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船上陷入了沉默,有的人被李国助这番话震撼到了,有的人则是在思考。 片刻之后,颜思齐突然开口说道: “那我们可得早些为招募辽东难民做准备了。” 他这么说,显然是已经认可了李国助的话。 “没错。” 李国助点头道, “首先要准备的就是粮食。” “等水寨建好以后,我们也要在里面建设粮仓。” “然后每年就近从朝鲜和日本收购粮食。” “争取在五年内,储备足够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 难民不可能一次涌来几十万,肯定会分成多批次过来。 一批几千人就算多的了,上万也有可能,但几率不大。 因此够十万人吃一年的粮食应急是绰绰有余的。 而且先来的难民可以立即开始垦荒耕种。 生产的粮食也可供应后来的难民。 即使出现不足,到时再进口粮食也来得及。 反正有储备粮兜底,也不可能出现太大的粮食缺口。 船上没人质疑李国助这话。 有的人是明白这个道理,有的人则是压根就想不到这里。 杨天生默算片刻,说道: “那大约就是三十万担粮食,倒也不难筹备。” “每年从朝鲜和日本两地合计购入6万担粮食即可。” “这样也不至于引起朝鲜和日本的警惕。” 粮食是战略物资。 尤其在古代,粮食产量不高。 任何国家对出口粮食的态度都不得不谨慎,不可能一次出口大量粮食。 因此向任何国家一次进口三十万担粮食,肯定会引起该国政府的警惕。 反之,在五年内向两个国家分多次进口三十万担粮食就没什么问题了。 然而李国助听了这话却皱起了眉头: “你这算的不对吧,怎么都得上百万担吧……” 杨天生斜眼一笑,俨然一副大黄脸的“滑稽”表情: “小少爷向来高瞻远瞩,怎么在这个问题上却犯混了” 李国助一怔,说道:“这话怎么说” 杨天生笑道: “我说的是十万百姓一年所需的口粮。” “而小少爷说的,却是十万大军一年所需的口粮……” “啊!我明白了!” 李国助伸手一拍额头, “杨大哥不愧是财副,后勤问题考虑的就是周全。” 杨天生含笑颔首,也不知是感谢李国助的赞扬,还是在赞扬李国助。 他说话本来是被李国助打断的。 却见李国助无需别人详解,只是稍加提点,立即就能自行想明事理,也就不再废话了。 十万百姓就是十万百姓,日常劳动耗费体力也不多,一年消耗的粮食也不会太多。 十万大军却不只是十万将士,还有数万后勤人员,及战马和驮畜,也都需要粮食。 何况战斗比日常劳作更耗费体力,以至士兵的食量也会超过平时许多。 这些就是造成十万大军一年所需粮食超过十万平民四五倍的原因。 “既然这里未来要建一座城市,那这个城总得有个名称吧。” 陈衷纪忽然说道。 “啊对对对,这是必须要有的!” 杨天生连忙附议,船上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然而百余人吆喝了半天,却没一个人提出哪怕半个方案。 李国助见如此,只好朗声说道: “那就叫永明城吧!” 此话一出,船上顿时安静了,简直落针可闻。 片刻之后,颜思齐突然鼓掌道: “好,这名字好!寓意我大明国祚永延。” 听他这么一说,船上其他人也纷纷喝彩起来。 “小少爷也认为这里就是前元的辽阳行省的永明城故址吗” 舵手李俊臣突然开口说道。 李国助一怔,深深地看了李俊臣片刻,点头道: “没错,既然你也是这么认为的,那就说说你的根据吧。” 其实李国助知道海参崴在元朝叫做永明城,是前世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的。 而百度百科上也没有给出这么说的根据。 他也从来没有深究过,只单纯觉得这名字寓意不错,就顺手拿来用了。 不料李俊臣竟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话来。 这只能说明,他肯定是有根据的。 于是李国助便企图用这话套出他的知识,同时也比较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无知。 李俊臣答道: “我看过元人熊梦祥写的《析津志》。” “其中有《天下站名》一篇,说的是元朝时全国的驿路。” “从书中的描写来看,永明城故址应该就在这里。” 《析津志》! 这听都没听过啊…… 前世怎么就没下些功夫研究一下海参崴在元朝为什么叫永明城呢。 李国助这样想着,笑容僵硬地点了点头: “嗯,我也是根据《析津志》里的描写,推测这里是永明城故址的。” 说话的时候,他看李俊臣的眼神都变了。 记得《台湾外记》上对李俊臣的评价是“风流洒脱,甚精钯头”。 李国助以前与他接触不多。 如今看来,《台湾外记》对此人的评价是符合事实的。 此人堪称风流才子,纵然没有考取功名,也是唐伯虎那一类人物。 在他们这些人里,算是读书最多,最有文化的了。 加上精通镗钯,也是文武全才。 颜思齐又环顾了一下四周,皱眉道: “可这地方怎么看都是荒山野岭,一点也不像有过城池的样子啊……” 李国助想了想,说道: “可能是元亡以后永明城就荒废了。” “如今只剩下城基被埋没在莽林之下” “我们以后在此建城时,有可能会挖出城基。” 颜思齐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但没有再说什么。 李国助突然捏了捏鼻根,看起来有点萎靡: “哎呀,我突然觉得有些乏了,先去睡觉了。” “劳颜叔操个心,看准时间把穿云箭放了,务必让鹏发号和鸿鹄号过来汇合。” “好的,你放心去睡吧。”颜思齐回道。 回到自己的舱室,李国助却没有睡觉,而是拿出纸笔,在中间写下“柞树”二字。 然后他停下来思考片刻,又以“柞树”二字为中心, 朝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画了四条直线。 接着他又分别在四条直线的另一端写下四个林业名词。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迷糊又无奈
前途无量的解元为何性情大变?横行金陵的呆霸王被揍得很惨?据前方吃瓜群众报道:小冯老爷不愧为星宿下凡,真真是文武双全。文能提笔中解元!武能万军丛中取那呆霸王的……妹妹你没看错,真就是妹妹。穿越红楼成为薄命郎冯渊,努力科举成为一府解元。本以为就此天高海阔,与薛家再无瓜葛。没想到阴差阳错,却把薛宝钗带回了家。
军史 连载 171万字
最强人肉沙包

最强人肉沙包

时到有缘
上古一场大战落幕,武道之路被斩断,灵根道昌盛,从此以后再无后人为武修。一位少年无灵根,携带着家族之宝,从人肉沙包做起,怀着修仙梦,踏上了武修之路。他修仙不求长..
军史 完结 8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