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你知道范国强现在在哪里嘛?
古墨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舒沫披上衣服,和顾辞一起出门,俩人没有惊动旁边的家人,静悄悄出去的。 没多一会的时间,摩托车停就在新店门口,已经有警察在店铺前,看到俩人过来,“你俩是老板” 顾辞下车,“嗯,这是我们的店。” 新店的招牌要更大,窗户也不小,这次和上次一样,玻璃全部被打碎,店铺里面还有很多垃圾。 警察问,“你们得罪什么人了吗我看旁边的门店都好好的,而且里面也没丢东西。” 顾辞和舒沫心中已经有答案,“以前有个人砸过我们另一家店,是工商局的范国强,你有印象吗” 警察一听忽然想起来,“我知道,上次是菜市场的那一家。” “对对,现在他已经辞职,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他。” 警察在本子上记录一下,“你们看看贵重的东西有没有丢” 顾辞和舒沫打开门进去,大概看一眼,“没有,就是故意砸坏门窗。” “那就好,你们打扫一下,我们查到尽快联系你。” 警察走后,舒沫和顾辞重新打扫地下的残渣。 舒沫,“应该是他,这个范国强心眼怎么这么小。” 顾辞,“正常的,踢猫效应,他总要找个人出一口气,明天一早我就去做玻璃,也很快,你不要放在心上。” 舒沫,“没事,开店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回头做个卷帘门吧,这样晚上拉下来。” 顾辞想了想,“好的,明天交给我。” 俩人打扫干净后,重新锁上门,店里本来没有贵重的东西,当天的食材全部当天售完,所以也就没有再去关注,直接回家。 第二天一早,顾辞才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 秦月过来叫顾晴上班,得知这一情况可急了,“是不是那个范国强干得这个臭男人心眼怎么这么小。” 舒沫,“只是猜测,具体也不清楚,今天警察会去查,我们等通知。” 秦月,“还用猜,肯定是他干得,幸亏当初我没和他在一起,这要在一起,这不给我们老秦家丢死这个脸。” “等找时间,我非得找他说道说道,大男人干点正事不行,非得搞这些偷鸡摸狗的事。” 杨振一看自己媳妇这么着急,急忙安抚,“月月,不要急,不要急,着急容易上火。” “我就咽不下这口气,什么玩意,这人穷不可怕,又穷又坏才可怕,幸亏林丽娜和他离婚,不然这辈子倒霉透了。” 上午,他们去店铺铺完货,秦月趁着人不多,来到另一家店。 舒沫正在里面忙,顾辞也去找人做玻璃,“嫂子,收拾好了吗今天影不影响开业” 舒沫,“不影响,我们今天的货不多,卖完就结束。” “好的。” 这时候警察过来,“我们去范国强家了解情况,他爸妈说范国强昨天离开就没回家,好像还拿着行李,说是什么下海经商,现在我们也联系不到他。” 舒沫得知,“没关系,后面留意一下就好。” “我们会随时去查看,我们这里很少有这种情况,小混混故意打砸店铺的情况确实不多,我建议你们安装一个卷帘门,防止以后再次出现这种情况。” 舒沫,“嗯,我们正有此意,谢谢你们。” 警察离开后,舒沫的店铺正常营业。 秦月从店里回去,想着给林丽娜打电话问问。 俩人因为范国强,也很久没有联系过。 接到电话,林丽娜也没有像以前那样,说话反而客气,“秦月,你找我什么事” 秦月问,“你知道范国强现在在哪里嘛” 林丽娜,“不知道,离婚后就没见过他。” 秦月,“没事,我就是问问。” 林丽娜知道秦月一般不会没事找她,继续问,“是不是他又干什么了” 秦月把店铺的事情说一下,“现在不知道是不是他,我们只是猜测,去乡下,他爸妈说他拿着行李走了,我就过来问问你是否知情。” “我不知道,真不好意思,秦月,以前的事是我的错,我没有看清范国强的真面目。” 秦月,“算了,都过去了,反正受伤的是你,希望你和孩子都好好的。” 本来俩人关系还不错,就因为范国强才闹成这样,现在范国强走了,她们也没有必要再继续僵下去。 舒沫和顾辞在门店忙完后,店里的事就交给店长。 俩人回到公司,和秦川等人商量重新买块地的事情。 现在的厂房是当时舒洺河介绍的,车间有些小,他们这段时间本来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地段。 顾辞,“我们现在先确定在县城,还是在市郊区。” 舒沫,“现成的地价不高,我们可以买更大的地段,市郊区交通方便,但是地价高,如果折算一下,用半个多小时的路程来换更大的地,哪个更合算” 顾辞,“现在交通越来越发达,我们这里到市里也就半小时,其实还是县里的地更合算。” 叶倩和顾江、秦川三人考虑一下,最终他们决定还是在现有的工厂附近找找。 最终,他们把决定告诉舒洺河。 舒洺河接到通知后开车就过来,直接进会议室找他们。 “我和你们想的一样,既然你们一致决定把中央工厂开在县城,那我就提一些我的想法。” “我们这块以后是要打造工业园区的,门口那条路已经在规划修建,从这里到市区仅仅需要半小时。” “市里我们看上的地价比县里贵一半,而且面积还不大,你们旁边的工厂有一块地闲置,可以去问问是否出售,另外,后面这块地可以一起纳入进来,到时候和他们闲置的地一起买下,再加上现有的工厂,做中央工厂足够。” “如果后面再有合适的地段,可以再考虑,很多事情一步一步来,你们觉得呢” 几个年轻人认真听取舒洺河的建议,又估算了价格,最后顾辞和舒洺河决定去旁边问一下是否出售。 舒沫等人再次联系银行,打听最近的贷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