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原来刘项不是不读书!
二郎山上有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道是,心诚则灵! 这一刻,岷心很诚。 他不求学业长进,而是求老头子长命百岁。 那些学室的学业,纵然是很复杂。 但,对于岷而言,只要他愿意,还是能够掌握的。 若是连他都通不过学室的考核。 那大秦朝野上下,能通过的也就不多了。 若是如此,那些学室早就倒了,也不至于连临洮县这样穷乡僻壤,依旧是学室存在。 一刻钟后,两人从祠木处离开。 只有油膏燃烧的袅袅青烟,带着两人的心愿,飘向天际。 “岷孺子,今晚早些入睡,明日去学室,尽量早一些!” 老头子有些激动,但却在这个时候强压喜色,一脸的严肃,喋喋不休的叮嘱:“官办学室,不同于赵族学室!” “去了你要听令史的话........” “好!” 一夜无话。 ....... 翌日。 不等鸡鸣犬吠之声,老头子便将岷叫醒。 然后,开始了洗漱与穿戴。 当岷穿戴整齐,老头子也收拾好,牵着岷离开了室,朝着学室走去。 学室位于县府不远处。 这也是为了方便令史,一旦有紧急的事情要处理,也可以在第一时间赶到县府。 “有秩留步,史子岷交给老夫便是!” 令史书在学室等候。 “多谢令史!” 固朝着书道谢,然后将岷交给书。 “见过令史!” 岷朝着书恭敬行礼。 如今,他已经是史子了,自然是要尊师重道。 而且,这些人都是临洮县的文吏,与老头子有交集,自然是要留一个好形象,给老头子争面儿。 “不必多礼!” 书脸上浮现一抹笑意,随即收敛:“如今你已经是史子了!” “要刻苦学习,也要遵守学室的制度!” “也要遵守史子律!” “诺!” 书告诫了一番,便将岷带进了学舍。 学舍中,人不多。 只有十二个人,带上岷也就只有十三个。 整个学舍中,大多都是十二三岁的少年,只有岷一个小屁孩。 “史子言,坐到后面去!” 书指了指最前面的史子:“让史子岷坐在前面,他太小!” “诺!” 等言与岷落座,令史书开口,道:“凡学为吏者,必先学书!” “今日,我们继续学习《语书》” 这个时候,令史书话锋一转,朝着岷,道:“此乃一卷《语书》,自己誊抄一份儿!” “诺!” 点头答应一声,岷开始研墨,然后铺开竹简,开始誊抄。 很显然,这便是学书的课本。 学室中,不会给你提供原本,只能是自己抄录。 在岷开始抄录的时候,令史已经教导其他史子课业了。 很显然,这些令史,不会因为某一个人停下来进度。 这一点,与赵族学室截然不同。 一个时辰后,授业结束。 令史书走过来,看着岷誊抄的《语书》点了点头。 岷虽然小,但写的字不错,这一点,倒是他没有想到的:“写的不错,趁着这个机会,将后面都誊抄了!” “今日,对于你没有要求!” “诺!” 点头答应一声,岷继续埋头誊抄。 而令史书则是朝着其他史子,道:“其他史子,前往县府公田,协助农人耕种!” “诺!” ........ 语书,便是当时的语文。 学吏第一要便是学书,而课本便是语书。 学书虽然不能涵盖学习文吏之事的全部内容,但,却是学习一切的根本。 大秦朝廷的学室,对于这一点极为的重视。 毕竟,不论是朝堂,还是郡县,亦或者乡里,其书佐,小史等官吏,他们要做的无非是文书,档案,司会(会计),薄书等。 学书,便是学写字,书姓名,认名物。 而语书,也就是史书(令史所书的课本),基本上来自于佐史之流的秦吏,在整理文案,制作簿籍等官民事务之中所使用的通行范本。 也是这些令史,亦或者说佐史的经验。 这对于史子将来为吏,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以,语书极为的重要。 当岷誊抄完《语书》,突然对于那一首《焚书坑》嗤之以鼻。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刘邦与项羽,可不是不读书!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以至于后人,便认为项羽不读书,简直是笑话。 大秦,因为商君变法,极为的重视户籍。 《商君书-境内》有言: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着,死者削。 大秦每年案比户口,三年则一大检! 掌登户籍,聚敛租税,征发徭役,记录口供,办理案件,都需要与名字打交道。 项羽所言的书足以记姓名,并非是记住自己的姓名。 而是说,学书不过只能去做簿籍,掌登民数之类的刀笔小吏。 心中念头转动,伴随着 岷在这个时代的时间越久,越发的发现,后世对于这个时代的了解太浅薄了。 那些儒家士子记录的只是他们想要让后人知晓的。 这对于大秦其实很不公平! 也许是大秦帝国存在的时间太短,以至于笼罩在大秦帝国头顶上的全部都是残暴之言。 但是,当岷身处于这个时代,却发现,这个时代,并不像是人们 ,口口相传的那么不堪。 这个时代,也是有很多的优点。 至少在大秦,不管是文吏,还是军人,都有自己的上升渠道。 朝廷虽然严格的控制着黎庶接受教育的范畴。 但是,大秦并没有锁死普通黎庶的上升空间。 这对于一个国家,而且还是两千多年的王朝,无疑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岷可是清楚,后世的一些王朝在这一点上,远远不及大秦。 但是,大秦却被抹黑,成为了残暴,专制的象征。 而有些专制到了骨子的王朝,却被几部电视剧捧上了盛世的名号。 不得不说,这一切当真是讽刺! 所谓的历史,也不过是后人所书罢了! 文人士子,有些时候可不是人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