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又有人送钱?
画凌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88章又有人送钱 “我以为只是杀一些小人物,不会有问题,我……” “你以为”沈继宗冷笑起来,“你以为这是过家家” “你们放了我,我回去在我父亲那里说好话……” “我们需要你说好话吗”沈继宗打断了他。 “那你们需要我做什么” 沈继宗看了一眼常瑜,常瑜递给了他一个眼神。 沈继宗说道:“我们想找你借一样东西用一用,不知你是否愿意借呢” “愿意!当然愿意!你们说,我什么都愿意!” “好,那就借你项上人头一用!” 诸依猛地抬起头,大叫道:“你们不能这样……” “拖下去砍了,人头送到归善,摆到南越王的桌案上!” 东越建安郡之争,随着楫风之死,逐渐平息下来。 为了达到威慑效果,楫风的人头被传首建安郡诸县。 此事汇报十二月初被送回江宁,李彦龙颜大悦。 但李彦转身就接到了另一封奏疏,是建安郡太守黄远的奏疏。 黄远在奏疏里用一种充满了家国情怀的语气,阐述了最近在建安郡发生的一起人神共愤的事情:沈继宗擅自做主杀死南越王的儿子和弟弟。 黄远认为,沈继宗这样做,将朝廷与南越王的关系快速恶化。 至于沈继宗为什么这么做,黄远自认为用一针见血的描述揭露了沈继宗不可告人的秘密:故意激化矛盾,让自己变得更加重要。 李彦本来心情很好的,看了黄远的奏疏,像他妈的一口气吃了十只苍蝇一样难受。 他转身对刘文静说道:“上次让你派人盯着建安郡太守黄远,盯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臣派人盯了,这厮在建安郡可是有不少买卖的。” “哦,说来听听。”李彦将黄远的奏疏放在一边,饶有兴趣。 “他有自己的船坞,建安郡最大的船坞。” “嗯,如果是他自己投钱兴建,那没什么问题啊!” 李彦是一个讲道理的人,他杀人都是要讲证据的,定罪也是要讲证据的。 同样,他绝不会认为一个人正常做生意,就定罪。 大夏没有禁止官员做买卖的律法,那么官员做买卖就是合法的。 如果觉得官员不应该做买卖,不是直接扣帽子,而是立法之后,再来抓人。 做人,最起码的道理得讲,不然谁愿意跟你一起长久地玩下去 谁愿意跟一个不讲道理的人合作 李彦用一种疑惑的眼神看着刘文静,仿佛在说:这他妈的就是你盯的 “那个船坞原本不是他的,是他从人家手里强行夺过来的,之前的商人叫林远,三代都在建安郡造船,建安郡是中州与南海贸易的起点,往来船只一半都是林氏所造。他诬陷林氏勾结海盗,把林氏抓了起来,又伪造了一大堆假证上报到余杭,越州刺史朱益当时认为黄远的调查有问题,于是派人去调查,但林远已经畏罪自杀,这个案子就成了一桩悬案。” “还有其他的吗”李彦顿时来了兴趣。 看来越州的事情还挺复杂啊! “黄远与南越有大量的贸易往来,其中还牵涉到人口买卖,有一些汉人被卖到龙川郡,成为南越王的奴仆。” “你什么时候调查到的这件事”李彦的语气立刻阴冷起来。 “林氏案是上个月臣接到了汇报,这个人口买卖,是臣昨天才接到的汇报,我们的人在建安郡做过大量调查,收集到了充足的证据,绝对不是空口无凭。” “另外,黄远还在建安郡圈山种茶,强行抓了不少百姓给他种茶。还有,他的船与扶桑人来往密切,我们的人在船只上发现了不少铁器。” “铁器” “是的,他卖给扶桑人很多铁。” 扶桑人 好家伙!这个世界也有小日……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 “朕记得铁是不能随意贩卖到它国的,对吧” “是的,律法有明确禁止。” “那这个黄远问题如此之大,为何从没有人上报”李彦疑惑起来。 “因为越州刺史朱益把他的问题都压着。” “你刚才不是还说朱益派人去建安郡调查过黄远吗” “臣怀疑那不是调查,那是派人过去跟他谈的。” “分赃” “是的。” “你如何断定” “那个船坞有一半产业就是朱益的!” 李彦深吸了一口气。 他冷笑道:“沈继宗把南越王的弟弟和儿子砍了,黄远就跑到朕这里来阴阳怪气来了。” “要不要现在把黄远抓了” “抓!现在就派人去给朕抓回来!确保人要活着到京师!” “是!” 刘文静退下之后,李彦在紫宸殿来回走动,他开始思索很多问题。 然后又去皇家图书馆去翻阅很多资料,关于南越的资料,关于扶桑的资料,还有南海的资料。 又找了一些地图。 这个时代的地图绘制精准度并不高,南越地图有好几个版本。 最终李彦确定了,南越应该是类似于广东那种地方,在中州大陆正南段。 “看来大周帝国不重视海运呐!” 李彦倒是越来越奇怪,这个世界的中州,显然比他在的那个世界的古代中国领土要广袤很多,人口也要多很多。 那么西域呢 李彦找了一会儿,找到一本吴国时期的书籍,这本书籍是从大周帝国时期的书抄录过来的。 里面提到了西域,但似乎提的也不多。 只提到三百年前,大周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和帝国元帅在玉门关外战死,帝国羽林军全军覆没。 从此,中州大陆诸侯并起,群雄逐鹿。 那么,杀死大周帝国皇帝和元帅的敌人,是什么样的呢 才三百年,应该不会丢失的。 看来可能在晋国或者魏国的皇家图书馆。 毕竟大夏地图南方,而大周帝国的首都当年在秦州,大周帝国覆灭后,去秦州的主要也是北方的诸侯。 得到皇家图书馆里那些书籍的,也应该是北方的世家门阀。 当年的印刷技术有限,书籍应该以手抄或者笨拙的印刷,保存在了晋国和魏国的皇家图书馆。 想到这里,李彦突然意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全貌其实是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