牙,忘记了捕猎,温顺地沉浸在佛法的海洋里。 这片原本寂静的山谷,因为佛陀的讲经,变得充满了生机与灵性。每一个生命都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宿,佛法的光芒如同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灵魂,让它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了指引前行的方向。 此后的数百数千年,在这片天地间,诞生了众多的精、怪、神、仙,皆佛陀讲经之功也,此乃后话。 梵天和湿婆神闻之,也为佛陀之功德所感,虽然自持身份,不便亲身前往,却也屡屡以神识扫过此地,偶尔不经意间听几句经文,也觉豁然开朗,自此,二人对佛陀又看重几分。

玄幻奇幻推荐阅读 More+
神见黎明

神见黎明

轻度恶魔
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却不知世界已在梦中悄然颠覆。冰蓝色的飞鸟停在我的肩头,五彩斑斓的巨蛇为我俯首,云端吐息的巨龙与我呼应,深渊蛰伏的梦魇视我为魔。以神之眼,得见黎明
玄幻 连载 52万字
秘法之王

秘法之王

墨老黑
这是一个秘法与近代文明交织的世界,也是一个文明与秘法冲突的末法时代。他意外来到这个世界,想要做一个超脱的秘法探索者,却总是被卷入冲突的漩涡。那就崛起吧,让自己来主宰这个世界。
玄幻 连载 82万字
命途修真

命途修真

幻影千重
宁为修真死,不做永生仙,我辈修士,何惧一战!
玄幻 连载 58万字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开局复仇全宗门,靠着双修无敌

鑫良
【双修+采补+掠夺+日久生情+多女主】陆尘意外穿越,穿到了修仙界。睁开眼就被一群美女包围,每个都争着使唤他,每天被压榨到最后一丝力气才得以安眠,这一挨就是三年。别的没学到,人都快被薅秃了!转机从陆尘获得一本上古双修大法开始,从此逆风翻盘,强取豪夺,走上双修成仙之路。“师尊,你的天赋很好,现在归我了!”“你们是冰火双姝?冰火两重天,我喜欢,灵根归我了!”“天之骄女?高岭之花?妙手丹修?巧舌妖修?魔族
玄幻 连载 50万字
武破纵横

武破纵横

吾待封神
纵横大陆武道至上,宗门林立,家族斗争,再加上来自海域的汹涌波澜。这是创造巅峰强者的大陆,只有武之极致,武至巅峰,武破纵横,才可以踏破生死轮回,与天齐,与地寿。..
玄幻 连载 1万字
神级通灵师

神级通灵师

涛滔不觉
旧历30789年,灵界大陆遭受异界入侵,和平时代至此终结,战火席卷蔓延整个大陆。旧历30899年,长达110年的抗战终于结束,异界入侵者无条件投降,退离灵界大陆,只是此时的..
玄幻 连载 12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