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长安的风吹到扬州了
恶魔吻德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在大唐时期,扬州属于淮南道。 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大运河的开通,扬州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此外,扬州还是官方漕船、民间商船和客船等各路货运的中轴点,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人前来交易。 因此,李恪才会选扬州作为第三个设立万宝阁的城市。 东关街。 这条街始建于南朝梁代,位于市区东部、毗邻古运河,乃唐朝时期扬州城最繁华所在。 此地人声鼎沸,商铺众多,而万宝阁正是位于此街中心地段。 “杨掌柜,店里的活儿我们已经干完了。” “若是没有问题我们就先走了,以后还望多多关照啊。” 王树是扬州本地有名的木匠,手底下有不少匠人。 若是按后世说法,也能算是大唐版包工头一名了。 “好说好说,这是之前允诺的奖金。” 杨掌柜本就是扬州人士,再加上李恪的栽培,处理这些事务简直是如鱼得水。 说话间,他已经命人拿来一大包钱帛,顺手递了过去。 为了加快装修,杨掌柜特允丰厚的加急奖金。 有钱能使鬼推磨,王树还不得让手下匠人玩命干啊! 在钞能力的作用下,在短短一周内就完成了万宝阁的装修工作。 “好,爽快!”王树接过钱帛,大喊一声。 “杨掌柜,你们在中心地段盘下这么大一间店铺,到底做啥买卖啊” 似是出于好奇,王树顺嘴问了一句。 “呃…”杨掌柜眉头微蹙。 似是看出了他的为难,王树摆了摆手,飒然一笑: “嗨,我就顺嘴那么一问,若是你有难处就算了。” 杨掌柜以手掩嘴,附于王树耳侧,故作神秘道: “万宝阁是蜀王府的产业,卖的东西也前所未有。” “比如玻璃镜,高端红木家具,雪花盐……” 他之所以这么一提,也是为了万宝阁的开业做宣传。 据他所知,这王树在扬州虽然算不上是富豪之流,但也算是小有积蓄的一批人了。 若是能借助他的人脉宣传一番,对万宝阁百利而无一害。 “玻璃镜” “你说是,你们店有卖风靡长安的玻璃镜” 果然,王树一听便是双眼瞪得滚圆,眼神炽热。 “咦,长安玻璃镜的风竟也吹到扬州了吗” 这倒是出乎了杨掌柜的意料。 要知道,万宝阁的镜子销售向来是采取限购模式。 再加上走的本就是高端路线,因此产量也不算大。 莫非,扬州城中也有富豪买到蜀王府产的玻璃镜了 “没错,扬州四大家族都拥有一面全身镜。”王树疯狂点头。 “前一阵曹家还特地宴请了商贾前去赴宴,对全身镜好一阵吹嘘呢。” “据说,这四面玻璃镜都是花费重金托人从长安带的,纤毫毕现,可神奇了。” 这几天相处下来,王树和杨掌柜也算相处融洽。 王树自然不会隐瞒这些消息,立马娓娓道来。 “杨掌柜,到时记得给我留一面半身镜啊。” 王树搓了搓手,显然对玻璃镜很感兴趣。 “好说!”杨掌柜也没拒绝。 做生意嘛,卖给谁不是卖呢! “哎,这雪花盐是食盐吗为何取名‘雪花’” “莫非…这雪花盐有什么不同之处” 王树注意到了雪花盐这一新鲜词汇,疑惑地问道。 “所谓的雪花盐,就是雪花般的食盐……” 杨掌柜按照李恪给的话术,将雪花盐夸上了天。 什么之前的食盐都是有毒的— 吃多了身体就慢性中毒— 而雪花盐不仅颜色雪白,味道醇正,还无毒害作用。 “嘶~这雪花盐竟如此神奇作价几何啊” 闻言,王树立马就忍不住想掏钱买了。 他的表现杨掌柜都看在眼中,旋即暗自窃喜。 “我们万宝阁的雪花盐,根据过滤工艺的不同,价格也不同。” “其中最普通的盐,也就十五文钱一斤。” 王树又惊了,“十五文!” “没错,售价十五文!” 不怪王树反应这么大,实在是雪花盐的定价太低了。 按照长安的盐价,一斤食盐的售价为二十文。 而万宝阁的价格为十五文一斤,明显是不正常的。 但这价格是李恪定下的,虽比别人低,但低得不多。 “好,届时我会给你的万宝阁做宣传的。” 两人一番寒暄后,王树就兴冲冲地离开了。 送走王木匠后,水仙忍不住开口问道: “杨掌柜,十五文钱一斤的雪花盐是卖给普通百姓的。” “那王木匠一看就是有钱的主,估计也认识不少权贵豪族。” “若是他们起意,大规模收购再二手贩卖,我们万宝阁该如何应对” 水仙是从榭香阁被挑选出来,分配到扬州来的三个销售之一。 她记得这最低价格的食盐上市,本就是殿下为了改善民生用的。 若是让这些人介入,岂不是有违殿下本意 杨掌柜摇了摇头,但他还是耐心解释道: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快速抢占扬州的市场,为北疆输送粮食等物资。” “而且做生意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利益,还要适当给人留点油水。” “否则,扬州本地的那盐商肯定会给我们找麻烦。” “至于二手贩卖,我觉得不必担忧,盐价下降是必然的。” “他们的贩卖范围也仅限于周边几个郡县,盐价至始至终都在万宝阁的控制中。” 他何尝没考虑过这方面的影响呢… 虽然可以借着蜀王府的名义震慑一批人,但也不能总给殿下树敌啊! 扬州虽然水运发达,但水运成本也不算低。 给别人留条活路,那些本地豪族就不至于铤而走险。 “另外,做生意是一方面,咱们还可以借此机会拉拢一些商家和工匠。” “定襄城现在百废待兴,正急需商人、匠人以及各行各业的人。” “若是他们有兴趣前往北疆发展,想必殿下也是乐意看到的。” 他和金掌柜二人曾和李恪深入交流过。 殿下说,蜀王府根本不惧有人竞争。 凡是有利于民生的竞争,都是他乐意看到的。 凡是有利于定襄城繁荣的事情,殿下也很欢迎。 “原来如此,是我见识浅薄了。” 水仙也曾学习过一段时间,自然也能听懂其中的道理。 …… 隋朝的食盐制度施行的是无税制。 到了唐初,制度承袭前隋,盐法制度整体上依然特别宽松。 很长时间,朝廷既没有征收专税,也没有搞专卖。 从唐高祖武德初年(618年),一直到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的一百多年间,一直都是如此。 扬州的盐铺,大多掌控在几大豪族手中。 扬州王氏,祖籍太原,是太原王氏的分支。 扬州王氏手中就掌控着扬州不少盐铺,是妥妥的大盐商。 “家主,家主,不好了!” 林掌柜一脸慌乱地来到了王家主面前。 “林掌柜,何事如此慌张” 王家主有些不悦,最烦喝茶的时候被人打扰。 “据码头来报,今天有一大批食盐到货。” “我们的人本想上前打探,结果遭到对方驱逐。” 林掌柜觉得此事蹊跷,故而匆匆来报。 “食盐”王家主猛地抬眸,询问道:“对方是何来历” 他们王家经营的最大的产业就是盐铺,如今有人来分蛋糕,他自然得问清楚。 “没打探清楚,那领头的船上有身着明光铠的唐军守护,恐怕来头不小。” 林掌柜摇了摇头,面露难色。 对方有唐军守卫,他们哪儿敢上前打听啊。 “莫慌,咱们在朝中也是有依仗的。” “敢到扬州来贩卖食盐,无论是谁,都必须付出代价。”王家主自信地说道。 在他看来,扬州是他们的地盘。 你就算是龙,在此地也得给我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