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巡视小镇
我料到你料到我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诊所有点修道院的感觉,一主楼一副楼主要是木制结构,四周是用篱笆围起来的花园。 当然,花园里面种的是各种草药,并不是中看不中用的野花。 “领民中拥有草药知识的不多,因此种的基本上都是大人给列出来的十几种草药。” 工程师韦兰德恭敬地向安苏禀报道。 副楼三层,二楼三楼是诊所员工宿舍,一楼是仓库和守卫室。 也是三层,进去后是一个回形楼,一楼周围诊疗室、等候室和观察室,二楼、三楼则都是病房。 总共有六十个床位,看起来不多,但是这是安苏的独创医疗服务,其他贵族领地都还没有呢。 这么一看,已经是超越时代的进步了。 “将带来的病患,以及药剂师都安置在这里吧。以后,你也常来这里坐诊。” 安苏如此对伊莎贝拉吩咐道。 “嗯你不需要我做贴身女仆了” 这段日子以来的经历,比伊莎贝拉半辈子过的生活都要精彩。 实际上,她都有些喜欢上精彩刺激的生活了。 精灵血脉里,一旦激活冒险属性,将会成为重度冒险症患者,非常渴求冒险。 另外就是,她发现跟随在安苏身边,自己成长的非常迅速。 尤其是医疗技能,她也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天分了。 而且医治百姓后获得他们的感激与膜拜,这是此前东躲西藏的半精灵生活从未体验过的被人需要的价值感。 渴望冒险与被人需要,两者之间的平衡便是跟随安苏四处冒险然后顺道救人,她并不希望在一个诊所固定上班。 她是真的向往诗和远方的。 “放心吧,只是让你来坐诊,锻炼医术。我打算让你当随军医师,但你现在的医术还不够格。” 听到安苏的解释,伊莎贝拉先是松了一口气,随后又气鼓鼓道:“什么不够格,你也太小瞧人了。” 安苏两手一摊:“那你就努努力,争取早日被瞧得起吧。” 随后离开诊所,前往集市。 行刑台位于集市广场的西边,地势高视线好,在这里惩罚犯人,能给整个小镇做普法宣传。 集市广场的大小差不多跟学校里塑胶跑道中间的草地面积大小相同。 四五十个摊位共同摆放根本不是问题,对于小镇来说已经相当够用。 集市的南端是消防所以及公共食堂,在居民区建设起来之前,这里是主要的进餐场所。 等以后居民区建设起来之后,领民们都会自己在家居住,自己做饭了。 公共食堂便会成为公职者和小镇卫兵们的食堂,当然,救济穷困者的窗口并不会关闭。 虽然该窗口提供的食物难吃,数量有限,但也能让一无所有之人不至于饿死。 食堂前面便是礼拜柱,食堂还兼具了教堂的作用,可以为礼拜的信徒发放圣餐。 所谓的圣餐,主要材料是无酵饼和葡萄酒。 无酵饼用面粉加水制作而成,不加酵粉或其他的调味料。 通俗点讲就是蒸熟的硬面饼,不怎么好吃。 葡萄酒也是带着单宁苦涩味道的酒,不怎么好喝。 圣约中记载有先知分饼分酒的故事。 一张饼怎么分都分不完,所有人都吃饱了饼还在。 一壶酒怎么分也分不完,所有人都喝饱了酒壶还能倒出来酒。 这便是圣光教圣餐礼的由来。 信仰圣光的教徒,每个礼拜天都要祷告一次,然后一般每两次祷告就会举行一次圣餐,也就是半个月一次。 圣餐的故事当然是假的,不然的话那张饼和酒壶简直就是神器,真的存在的话,人世间就不会存在饥饿了。 逛完市集,便能看到依旧在持续施工的居民区了。 约一半的区域已经修建了一座座二层木制房舍。 这些房舍经过规划,都是整齐的纵横排列。 居民区的道路笔直,纵横交错,路面干净整洁。 一路上,居民们热情地跟安苏打招呼,一个个人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的微笑。 并且他们对给他们带来这样生活的安苏的拥戴是毫不掩饰的,胡萝卜、玉米、枣等东西的献礼络绎不绝。 保罗、韦兰德、伊莎贝拉等都是很吃惊,以往都是贵族上门抢着收税,主动给领主献礼的领民还是头一次见。 实在是安苏压榨的轻,让这些领民们担心领主过的太穷苦,生怕失去这么好的领主因而纷纷献礼。 每一家房舍都根据几行几列予以编号,管理高效。 市集南北两侧都是居民区,可以分为南区和北区,是自由民和农奴们居住地。 其实,这个时代,如果领主是个压榨手段比较狠厉的,自由民和农奴的区别不大,都是会被榨干最后价值的存在。 毕竟,他们都是人身依附于领主的存在。 区别就是压榨手段不同,自由民要缴纳包括人头税、地税在内的各种税,需要巧立名目。 而农奴则是所有劳动果实归领主,比较直接,并且只能生活在居住地,一辈子劳作。 但生产力低下,对于底层百姓来说,生活只有眼前的苟且,没有诗和远方。 如果没有遭遇什么变故,自由民们也极少出现‘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冒险者。 男女十六岁成年,不结婚的,要年年缴纳高昂的单身税。 因此,目前小镇中登记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家庭形式,极少极少有单身的。 不论男女,到了年龄基本上都着急结婚,极少有为彩礼嫁妆什么而争吵的。 至于有没有爱情,大抵是有的吧,毕竟有高昂的单身税在,先婚后爱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 双方父母都会出力为新家庭的成立添一番助力,让小两口能顺利生活下去。 当然,因为居民大都是当初安苏解救的被强盗流匪俘虏的青壮村民。 甚至先是俘虏后是农奴的家伙,也都是那群弱肉强食淘汰了一番的。 因此,莫尔小镇的居民几乎清一色的青壮年,劳动力比例高达九成。 因为这个原因,莫尔小镇才能够呈现出一股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目前登记的自由民户数为三百五十户,一千一百人二十人。 农奴户数为二百八十户,八百九十六人。 再加上一批公职居民和卫兵家庭,总共两千三百人的居民。 当然,这并不是目前全部的居民,以上是常住人口,还有一批流动人口。 在集市正东,到东边围墙的区域内,则是莫尔小镇的经济区域。 铁匠、皮匠、木匠、油坊等生产工坊落座于此,还有酒馆以及旅店等等。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已经有外来的商人、游方诗人旅居于此。 基本上形成了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小镇格局。 小镇南边下了坡地之后,便是大片开辟出来的农田。 一直到塞西纳河的渡口都是肥沃良田,预计可开垦三万亩耕地。 受限于人力、农具和耕牛的欠缺,目前只开垦了四千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