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近水楼台?
墨北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百三十三章 近水楼台 宋老太爷没向任何人提起这一晚和谢峥的谈话。 谢峥也像平日那般隔三差五来福寿堂。 继续哄的张妈妈眉开眼笑,碰到宋茵的时候,也不忘从袖子里掏出糖块哄哄小姑娘。 小姑娘见到他,远远的便喊阿峥叔叔。 宋茵的奶娘几次向大少夫人周氏提起谢峥,满是溢美之词。 直言这位真是个好脾气的。出身好模样好性子好,而且待孩子十分耐心。 将来如果当了父亲,一定是个慈父。 周氏为此又生出几分心思来。 闲聊时和宋夫人提起,觉得谢峥和自家依依十分相配。 而且近水楼台…… 现在谢峥经常来宋家,要不就让宋大少和宋二少找个机会探个口风,兴许谢峥对依依也有意呢。 宋夫人心思渐渐有些活络了。 当成枕边风吹给了宋老爷。宋老爷不赞同,觉得家中女眷简直没事找事。 依依去了庄子,才过了几天清静日子。 而且和离不久,也不急着找婆家。 宋夫人便红着眼睛提起魏璟娶茜翎时候场面如何盛大,当年娶依依时可没这般大操大办。 又说别人当面不说,背地里不知道怎么编排宋家,诋毁依依呢。 总之,梨花带泪的。 宋老爷最终索性一挥袖子,表示这事他不干涉了。宋夫人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宋夫人破涕为笑,和周氏商量着试探谢峥一番…… 最终这试探的差事便着落在宋家两位公子身上了。 去赴谢峥邀约的路上,宋大少愁眉苦脸,觉得肩上担子重的快把他脊梁压弯了。 这事要怎么开口问 人家谢峥可是侯府公子。 娶个郡主都手拿把掐的。 随便朝中三品大员家的千金,只要谢峥愿意,家家都高高兴兴的点头同意女儿嫁进谢家。 以前谢峥名声不好。 空有张俊脸,是个标准的绣花枕头。可最近他一心向学,再不去那些腌臜地方鬼混了。名声大涨呢。 虽然暂时无官职在身。 可以他的出身,只要他想入仕,立时便能官袍加身。 这么个上好的乘龙快婿热门人选,谁不想据为己有。最近和他们兄弟打招呼,隐晦的打探谢峥的不知道多少呢。 那姓谢的每次出门,被‘偶遇’的次数也不知道比以前多了多少呢。 虽然不太想承认,可现在姓谢的十分的炙手可热。 相比宋大少,宋二少就淡定多了。不就问问谢峥对自家妹妹有没有意思吗这有啥不好问的。直接问就行呗。 有就是有,大不了揍姓谢的一顿,然后再聊别的。 若是没有,也先揍一顿,自家妹妹千里挑一,姓谢的都看不上,眼瞎,该打。 “二弟,我有些开不了口。”宋大少想着自己和谢大公子关系亲厚。谢峥在他眼里,就是个弟弟。 而且谢宴提起谢峥来,说三句得叹五声气。 那么个混不吝的……反正宋大少觉得难以启齿。 “到时候大哥只管喝酒,旁的我来问。” “你打算怎么问”这口气才松了半口,一听宋澜的话宋大少心又提了起来。“酒过三巡,就直接问他。 觉得我家依依怎么样” “不太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大男人说话办事讲究个快狠准。大哥不必操心了,交给弟弟来就好。” 宋大少眉头皱的更紧了。 也不知道家里母亲和妻子都发了什么癔症,一个两个都觉得这是门好亲事。 也不考虑一下人家谢侯府多高的门楣…… 宋大少满心忐忑,宋二少踌躇满志的直奔望江楼。 初到庄子,宋依依前几晚睡的不太安稳。 说来有点丢脸,她有点认床。 庄子很好。服侍她的都是魏家带来的旧人,李嬷嬷当了庄子总管事。 严嬷嬷便接手了过去李嬷嬷的活计,当了她小院的管事。 李嬷嬷每天忙的脚不沾地,严嬷嬷还能拉着小丫头嗑着瓜子看李嬷嬷的热闹。 宋依依不必每天早起给长辈请安,人也变得懒散了。 通常用过早饭,便沏上壶清茶。 支张躺椅,听着严嬷嬷的小丫头们插科打诨的聊上些庄里庄外的八卦。 看到李嬷嬷脚步匆匆的来去,严嬷嬷就要感慨一句能者多劳。 每每惹得李嬷嬷瞪上一眼。 小丫头们缩缩脖子,李嬷嬷急匆匆走了,小丫头们复又笑着互相逗趣起来。 “多少年没见月虹这般有干劲了。她本就是个倔强性子,脾气还暴。这几年陪在小姐身边,我还以为她脾气已经收敛了,再不似年轻时的风风火火了。 没想到只是没有机会。 给她个机会,她立时就年轻了二十岁。 那步子迈的不比年轻的小姑娘慢……”月虹是李嬷嬷的闺名。 严嬷嬷虽然语带唏嘘,可却暗含欣慰。 她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最怕没有精气神了。 一旦没了精气,那就真的是个老东西了。严嬷嬷以前觉得姑娘家,定然得嫁个如意郎君,生几个调皮可爱的孩子。 夫君宠着,孩子们孝敬着,下人们侍奉着,这才是女子最好的结局。 可现在严嬷嬷不那么认为了。 像小姐现在这样就很好。 舒服,自在,没有管束着。 仿佛连喘气都觉得神清气爽了。“李嬷嬷其实是操心的性子,若不让她操心,她反而不安心。我只担心累坏了嬷嬷。”“累不坏的,忙点,她高兴的很。现在每晚上床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睡沉了。晚上连个梦都不做,一觉到大天亮。 起来又是一个满身干劲的李月虹。 我不比她,我以前要强,在宫里也受了不少磋磨。如今啊只想过舒心日子。 管着小院里这几个丫头,不让她们闯出祸事来就够我费心了。旁的我也不想了,能者多劳,就让月虹去忙吧。”严嬷嬷循规蹈矩了大半辈子。 突然发现原来不守规矩无人约束是最自在的。 她教人一辈子规矩。 最后才幡然悔悟,原来规矩这东西,潜移默化的才更能教化人。 她不约束院里丫头们,可小丫头们事情做的都十分认真。 把活计做完,闲下来才会聚在一起闲聊打趣。 以前丫头们见到她,都会吓得缩脖子,如今啊,小丫头们见到她,都敢伸手管她要瓜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