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雍奴田豫,拜见张府君
三月流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63章 雍奴田豫,拜见张府君 蔡邕一脸愁容的来到相国府,心中不停哀叹。 “悔不听子清之言,悔不听子清之言啊......” 当初张新就劝过他,说董卓急需名望,可能会强征他为官,让他留在青州。 可是他心念刚出生的小女儿,没有同意,死活都要回家。 结果刚到陈留没两天,董卓果然派人前来征辟。 当蔡邕一开始知道董卓要征辟他的时候,其实他是拒绝的。 因为他觉得,你不能叫我去,我就马上去。 肯定要拒绝一下。 他又不想入京之后,董卓duang的一下给他升官,官做的很大,升的很快,到时候百姓会以为他助纣为虐,肯定会骂他。 后来董卓发怒,说不来就诛他三族。 蔡邕心惧,只能无奈应辟。 来到雒阳后,董卓对他倒是很好,先封他为博士祭酒,没过两天又举他为‘高第’,随后三日之间,又迁侍御史、持书御史、尚书。 三日之内,历任三台,闻所未闻。 所谓‘三台’,就是尚书台、御史台和谒者台。 封了尚书之后,董卓还嫌不够,没过两日,又转蔡邕为巴郡太守,随后又让他担任侍中。 如此快的升迁速度,足以看出董卓如今有多么渴望名望。 蔡邕等了一会,董卓一脸怒容的走了出来,手中还拿着一封书信。 “伯喈公!” 董卓将书信递给蔡邕,“咱家三日之间让你历任三台,如此敬重于你,为何你门下弟子,反倒起兵讨我耶” 蔡邕心中一跳,颤颤巍巍的接过董卓手中书信。 “这......我......” 蔡邕看完,不知所言,心中暗叹。 讨董之事,张新早就和他说过,此时他只恨自己没听张新的话,平白给自家弟子添了掣肘。 董卓见他如此,胸中怒气稍去,温声道:“伯喈公,咱家对你如何” “这......自然是极好的。”蔡邕道。 这倒是实话。 “你看嗷。” 董卓上前一把搂住蔡邕脖子,“你来了雒阳这么久,那袁绍、袁术兄弟之前做了什么事,你私底下应该听说过吧” 蔡邕点点头。 袁氏兵变之事,明面上虽然已经洗白,但那日经过卢植的宣扬,暗地里早已人尽皆知。 虽说大部分人都认为,袁氏诛灭宦官有功,哪怕手段激烈了一些,也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但依旧有小部分人坚持认为,袁氏就是叛逆。 诛灭宦官,这是政治正确没错。 但你先是召外兵以胁君上,又把大将军一起宰了,这算是个怎么回事 “袁氏兄弟先是兵变,如今又要起兵攻打雒阳,以下克上,这是谋逆啊!” 董卓搂着蔡邕的脖子说道:“伯喈公,你那弟子不在朝中,一时受奸人蒙蔽,可以理解。” “你身为老师,可不能让他一错再错啊。” 嗯 对哦。 经由董卓这么一说,蔡邕觉得他说的有理。 哪有臣子起兵攻打都城的 “董公的意思是......”蔡邕小心翼翼的问道。 董卓见他上道,笑呵呵的说道:“咱家想请你写一封信给宣威侯,让他领兵来投,咱家会上表天子,封他为车骑将军,一起讨伐叛逆!” 蔡邕沉思片刻,点头答应。 让张新回来,好处有二。 其一自然是讨伐袁绍等叛逆。 其二嘛,董卓待他虽好,但其残暴也是出了名的。 若是张新入京,有他看着,董卓想必也会收敛一点。 董卓见他同意,忙屁颠屁颠的叫来小吏,准备笔墨。 蔡邕当即写了一封劝降信。 董卓看完后,大喜过望,自己也写了一封信,令人一并送往河内,随后安抚了蔡邕一通,又回到后宫去了。 雒阳周围关隘的防务,他早已安排完毕,此时倒也不必操心,可以安心的炫天鹅肉。 毕竟迁都在即,再不炫的话,等到这些宫女随刘协迁都长安,那就没得炫了。 信使出了雒阳,渡过黄河,来到野王求见张新。 张新正在野王督造营寨。 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讨董的进军之地,图的就是周围水系发达,且都是平原,粮草转运方便,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力物力。 可即便如此,二万五千大军,再算上后勤民夫,差不多也有五万人左右。 再加上此次讨董大概率是一场持久战,得扎硬寨,自然没有这么快。 “董卓的信” 听闻董卓信使来到,张新一愣。 “君侯,见吗”王凌问道。 张新点点头,“带进来吧,我倒想看看董卓要和我说什么。” 王凌转身出帐,不多时便领着一个信使进来,呈上两封书信。 张新看到蔡邕的信,面色一沉。 “老头还是被董卓给抓去了。” 张新叹了口气,打开蔡邕的信。 蔡邕在信中大骂了袁绍等人一通,随后让张新回雒阳,讨伐袁绍,并在信中隐隐提及,让他制衡董卓。 “等把老头救出来,还是让他去教书吧,他真不适合搞政治。” 张新摇摇头,又打开了董卓的信。 董卓在信中对他说:小老弟你怎么回事上次你不是说,你脑子不好,不敢和党人玩吗 现在怎么和他们玩一起去了 难道你一口一个饭米粒,都是骗我的吗 你快回来,咱们才是一家人啊! 饭米粒! 你要来了,我封你做车骑将军,宫中佳丽也分你一半,咱们共同辅政。 你要是不来,你老师可在我手上呢。 宣威侯,你也不想背上不孝的罪名吧 桀桀桀桀桀...... “好家伙,董卓还真大方。” 张新看到前半部分,隐蔽的伸手挠了挠大腿根。 你别说,离家半个多月,还真有点想老婆。 看到后半部分,张新又垮起个批脸。 “董卓还是不知道他错在哪里。” 张新沉思片刻,提笔写了三封信。 一封给蔡邕,一封给董卓,这两封让信使带回去。 野王距雒阳还不到二百里,张新也就不留信使休息了。 最后一封,让人送给吕布。 信使走后没多久,王凌又来了。 “君侯,营外来了数十名少年,言要投军。” “此事你去处理不就行了” 张新疑惑道:“为何特意与我说起” 自从诸侯讨董的消息传开后,每日都有乡勇、游侠、少年之类的前来投军。 有些人仰慕袁绍之名,去了袁绍那边,有些人觉得张新厉害,就来了张新这里。 以张新如今的身份,军中事务又那么多,自然不可能再如同以前那般,一一接待。 “我与他们说过了。” 王凌道:“只是为首的那名少年说,他是渔阳人,昔年君侯在渔阳任太守时,他便心慕已久。” “心中之念,就是想见君侯一面,还请君侯成全。” “渔阳人” 张新心中一愣,稍加思索,说道:“那便请他们进来吧。” 渔阳距河内两千里,人家大老远的前来投军,要求见他一面,倒也合理。 你看,人家不远千里也要来投靠我,我也不以人家身份低微,亲自接见。 此事传出,也有利于他的名声。 王凌点头离去。 片刻,十余名少年在经过典韦搜身之后,进入帐中。 为首一名少年俊逸非常,见到张新,两眼放光,纳头便拜。 “雍奴田豫,拜见张府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