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出场
宝妮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84章 出场 太子立即插话道: “三弟怎的突然想起主持农事你在兵部不是干得好好的么,这职还是你当初恳求父皇求来的,这就丢开不要了” 他三言两语,就道出三皇子之前把手伸向兵部的迫切,以及如今虎头蛇尾的做法。 足令听见的人,对三皇子印象不佳。 但三皇子亦是个圆滑之人,四两拨千斤,轻巧道: “兵是国之利刃铠甲,农是国之根本基石,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自然要双管齐下,方能更好地为天下尽心。” “哦”太子却微微一笑:“三弟果然高义,格局如此之大,宫中诸多兄弟姐妹,却无人能及。” “本宫身为兄长,亦自惭形秽。” 三皇子故作谦虚: “身为皇家子弟,我欲为父皇分忧,竭尽所能在所不辞,那都是我为臣子的本分。” 然而,太子话锋一转: “三弟实在有心,想父皇之所想,急父皇之所急,倒像得了父皇真传。” 这是将三皇子高高架上。 当今皇帝还没死呢,你一个皇子就处处比着帝王的标准要求自己,你居心何在 还真以为皇帝把位子传给你了么,也太急不可耐了! 三皇子这才意识到自己失言,面色僵住,赶紧看了皇帝一眼。 皇帝毕竟疼爱他,立即笑道: “你们兄弟个个都是朕悉心教导的,何来的及与不及之说” “倒是太子你。” 皇帝笑意不达眼底: “身为一国储君,怎能妄自菲薄若是你连弟弟都不如,朕如何将这国家重担,交予你” 偏心的皇帝替三皇子出手,几句话便回来太子一记响亮的耳光。 太子虽然盛怒,但也不得不忍着。 三皇子得了逞,掩去面上的得色,又恭敬地朝太后行礼道: “儿臣之所以要讨农业的差事,其实与方才儿臣所说的喜事有关,因为,儿臣近日新纳的侍妾,正是一个精通耕种的奇人,可为耕种兴国带来极大的助益。” “哦”皇帝和太后同时发出好奇的声音。 皇帝自然是演的,他早知并默认了此事。 但太后,却是真真切切的惊喜。 说起来,本朝先祖皇帝,就是个种地的,虽说后来洗脚上岸做了皇帝,但天家代代相传的,都是农本位思想。 先帝亦尤其热爱耕种,每年春耕时期,都会带着彼时还是皇后的太后,亲自到地头去,种上一块地。 那时的帝后,放下一切尊卑身段,犹如一对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夫妇,一个赶牛,一个扶犁,一个担苗,一个插秧…… 故而,对太后而言,农事不仅是关乎国家稳固的大事,还是她与先帝的美好回忆。 而今听说三皇子主动请缨去主持农事,她一方面好奇,另一方面,也有些感动。 “小三的侍妾,必定是个好的。怎不带来给皇祖母看看”太后亲切道。 “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姓甚名谁,家世如何,品格怎样” 太后兴致越发浓厚。 而太子在一旁,却面色愈加不虞。 他想插嘴,阻止话题发展,但三皇子已经抢先说了: “回禀皇祖母,他姓隋……” “叭叭叭叭叭叭叭!” 一阵激昂的唢呐声,突然惊天动地地响起。 一群美娇娘踏着热烈的乐声,飘然而来。 淮南府的表演队,出场了。 太后被吓了一大跳: “这是什么乐曲好生新奇!” 底下百官则各个面色精彩,有震惊,有嘲讽,还有坐等好戏。 因为,天家素来讲究高雅,喜好阳春白雪,如唢呐这等民间乐器,只让人觉得“礼崩乐坏”。 不知是哪个州府,进献了如此不登大雅之堂的节目,今日可是太后大寿,这不是给太后没面子吗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在互相猜忌。 究竟是谁献的,咱可要保持距离,别等会儿被打成同党了。 唯有高阳郡主,惊喜地喊出声: “这熟悉的调调,啊,是他!” 高阳郡主活泼可爱,太后就喜欢这样的小辈,闻言笑了起来: “高阳竟知晓他是谁” 高阳郡主娇音嘹亮: “唢呐仙男!” 太后:…… 皇帝:…… 百官:…… “这谁啊。”太后纳闷。 高阳郡主便激情讲起她在北江府街头的经历。 太后久居深宫,日常寂寞,平时又爱听写戏文,如今听起高阳郡主讲民间趣事,听得津津有味。 “还真有这等唢呐仙男”她诧异道,又把注意力放在淮南府的节目上了。 这一品,越品越有味道。 丝竹管弦之乐雅归雅,但未免显得平淡,听得人昏昏欲睡。 太后要不是端着个母仪天下的架子,早睡着了。 可这唢呐之曲,却气势恢宏,浩浩荡荡,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 更重要的是,吹出了普天同庆的喜庆与排场。 人老了就是喜欢热闹些,太后顿觉大喜,正听得津津有味,却见舞台之上,近百位娇娘舞毕,竟抖开一张巨大的绣图,上面绣着万鱼戏水。 那些鱼儿,时而翔由浅底,时而穿梭荷下,时而跃出水面,时而争相戏珠,可谓栩栩如生,看得人眼花缭乱,沉浸其中。 太后正细细地品赏,忽然又听高阳郡主惊喜地喊: “太后皇祖母,您看!” 只见歌伎们变换队形,绣图亦随之抖动,光影变化之下,图上的鱼儿,竟活了起来! 只见它们争相涌向水中央,那儿有大石一块,上书“万寿无疆”。 鱼儿们环绕大石,不肯不去,尽显鱼水情深。 “好!好!”太后欣喜不已。 这鱼水情深,寓意家庭和睦,枝繁叶茂,儿孙绕膝,正是长者最喜爱的。 太后连道了两个好,便要赏: “这是淮南府的节目实在是有心了。” “哀家观这鱼水情深图,甚是精妙,竟不知民间还有如此刺绣高人。” “快请淮南知府来,哀家要好好问一问他!” 太后高兴,众人自然也欢喜,群情激昂,等着淮南知府亮相。 但三皇子,却面色不虞,心中浮起一层担忧: 淮南府不会那么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