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朱樉来避难
颠沛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重八,这‘帝师’,我看就算了吧” 面对马皇后露出的担忧,朱元璋却摆了摆手,感叹道: “妹子,你呀!” “说咱对林先生不用心的是你,现在咱让先生担任咱的‘帝师’,你又觉得过了!” “你这人天生就是操心的命!” “咱知道你虽然在后宫做出表率,不干涉朝政,可是你的心里无时无刻不为咱做的事担忧!” “咱就不该告诉你!” “以后关于林先生的事,你也少掺和!” “有事我跟老大一起商量就好!” 见马皇后面带愠色,朱元璋赶紧道: “其实,咱也遵循林先生所说的曲折上升的路子。” “咱先让他担任太子太师,再一步步坐到帝师之位。” “先给太子、皇子当老师,最后再给皇帝当老师。” “伱看这总行吧” 马皇后本来要发作,听到朱元璋这样改口,瞥了朱元璋一眼: “行行行,我不管了!” “总之,你对林先生做到用心,就行了!” “你在这坐着,咱出去透透气!” …… 翌日。 早朝过后。 朱元璋一身疲惫的回到御书房。 刚坐下,太监刘和来报。 都尉毛骧求见。 宣毛骧觐见后,朱元璋端坐龙椅看着毛骧。 毛骧单膝跪地颔首低眉,还未说话,朱元璋便问道: “毛骧,午门大街刺杀案,幕后元凶查到了” “启禀陛下,还未查出!” “废物,快两天时间了,还未查出,咱要你这都尉府何用” 朱元璋顿时大发雷霆。 毛骧跪在地上,浑身哆嗦了下,战战兢兢道: “陛下,虽然还未查出,但是刺杀案的矛头指向了永嘉候府和其他几位侯爷的府上。” “卑职,已经着都尉府校尉,对这几位侯府,实施监控。” “卑职以为,此次刺杀案的元凶就在这几位侯府之中。” 听闻此言。 朱元璋从龙椅上站起来,在御书房内来回踱步。 久久不说一句话。 此时。 御书房内的气氛,骤然降至冰点。 毛骧下意识屏住呼吸,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整颗心都悬到嗓子眼。 虽然朱元璋并没有其他表示,但周身升腾围绕的戾气,却让人不寒而栗。 沉默良久。 “就这些” 朱元璋踱回坐上龙椅,看着毛骧道: “又是这些侯爷,看来永嘉候被杀,这些侯爷的爵位咱没有剥夺,这些人还想造反不成” “这些淮西人是觉得咱待他们太好了” “事情一个接着一个,还没完没了了!” 朱元璋的话没有多少情绪,却让跪在地上的毛骧感觉毛骨悚然。 他跟着洪武帝快二十年了,深知陛下不喜不怒,比龙颜大怒,更加可怖十倍。 咕嘟! 毛骧艰难咽下口水,胆战心惊道: “禀陛下!” “最近永嘉候之子朱天亮与其他几位侯爷府,联系密切,臣以为他们在互相联络,可否…” 话音未落。 朱元璋那骇人眼神便投了过来,顿时让毛骧不敢藏话,咬牙道: “臣启禀陛下,是否抓朱天亮回来审问” 嘭! 一声闷响。 朱元璋扬手捶向御案,怒道: “你身为五军都督府都督,难道抓人审问这等小事也要向咱汇报!” “你给咱听好了,咱不需要你给咱汇报他喵的过程,咱只需要结果。” “结果,知道吗” 说着,朱元璋用手捂住胸口,恨得咬牙切齿: “滚!” “快滚回去,干你该干的事!” “有结果了在来汇报!” 闻言,毛骧如获大赦,忙不迭的叩恩,头都不敢回一下,退了出去。 …… 就在朱元璋在御书房对毛骧大发雷霆的时候。 应天府,夫子庙府邸。 林澈暂时住所。 “你这啥意思不是说要来跟你大哥一起来,咋一个人偷偷有跑过来了!” “咱看到你知道么头疼!” 面对林澈言语不善,朱樉没有退缩,反而愁眉苦脸道: “林先生,您就别在说我了!” “咱实话跟你说吧,咱一回去就跟爹发生了冲突,咱又被赶了出来。” “先生行行好,咱现在无处可去,您就收留咱几天吧!” “…” 朱樉叽里呱啦一同诉苦,林澈听了直摇头。 这犟种又不知道什么原因,跟自己父亲发生冲突,感情自己这儿,成了他逃难之地了。 从朱樉的大哥言行举止看,这位勋贵不是那么不讲理的人啊! 一准是这个犟种因为什么事,惹恼了他,以至于朱樉再次被赶出家。 只是这次没被关进诏狱反省。 这小子干脆跑到咱这儿。 寻求庇护了! 可真有他的! 这宅院本来就是他们家的,咱只不过暂住而已。 没理由不让他住,只是与这小子在诏狱相处了快一个月了,也有些感情了。 作为他的老师,该说还是得说他几句。 “我说朱二,我之前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就是嘴欠!” “这次回去与父亲发生冲突,又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了吧” “自己嘴欠,就要少说话,不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要记住了!” “你知道嘴欠,会给你带来无尽的麻烦!” 林澈目光深沉,盯着朱樉,一脸无奈: “你在家与父亲因为出征北伐发生口角,被赶出家门,这都是轻的,若将来在朝堂上,和你发生冲突的就是皇上,和大臣们,你以为你会有啥好结果” “长驱直入、奇袭北元…你可真是天才,莫不是把自己当成了冠军侯” 被林澈一番调侃,朱樉羞的面红耳赤,嘴巴停了片刻,不服气道: “林先生!” “冠军侯咱是当不了,咱就是当时给父亲打个比方,给他一个意见不是!” “您不是说过,要多看历史,历史里有很多知识可以拿来今天所用。” “这冠军侯突袭匈奴,封狼居胥,擒获匈奴王庭,这些不都是史书上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最好的例子” “正如先生所言,在广袤草原上,哪有一次性出动百万大军,与游牧民族决战的,这些游牧民族的军队飘忽不定,咱汉人的军队本来在骑射方面,就先天不如游牧民族的军队。” “一旦看到咱汉人军队,带着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这些游牧民族也不是傻子,当然会避其锋芒,远遁漠北,留下战略纵深,将汉人军队的补给线,无限拉长,好趁机袭击。” “等到汉人军队疲惫了,他们养精蓄锐,再卷土重来,与之决战。” “到时候咱汉人军队疲惫不堪,如何一战。” “先生,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