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多认点兄弟?
收肥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一大早,何雨柱便开车赶到了轧钢厂。 然而,他前脚刚踏进厂门,桌上的电话铃声就骤然响起。 他赶忙拿起电话接听,几句简短的交流之后,便转身急匆匆地走出了轧钢厂大门。 没过多久,车子稳稳地停在了日报大楼前,车门被推开,他下了车。 直接走进了日报办公室。 原来,昨天他的那个建议已经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并被及时地上报了。 一见到日报的大领导,寒暄了几句。 跟着就谈起正事。 首先提到的便是这本杂志的公益性质,这也是他要强调的地方。 就这本杂志所接收的每一笔捐赠以及通过发行等途径获得的所有收入,除了要确保刊物能够正常运转之外,还将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资助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 紧接着,何雨柱针对杂志的具体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设性意见。 为了让这本杂志更具吸引力和可读性,应该更多地采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来讲述出感人而且振奋人心的故事。 在场众人听了何雨柱的话以后都表示赞同。 他们知道,对于一份优秀的杂志来说,内容的质量至关重要。 可当家想起,曾经大家撰写的那些文章,没人看就算了,还被拿去糊墙了。 特么的,这就是在侮辱人。 “小何同志,你的这个概念很好,你认为多久能创刊起来” 要不是唐主编提前说过何雨柱的年龄,他肯定得叫成老何。 “只要组建的专业团队,不出一个月,肯定能发表第一期。” 何雨柱没瞎说,到时候弄点奖励,把全京城的工人动员起来。 实在不行,系统奖励了小小作文达人称号,还没起到作用 到时候手揉搓一本《情满四合院》来展示工人各阶级的日常生活,以及单亲妈妈的不容易,邻里互相帮助的感人故事。 写个百八十万字的连载,一周一更,能更到天荒地老。 “很好,小何同志,等创刊成功,你就杂志的总编辑。” 大领导很高兴,以后他们发行出去的东西肯定能做到人手相传,不用再拿去糊墙。 就算糊在墙上,也能被看的津津有味。 “领导,别的都行,就这个总编的位置不合适,我在轧钢厂还有工作,最多只能挂靠。” 何雨柱拒绝了,这不是扯淡嘛,他正儿八经的十一级干部,副厅级别,正厅待遇。 现在同级别还想挖人,那也太看不起人了吧! “怎么不行嘛,小何同志,你不要有压力,新创刊的杂志级别不高,轻工部那边我会去打好招呼,你是完全可以适应的嘛!” 大领导还以为何雨柱觉得有阻力,但这都不是事情,只要有志气多肩负的重任也没什么。 何雨柱无奈了,也就是因为级别太低了,你要是给个八级干部,看能不能扛住压力。 好吧! 真扛不住,三天就被带走。 唐主编出面打了个圆场,说:“领导,一时间肩负两处,任务确实艰苦,轻工部那边也不见得会答应。 这样,就让何雨柱兼任个副主编,主管内容创新,跟人事方面。 不拿工资,到时候我们给津贴,那边也不会有意见,” 大领导想着,他就想用创新把人给留住,这样办也挺好的。 “这没问题,副主编挺好的” 何雨柱这就没意见了,进可攻退可守,等到时候操作一下,把工作场地划归到自己名下。 “好啊,那就这么办,还有就是你还有意见可以现在提出来,我尽力给你解决了。” 随后又跟大领导沟通一些细节问题。 何雨柱这边,把在自己懂的都给讲了后,又提了些针对性的要求。 也就是人员配置问题。 不能要太墨守成规的人,这不是轧钢厂那一亩三分地,等到时候天天跟他唱反调,总不能把老顽固们揍一顿吧! “小何,你有这个顾虑也是应该,到时候我们会专门开会讨论,你的内容是尽快的排版出第一期刊物。” 大领导看了看时间,他今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忙,整天连轴转。 “成,大领导,保证完成任务。” 何雨柱赶忙表态,等大领导一走,他转而又对唐主编说:“老唐,那啥,你这边先帮着准备申请办公地,稿件准备好,场地最好大点,等下周三吧,到时候我来看场地,取材料。” “不用等周三,周一你过来找我,我加班加点都给你置办齐了。” 唐主编想着,看样子也只有他把总编给兼任了。 “好吧,周一下午我过来一趟。” 随后,何雨柱在唐主编那里顺手牵羊拿走了两条烟后,便脚底抹油般迅速撤离了现场。 这时候已经到了饭点,不走,难道留在食堂干饭 就食堂的厨师最多干到六级,而且有一部分混过去的,真正跟他一样有真本事少的很。 。于是乎,他开着吉普车朝着大食堂去了。 何雨柱将车停稳,大步走进了食堂。 来这里可不仅仅是填饱肚子,主要还是看看于莉。 她现在大着个肚子,还上班呢! 还有就是怀孕的太突然了,他都没时间准备。 不然秦淮茹要生,陈雪茹要生,丁秋楠也要生。 要是操作一下,让于莉怀个双胞胎或者三胞胎那不是省事多了。 现在闹的都连轴转了,吃饭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 何雨柱让秦二明炒了两个菜。 然后又要了一杯牛栏山的二锅头。 这酒可是用高粱酿制而成的,口感醇厚。 说白了就是去除掉杂质后的粗粮。 话说回来,在当今这个年代里,许多人都会选择以酒代饭,就是用酒当主食。 令人奇怪的是,尽管如此这般喝酒。 却并没有见到太多因为喝酒而喝坏身子的。 在大食堂完事后,又去了趟居委会跟陈雪茹聊了几句,让她留意下有没有人扛不住这场运动,有想跑路想法的人。 要那种有钱,有房的,不说这辈子,至少在新世界之前都不回来的。 到时候他操作一下,把人送去漂亮国呼吸自由的空气。 等跟陈雪茹聊了一阵,忽的徐静理到了居委会。 “大哥,你也在这啊,上次韩春明还说,他妈想邀请你去他家坐一坐。” “嗯,我这段时间忙,等下周一晚上吧!” 何雨柱想着,上门去认了韩春明做傻字辈的兄弟这辈子就给他打工。 他也没别的想法,就希望兄弟多一点,特别是傻字辈。 这段时间南易也经常往医务室跑,干脆也认兄弟算了。 等改开后,也是能帮他赚钱。 好像还有个叫刘洪昌的,要是让他碰到了也要认傻字辈的兄弟。 顿了顿,又说:“理儿,想大哥了没有!” “想了!” 随后,何雨柱抱着小徐静理聊了几句就放下来让他自己去玩。 “柱子,我培训着理儿让她做家务了,可你这边也帮忙多留点神。” 徐慧真直接就说,了,她肯定不想闺女去下乡。 “行啊,我会想办法的。” 何雨柱想着,今年停课,等明年开春起讨论一年复课的事,等到后年就复课了。 然后就有了六六,六七,六八三届一起毕业的场景。 孩子们在外面瞎混了两年,到时候考不上初高中。 条件好的肯定是复读,条件不好的,接着在外面瞎混。 所以现在刹海公园会聚集很多小年轻。 要不他再多跑跑刹海,再认个兄弟 “诶,谢谢你柱子。” 徐慧真乐呵的说了一句,有这么大个侄子真是省心不少。 “都是一家人,谢啥!” 何雨柱抬手看了看时间,“得嘞,我这就先走了。 居委会有事,你跟雪茹商量着来,遇到棘手解决不了的,可以打电话找我。” “行,我送送你。” 徐慧真把何雨柱送到了出去。 “咦,柱子,你怎么在这里” 忽的,没想到见到了让他意想不到的人。 “老关,你咋的跑街道来了” 两人刚走出居委会门口,就碰到了关于山。 这老头精明着呢,儿子早早的就送出来了,家里也藏着古董。 对外给自己取个九门提督的外号,自打年轻时就没怎么上过班,天天躺平。 可他失算的地方就是,儿子儿媳妇跑外面去了就开始崇洋媚外,也对他不孝顺,就惦记他的家产。 “呃,我是来问问有没有合适我干的活!” 关于山有点脸红,不到街道来装穷不行啊,就他的出身,别一把年纪都给下放了。 徐慧真看了看老关大哥就是大哥,不跟老何一样看她的眼神对不对。 “好,我懂,你好赶紧去吧,我先走了!” 何雨柱鄙视了一下,你都五六十岁了,作为前朝遗老,想上个屁班,等过几年满了六十岁,直接就吃低保。 “诶。” 关于山应了一声就进去了。 何雨柱摇摇,老何,老蔡,老关三兄弟。 别看都顶着一张脸,这会儿也能一眼分清谁是谁。 因为胖瘦不一样,发量也不同。 随后就往家里去了,先歇着。 “妈,我回来了。” “女婿,你吃饭了没有。” 秦母从中院北屋出来,她刚把屋子收拾完。 “吃了,咋的没见淮茹呢” 何雨柱有些意外,这个点没事情啊,咋的就没在家里。 “嗨,在槐花那屋,歇着了!” 秦母回了句,淮茹那丫头有心眼,也跟着女婿过上了好日子。 也只能怨自家闺女没把男人给看好,但话又说回来,女婿有本事,收个暖房丫鬟也没什么,反正都是一家人 “行,我去看看........” 何雨柱没多说,跟着就去了中院西厢房。 “睡了吗淮茹!” 何雨柱推门进去,就见三人躺在床上。 “呃,差点就睡着了,槐花跟小当都睡了。” 秦淮茹慢慢的坐了起来,别把孩子给吵醒了。 忽的就说:“柱子,我们在边上轻点儿没事。” 秦淮茹这会儿也没啥好娇羞的,就指着柱子过日子。 “那就小整一把,别把槐花她俩给吵醒了。” 被秦淮茹这么一说,他倒是来了兴趣。 日后。 何雨柱就在这屋搂着俩个小丫头睡一觉算了。 秦淮茹收拾了一下,就准备出去忙活。 忽的想到了什么,低声问道,“柱子,十三姨是谁啊” 刚才到了最关键时刻,柱子忽然喊了声十三姨,可她们家跟柱子家好像也没这个亲戚啊! “呃.......是这样的,昨天我不是说日报那边要找我去嘛,霎那间,我就想到了一个好的故事人物。 嗨,你别瞎问,我要歇着了。” 何雨柱打着哈欠,没一会儿就给睡了过去。 “柱子叔,醒醒,吃晚饭了。” “叔,醒醒.........” 何雨柱睁眼一看,屋子外面漆黑一片,但也有点点灯光照耀。 大家披星戴月的奔波,也只不过是为了过更好的日子罢了。 “好吧,槐花,给我拿衣服。” 一觉睡到天黑,这不会是铮铮铁骨的效果减弱了吧! 随后也没多想,就撑起身体来,他饿了。 “好的,柱子叔。” 槐花麻溜的找来柱子叔的衣服,也是干活小能手。 “小当,把被子叠好了。” “好的,柱子叔。” 小当等何雨柱起来,赶忙把被子叠好,然后又把被单整理的整整齐齐的。 跟着,又把枕头拍了拍,在把枕巾垫好。 等到了北屋,老秦家人都在,就等着他上桌了。 这才是过日子的啊! ............ 时间过的很快。 转眼就到了周一。 这天上午在轧钢厂讨论水泵发展,中午在办公室睡了个午觉。 等到下午过了三点,这才开车去了日报办公楼。 接着他就被老唐带到了恭王府,靠近京城音乐学院,跟前海跟后海比邻。 在王府里面审批了个小院作为杂志的创刊地点。 现在学生停课了,日报这边就跟上边申请了一处小院。 上面说之前是一家幼儿园。 不过这里也挺好的,虽然不是三进四合院,但是身处王府的感觉真的不要太好了。 虽然不能私有,但能公用,一直能用到八十年代。 跟着参观一圈,也就把事情定了下来。 完事后,他就想着到南锣鼓巷去一趟,然后去轧钢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