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下场
李行舟LIXINGZ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结果白鹤又插到两人中间。 贾珠:你有点儿过分了啊!是不是针对我 看他确实有点儿生气,李纨:“不走了,让它闹得走不成了。咱们回去喝茶吧” 贾珠:“嗯,你回去坐着歇歇,让小丫鬟给捶捶腿。我先回前院去。” 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李纨等他走后,有些明白过来。 “鹤宝最好,咱们两个,天下第一好。” “你最聪明了,还知道保护我呢” 白鹤自古以来就是长寿的象征,除了自身寿命长之外,难保没有什么敏锐的感知。 就事实来看,鹤宝喜欢贾母,不喜王夫人;喜欢李纨,不喜贾珠。 偶然间又存在,某种必然。 赵嬷嬷在屋里看到大爷走了,就让人搬着躺椅放到院子里。 扶着李纨坐下,把垫子、枕头放在她腰后和头后,让她慢慢躺下,歇歇身子。 这才有空问她,“大爷怎么像生着气走的” “他想摸鹤宝,结果鹤宝不让;想扶着我走走,又两次被鹤宝隔开。” “被下了几次面子,撑不住,有些生气,就走了。” 赵嬷嬷:能理解,又不太理解。 “大爷跟只鹤,生什么气啊它就是只鸟,再通人性,也不是故意的啊!” 刚说完,就看见李纨玩味的眼神。 赵嬷嬷秒懂,“鹤宝,真是故意的” 李纨笑着点了点头。 赵嬷嬷:虽然不懂,这只白鹤这样做是为什么。 但,只要奶奶不生气,是高兴的,那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大爷生气 生呗,爱在哪生,在哪生。 只要不在奶奶面前生,别影响到她的心情就行。 李纨继续与鹤宝在玩。 其实之前,她也有些担心: 自己怀着身孕,鹤宝又是鸟类,接触多了,会不会对孩子不太好 但后来想了想,鹤宝从小被人养大的,一直人工饲养,没在野外生活过。 而且,为了美观,小丫鬟时不时地给它打扫卫生的,它还常去千鲤池里洗澡。 自己不接触它的粪便,每次摸完,还都会仔细地洗手、换衣服。 已经可以了,防护得很到位。 自那天被白鹤气走后,贾珠回去看过李纨几次,只是稍微坐坐,便又回到前院书房。 八月,在无声无息中悄然来到。 之前,贾珠还有些忧虑、焦心。现在,反而有种释然的感觉,终于不再面对父亲的‘一日三考’了。 这段时日,贾政可能也比较焦虑,心里有些急躁。 所以,恨不能将贾珠拴在裤腰带上,时时考校提问,唯恐儿子那里遗忘,这里忽视。 现在,终于要乡试下场了。 贾珠穿着半旧不新的衣衫,拿着家里准备的考篮,冲家里的马车挥了挥手,就被小厮们簇拥着朝龙门口走去。 马车上的王夫人和李纨,面上都有些忧虑和担心。 贾母本来也要来,被众人以‘年事已高’的理由劝下了。 看李纨挺着大肚子,着实有些吃力,本也想劝下她的,但她执意要来。 李纨:既然要装出些贤惠样子来,就直接装到底。 九十九步都走了,不差最后这一步。 再说,马车上有王夫人在呢。 以后,也要在她手底下,混日子、发工资的,还是别让她不满意才好。 再说贾珠那边儿,进了龙门口,就有衙役在检查学子们的身上和考篮。 有些学子是带着米来的,衙役也都细细地筛查一番才放行。 贾珠从小就没自己动手煮过饭,最多是自己烧水煮过茶,还是为了附庸风雅。 所以他带的是糕点、肉脯、馅饼这些。等检查完后,这些都变成了散装的小块。 贾珠:掰碎了啊,检查得真细致。 跟着引导的衙役进来考棚,小小的号舍内放着一个恭桶、两块木板。 九天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这一米见方的狭小空间内完成。 考棚还没有门,完全对外开放,便于考官、衙役巡察。 就导致整个考舍的隐蔽性和隔音功能,直接没有。 考试期间,考验的绝不仅仅是学识,还有身体素质、忍耐力和意志力。 鼓声响起,龙门关闭,乡试开始。 答题纸和草稿纸被下发,主考官李大人打开蜡封的竹筒,取出试题来公布。 第一场总共三天,考《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 看了看三篇文章,都是自己做过的类型,只是题目引用话语变了,需要重新往框架里填补内容。 再看诗的题目,“赋得半帆斜日一江风,得风字五官八韵。” 贾珠心下大定,这些倒都不是难事。 于是先起草了一篇文章,又心定神闲地,把想好的诗句写到草稿纸上。 等到天色逐渐暗淡,吃了些东西。就把桌案放下,当作了床板,蜷缩着开始思量第二篇文章。 半夜,被一声声响如春雷的鼾声吵醒,贾珠醒来,仔细听了下。 是左边考舍的学子,这呼噜打得真响。右边也传来稍微细声些的酣睡声。 贾珠试图屏蔽掉这些杂音,沉入梦乡,恢复好体力和精力,以应对明日的考试。 结果,声音太大了,被吵得根本睡不着。 哪怕把心思放在别处,不去在意打鼾的声音,直到第二篇文章都想出来了,还是没睡着。 一晚上,都在入睡,失败,入睡,失败中反复循环。 第二天睁着困倦的双眼,拖着疲惫的身躯,把两篇文章都誊抄好,放起来。 趁着两边终于安静了,赶紧睡一会儿觉。 等到晚上,又是难以入眠的夜晚,他又开始想第三篇文章。 等把三篇文章和一首诗都誊抄好,把卷子交上去了,贾珠才松了口气。 等到第二场,《五经》文章各一篇。 文章倒不是难事,就是晚上无法入眠一直在折磨着他。 实在没办法了,他现在白天睡觉,晚上答题。 却道,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第二场第一天的傍晚,天上就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随着雷声阵阵,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 带走了八月的暑热,也带来了考舍的漏雨。 衙役发现之后,迅速禀报了主考官李大人,“大人,西南角的那片考舍出现了漏雨。” 李大人:“考试之前,就仔细修缮过,怎会出现这种状况” 有下官回复:“大人,下官确实带人修缮了,坏掉的瓦片都已更换。这次,却是风大雨急,瓦片有些活动,才导致的漏雨。” 李大人:“漏雨详情如何有多少漏雨的” 衙役:“有二三十考舍漏雨,考舍顶部不断滴水,还未到倾雨如注。” 李大人稍微放心了些,风云变幻、天降大雨,这非人力可以左右。情况不算严重,何况考生们还有油纸可用。 他挥了挥手,示意衙役下去,不用有所动作。 倒是那个下官欲言又止的,见他看向自己,就如实禀报:“大人,据下官所知,荣公之孙这次也下场了,就在西南那片考舍,大人可要有所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