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找到郑娟家
天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太平合同所处的东街区,近来其他区域,正值一片欢腾的时刻。 全国上下,都沉浸在志愿军回归的盛大喜悦与胜利之中,四处都有欢迎标语,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比过年还要热闹喜悦。 然而,这片街区域,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虽没有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但小孩子们却如同欢快的鸟儿,在大街小巷间穿梭嬉戏,清脆的笑声此起彼伏,为这片略显宁静的区域增添了几分活泼的生气。 “好饿呀!” 一个瘦巴巴的小男孩,有气无力地嘟囔着,他用脏兮兮的小手,揉了揉瘪瘪的肚子。 旁边稍大一点的孩子,立刻把水壶递了过去,接口道: “多喝水就不饿啦,你瞧瞧光明,人家眼睛看不见,都还在帮家里干活呢。你就别老是叫苦连天的啦。” 这孩子话还没说完,就听到自家屋里传来家人急切的呼喊声: “阿二狗,回来吃饭啦,动作慢点可就没你的饭咯。” 那孩子一听,赶忙应了一声,转身朝着自家跑去。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工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发展势头迅猛。 而苏联在国际舞台上,也再一次大放异彩,在一场至关重要的战略较量中,成功战胜了高高在上,令人敬畏的美帝国,着实扬眉吐气了一番。 苏联对大陆的资源支持,力度也在胜利后日益加大,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愈发紧密。 就在这半年时间里,足足有四万名苏联专家,如潮水般涌入华夏大地的各处建设要地。 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还积极投身到,各个重工业区域的建设当中。 就连贾东旭所在的光片区,也迎来了两位苏联专家,前来指导工作。 这两位专家,不仅在工业生产方面给予专业建议,甚至在公私合营的相关事务上,也起到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只是有些事情,明显过火了,不符合往后的发展。 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脚步匆匆。 不少人被偶尔,驶过的汽车吸引,纷纷投去好奇的目光。 在这样忙碌的氛围里,贾东旭却做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举动,他特意请了假,也算是避开与苏联的特员的接触。 如此,他即将见到,自己从未谋面的未婚媳妇。 不过,出发之前,他也知道自己闹了个不小的笑话,竟然把未婚妻的名字记错了。 他一直以为未婚妻叫邓娟,结果四处打听都没人知晓,直到后来感觉不对查看婚书后,才发现正确的名字是郑娟。 这小小的疏忽,差点儿就让他怀疑人生,毕竟这么大点地方找个人应该轻松才对,还好有着婚书要不然真的完蛋。 不禁庆幸及时发现。 在一处宁静的土培砖小院里,一间普通的农家屋内,砖炕上摆放着一张四方的红木桌子。 一位中年妇人坐在桌旁,脸上洋溢着,和全国人民一样的喜悦笑容。 最近天气炎热,加上街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她卖的冰棍格外畅销。 尤其是街道办,新来了一位姓贾的干事,出手十分阔绰,每次一来就是买十几二十根冰棍,根本不把这点小钱放在眼里。 而且,这位贾干事,还拜托她帮忙打听一个叫邓娟的人。 说起这事,中年妇人心里就忍不住琢磨。 这贾干事长得一表人才,要是能成为自己的女婿,那可真是做梦都能笑醒。 可再看看自家女儿,虽说模样生得俊俏美丽,但毕竟只是个乡下的姑娘,还是被她收养的,和人家有正式工作的城里人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 她在街道那一片也听说,居委会有干部的女儿,每天中午都会特意给这位贾干事送饭,想尽办法接近他。 唉,男人一旦优秀了,身边自然少不了主动示好的人,只是人家一心就找未婚妻,可是让很多人说道。 “光明,你和姐姐就在家里安心糊纸盒,妈出去弄些玉米面回来。今天可是咱们片区的大喜事,妈给你们蒸黄面馒头吃。” 中年妇人对着屋内喊道。 正在屋里忙碌的邓娟,听到母亲的话,停下手中的活,微笑着回应道: “妈,那你早点回来哈,我和弟弟争取中午前弄好。你也顺便去街道办问问郭阿姨,能不能多拿一些纸盒回来,咱们多糊点,还有糖葫芦我们也多包一点。” “知道了,妈出去了……” 另一边,贾东旭一路上走走停停,逢人便打听郑娟家的地址。 这一路可没少费周折,一盒牡丹被他散的只剩下了一半,虽然他本身也不抽烟。 小半天的上午时间过去了,他才好不容易摸到了大致的位置。 此时的他,额头上布满了太阳烘烤的汗珠,顺着脸颊不断滑落,衣衫也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身上。 身上内力一荡,全身就似乎鞭炮一样响了一下,衣服瞬间就干了,身上都清凉了不少。 终于,贾东旭来到了一处黄泥墙的小院外。 只见一个小男孩,正静静地站在墙角边,背靠着黄泥墙,手中拿着一块玻璃片,眼睛直直地望着太阳,神情专注。 他时而转动手中的玻璃片,让阳光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时而又陷入沉思,仿佛在等待着什么人归来,又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独自玩耍。 贾东旭看到这个小男孩,心中一动,内心回想着,立刻就知道了这是郑娟的弟弟。 于是,他走上前去,脸上堆满了笑容,轻声问道:“喂,小朋友,你知道郑娟家里住哪儿吗我是她的未婚夫,从京城特意赶过来履行婚约的。” 郑光明听到声音,微微抬起头,脸上却毫无表情,依旧自顾自地摆弄着手中的玻璃片,小小的年纪,似乎有着超出常人的沉稳,让人猜不透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就在这时,一位年约五十岁左右的大娘,手里提着一大袋足有十斤重的玉米黄面,迈着轻快的步伐从远处走来。她的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看得出心情十分不错。 “光明,怎么一个人在门口站着呀不是让你和姐姐一起干活吗” 大娘一边说着,一边走进小院。 当她抬头看到,门口站着的贾东旭时,先是微微一愣,随即脸上露出惊喜的神情,整个人瞬间精神一振。 “贾干事,你怎么会在这里呀”郑老太惊讶地问道。 还没等贾东旭回答,郑光明便抢着说道: “娘,这人说要娶我姐,你知道这事儿吗” 说着,他用手捏着玻璃片,然后抬起手臂,用袖口随意地擦了擦流到嘴边的鼻涕。 “啊……不是邓娟吗” 郑老太一开始有些疑惑,下意识地重复了一遍。 但很快,她就反应过来,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看起来格外和善。 她手中紧紧提着那袋面粉,由于激动,身体微微颤抖着,连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起来: “不是,好,不是好,看我这张嘴,里面做,家里做,……,我家郑娟可是好姑娘呢,你可要善待她,看我这脑子,快进来坐,我家郑娟可是个难得的好姑娘呢,贾干事,你以后可得好好对待她呀。” 郑老太有些语无伦次,脸上的笑容从看到贾东旭就没停下。 热情地,招呼着贾东旭,一边忙不迭地往屋里让,眼中满是对未来女婿的满意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