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磅团属炮
眼魔的秋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到这里,李国助停下不说了,看翁翊皇能不能理解。 翁翊皇沉吟片刻,眼中忽然一亮,说道: “我明白了!轻型火炮要保证在陆地上的机动性,就必须把重量控制在两百斤左右。” “在这个前提下,还要维持二十多倍的长径比,就必须缩小口径。” “口径小了,炮弹就轻,就会使火炮的威力减弱。” “所以在保证弹重的前提下,就只能适当缩短炮长了。” “翁叔你太厉害了!” 李国助又惊又喜,眼中神采焕然, “我只是简单提了那么几句,你就能想到这一层了。” “别急着夸,我还有个地方没弄明白呢。” 翁翊皇笑着摆了摆手,指向图纸左侧那幅火炮的剖视图的尾部, “这种炮的火药室为什么要收窄成这种形状” 这幅剖视图清晰地展现了炮膛的结构, 可以看到整个炮膛从炮口向后超过三分二的长度都是圆柱形的, 但到了尾部,大约有三分一长的部分却开始逐渐向后收窄,最终形成了一个锥形。 正如翁翊皇说的那样,这一段锥形的炮膛,就是这门炮的火药室。 在当时那个时代及其以前,主流火炮的炮膛基本都是圆柱形的。 作为炮膛的一部分,这类火炮的火药室与炮膛并没有显着的差别。 但这门炮的火药室因为是锥形的,所以就非常的显眼。 “哦,这个啊……” 李国助意味深长地笑了笑,说道, “如果我说,这种形状的火药室不但能提高火药的利用率,提升火炮威力和射程,” “还能有效减少火炮炸膛的可能,翁叔你会怎么想” 翁翊皇不自觉地挑了挑眉毛,用牙缝急促地吸了一口气,发出了嘶的一声。 然后他又俯身仔细端详了图纸一阵,终于有点迟疑地说道: “这个形状明显使火药室周围的炮管壁向后逐渐加厚了……” “莫非这就是它能有效减少火炮炸膛的原因” “然也!” 李国助欣然点头, “除了向后逐渐加厚火药室的炮管壁,这种形状还能把火药燃气的压力向前引导,” “在减轻其对火炮管壁的压力的同时,也变相地增加了火药燃气对炮弹的推力。” “这样即使缩短了炮管长度,也依然能赋予炮弹足够的出膛速度,增加射程和威力。” “妙啊!” 翁翊皇情不自禁地赞叹道, “想不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改动,竟然能给火炮性能带来如此飞跃式的提升。” 说到这里,他用又惊又佩的眼神冲李国助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赞道, “小少爷,你真乃神人啊!” 李国助连忙扭过头去,腼腆地笑着摆了摆手: “翁叔,你别动不动就夸我了,这可不是我的发明。” “这是人家泰西人为了提升野战炮的性能,做的小小改动。” “要不是我跟英国、荷兰商馆的人过从甚密,也不会知道这个。” 翁翊皇笑了笑,没再说什么,又趴到茶几上看起了图纸。 过了一会,他突然手指画在炮口前方大约1厘米外的一个圆说道: “诶,你画的这个圆,是不是代表炮弹啊” 李国助略微俯身,看了眼图纸,点头道: “嗯,是的。” 翁翊皇点了点头,又看了片刻,突然说道: “诶,这个圆里还有个符号,是什么意思啊” 李国助又略微俯身,看了眼图纸,说道: “哦,这个是阿拉伯数字的三,代表这枚炮弹的重量为3磅,” “也就是说,这是一门3磅炮。” “这个弹丸重量,是确保火炮威力的一个下限,” “炮弹再轻一些的话,炮的威力就要大打折扣了。” “那样的话,还不如省下铸炮的铁料,多造几杆斑鸠铳呢。” “我预估这种炮的重量大概会在两百到两百四十斤之间。” “具体的重量,取决于我们能在不会炸膛的前提下,把炮管壁铸造的多薄。” “这个重量,再用上轮式炮架,一两匹马就能拉着炮在战场上快速机动。” “这种炮只需两个人就能操作,可以发射实心弹、开花弹、霰弹。” “霰弹是装满数十颗铅弹的圆柱形生铁壳炮弹,” “射出炮膛后,白铁弹壳会在较短距离内崩解,弹丸散开成雨点状轰击目标。” “用这种炮发射的霰弹在百步左右的杀伤力堪与几十名斑鸠铳手的齐射相媲美。” “在战阵中,把几十门这种炮像在战舰上那样排成一行,全都发射霰弹,” “用来对付骑兵冲锋应该是非常有效的。” 原来李国助想要在这次铸炮工艺试验中铸造的炮,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3磅团属炮。 众所周知,这种炮出现在16181648年间的三十年战争期间,最先由瑞典陆军列装。 现代史学界普遍把3磅团炮的出现视为一次军事革命。 对它的列装是瑞典军队在三十年战争中取得军事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三十年战争初期,瑞典并非唯一试图研制这种武器的国家。 17世纪20年代,这种新型机动火炮的研制在许多欧洲发达国家都在同时进行。 除了瑞典,还有荷兰、英国、丹麦、西班牙等都有自己的机动火炮开发项目。 瑞典无疑是开发机动轻型野战炮的主要推动者。 但在奥兰奇的莫里斯亲王的推动下,荷兰在这方面的目标似乎更为全面。 他们的努力旨在开发同时适合陆军和海军使用的轻型火炮。 这种类型的大炮通常被称为“德雷克”,它有两种常见的基本变体: 3磅“克莱恩德雷克”和6磅“德雷克”。 这些大炮主要由青铜铸造,后来在英国的推动下开始用铁铸造。 因为英国大约在1540年左右,就在欧洲率先掌握了铸铁炮技术, 并且成功将这一技术在欧洲市场垄断了整整70年之久。 关于德拉克首次有记载的部署,可能发生在1622年西班牙围攻荷兰的贝尔根奥普佐姆要塞期间。 最终迫使西班牙军队解除围攻的,是由荷兰执政莫里斯?拿骚亲王亲自率领的援军。 在这支援军里,莫里斯亲王就给每个步兵营分配了两门“德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