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公子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荆城春酒早,王邸宴初开。 奴仆侍婢们开始传菜,手托珍馐,鱼贯而入,往返成列,川流不息。 王扬看着这排场暗暗咂舌,恍惚间有种看电影大片的感觉。 至于菜肴更是精致,从食具到摆放都颇有讲究。 他尝了口白瓷碗中奶白如脂的鱼汤,只觉鲜美异常。 巴东王看王扬盛汤喝,说道:“这道‘菰菌鱼羹’还可以吧我荆州的鲫鱼最是有名,别的地方可吃不到。” 还没等王扬说话,一个声音突然道: “王爷说的是。所谓南鲫北鲤,江南以鲫鱼为长,北方以鲤鱼为君。而江南之鲫鱼,又以荆州汉水之鲫为最。所以前朝时盛弘之写《荆州记》,里面说‘荆州有美鲋,逾于洞庭、温湖’。所谓‘鲋’,就是指鲫鱼了。” 王扬心想谁这么能掉书袋,和我有一拼了,寻声望去,看到一张熟悉的脸——柳憕。 巴东王一笑:“柳家四郎果然博学,我看你定品后,直接来我这儿做起家官好了。” 所谓“起家”是南北朝时官场上流行的一个说法,那时习惯把人生中做的第一个官职叫做“起家”。 中古仕途甚重“起家”官职,起家官如何,不仅代表着门第血统,同时预示着今后仕途的品位。如果能在亲王幕府中以清贵之职起家,也算不辱没柳憕的身份了。 “王爷过誉了,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人生如此有限,而学问又如此广博,‘博学’二字哪里敢当我不过是喜欢吃鲫鱼罢了。” 柳憕说着转向王扬方向:“诶王兄,我听说你们义兴有一种酒糟鲫鱼的做法,是吗” 王扬一怔,没料到柳憕会突然提到义兴。 用义兴做原籍地本来源于刘昭的一个误会,但他也没过多解释,因为他本来就是穿越来的,根本没有所谓原籍地之说,所以写成哪都一样。可没想到今日突然被柳憕当众翻出来。 他怎么知道自己是义兴人查了户籍,还是问的谢星涵 王扬有些警觉,上了户籍之后他特意关注过义兴的情况,可那时候没有搜索引擎,能接触到的书籍也极为有限,与他人聊天时又不太好频繁往义兴上引,怕露了破绽,只能旁敲侧击地带出话题然后暗暗记下,再配上从书坊中淘来的一本过时的义兴地理志,搜集的信息零散不全,哪里知道什么酒糟鲫鱼 此时若是行事轻率的人说不定就顺着柳憕的话,哼哈应付一声。但王扬为保稳妥,既没承认也没否认柳憕的说法,而是另起话头说道:“要说这鲫鱼最好吃的做法,还是酸菜鱼。” “酸菜鱼酸菜能做鱼吗”巴东王好奇问道。 酸菜当然能做鱼,但用鲫鱼不合适。可王扬为了转移话题,也顾不得了。 中|国腌菜的历史源远流长,泡菜、盐菜、糟菜等各种腌制法不一而足。酸菜也是当时常腌的一种,又叫“菹(zu)菜”。 南北朝时流行用酸菜炖鸭鹅,还讲求汤汁酸浓,如果不够酸还要再加酸菜汁,所以当时有一道流行菜肴叫“醋菹鹅鸭羹”,在场的人除了王扬之外都吃过。不过用酸菜炖鱼的做法倒是闻所未闻。 王扬答道:“可以啊!酸菜炖鱼,香而不腻。不过这里也有讲究,鱼要切片......” 柳憕见话题跑偏,插话道:“所以酸菜鱼也是义兴的做法喽” 王扬看了柳憕一眼:“这是我家的做法。” 柳憕点头:“原来如此!话说酸菜鱼用义兴方言怎么说” 王扬微微一笑:“我是侨姓,不做吴声。” 西晋一统之后,士族口音以北音为正。江南东吴旧音,受到鄙弃。 所以《文心雕龙声律》中说:“张华论韵,谓士衡(陆机)多楚......失黄钟之正响。”所谓“楚”,便指吴语了。 后来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大批北方士族侨居江南。他们虽然失其故土,但说话仍以保持中原雅音为正,在这种风气的带动下,不少吴中大姓亦以操北音为荣,而对吴语多有轻视。 比如《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中说:“道怜素无才能,言音甚楚,举止施为,多诸鄙拙。” 所以王扬作为琅琊王氏子弟,不管是“不想说”义兴方言还是压根就“不会说”,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柳憕指腹摩挲着酒杯,目光闪动:“我听说义兴有一种甜酒,味道极是醇厚,王兄可曾记得这酒叫什么名字” 王扬见柳憕三句话不离义兴,已经肯定他来者不善,当下笑道:“那是我家灌鸭子用的,醇不醇厚不知道,柳兄有兴趣可以试试。” “灌......灌鸭子”柳憕一怔。 不光柳憕有些懵,四座宾客都没听过这种稀罕事。 巴东王奇道:“给鸭子灌酒” 王扬信口诌道:“是啊,这是一道菜,啤酒鸭。” “什么酒什么鸭”巴东王更懵。 王扬道:“这啤酒鸭呀就是......” 简直一派胡言! 居然又被带跑了话题! 柳憕听着王扬侃侃而谈,介绍什么啤酒鸭,感觉受到了戏耍,若非之前和兄长早有定计,恨不得直接站出来指证王扬。 本来是想借着交谈让王扬顺理成章地露出马脚,可这厮太过狡猾! 眼见在王扬这儿寻不到话头,柳憕也不再兜圈子,干脆插话道:“王爷,我最近听说一件稀罕事。” 巴东王正听王扬胡编啤酒鸭的做法,随口道:“你也有稀罕事等会儿再说。” 柳憕提高声音:“王爷!本朝出了一个大案,有人假冒士族,装摇撞骗!” 所有人看向柳憕。 王扬虽然猜到柳憕可能会发难,可当亲耳听到柳憕当众掀出此事,心中还是不免咯噔一声。 巴东王回过头来,皱眉道:“假冒士族行骗这算什么大案” 柳憕略作环视:“此人骗的都是士族子弟,甚至不乏官员显贵。” 巴东王来了兴趣:“哦这骗子竟有这样的本事那倒算是件大案。他冒充的是哪家啊” 柳憕朗声道:“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这还能冒充!”巴东王瞪大眼睛,看向王扬:“这冒的是你家啊!” 王扬轻笑:“果然是稀罕事。” 柳惔一直在观察王扬表情,见他言谈嬉笑,浑若无事,不由暗赞此人胆气定力。 想想也是, 若无此等胆识,也不能把荆州城中瞒上这么久。 荆州别驾乐湛道:“民间冒充士族,诈取钱财的事不算罕见,不过骗的都是无知小民,能骗得了士大夫的,少之又少。前朝时有人在豫章郡冒充吴郡朱氏,差点被当地那个糊涂太守拜为主簿,连官服都做好了!结果在制写‘除身’的时候露了馅,最后判了枭首之刑,成为一时笑谈。 现在有人竟然敢假冒琅琊王氏!还骗得了士族官吏,着实匪夷所思!听柳四公子的意思,似乎骗了还不止一人!那还真算是一桩奇案了。” 王扬心中不免苦笑:若放在穿越之前,自己这事儿恐怕要上《今日说法》了。标题就叫“假士族现形记”...... —————— 注:1南朝士族所崇尚的北音乃西晋时洛阳的官话,而非当时北朝的口音。北朝汉人流行的口音乃旧北音和胡音的融合,被南朝人称为“伧音”。如《陈书周铁虎传》:“周铁虎,不知何许人也,梁世南渡,语音伧重。” 但事实上,南朝士族所秉持的“北音”,亦非南渡之初那样纯正,而是受到吴语影响之后的北音。宋明帝《文章志》载:“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洛生咏乃洛阳雅音,谢安作为中原旧族,自当熟习。但却因为“有鼻疾”才能说得好,恰可说明当时侨姓所传的北语已经不再纯正。 盖一来北音成为一种家学,侨姓各族之间闭门而授,家法不同,差异日显。二来语言习得不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吴语听多了,难免沾染。《世说新语轻诋》记载大名士支道林见完王徽之兄弟,回来后别人问他观感,他说:“见一群白颈乌,但闻唤哑哑声。”所谓“哑哑声”恐怕就有说其口音不正的意味在。 周一良先生在《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中推论南朝时北语不纯,余嘉锡先生于《世说新语笺疏》中下“盖不纯北,亦不纯南”八字断语,皆为卓见,可参。 2北鲤有名,早在先秦便是如此。《诗经》言:“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意思就是吃鲤鱼没必要一定非得吃黄河鲤。则黄河鲤有名可知。至北魏《洛阳伽蓝记》仍云:“洛鲤伊鲂,贵如牛羊。” 3“除身”指授予官职的文书,类似于后世所谓的“委任状”,南朝称“除身”,北朝称“告身”。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桃花宝典

桃花宝典

未苍
一个中学生,意外得到一本桃花宝典,学习到各种超能力,从此林枫尝尽人间绝色,遍阅世上美人,傲视天下!新书《医流高手》已经发布。十年浑浑噩噩,只因全心钻研逆天奇书..
军史 完结 201万字
未来光脑

未来光脑

曾住江南
一次网购,一台未来光脑进入大脑,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一声惊雷,一股海量能量涌入体内,从此改变了这个世界……(每日12时、20时更新!)让推荐票来得更猛烈些吧!您..
军史 连载 11万字
[剑三+宝莲灯]穿越为龙三公主的奶秀伤不起

[剑三+宝莲灯]穿越为龙三公主的奶秀伤不起

十六夜的雪
不要被清新唯美的封面骗了,下图才是女主本体。没错,一只绑定七秀技能的小黄鸡,穿越前化身小疯鸡在野外转风车打奶,穿越后莫名其妙的也成为一个奶,特技是卖萌,属性为..
军史 连载 109万字
神级大玩家

神级大玩家

骑虎渡湖
刚被炒了鱿鱼的宁缺发现世界变成了网游,手机变成社交频道,居住的城市是新手村,随手拿个东西就绑定装备,打个蟑螂领悟了偷袭技能,最夸张的是自己成了网游里面的职业盗..
军史 连载 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