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传达我的命令
小小肖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49章 传达我的命令 就在这时,又一名探子急匆匆进来,呈上了一封信件。 “禀告大王,襄阳有紧急军情!” “前日刘备在襄阳城南设立祭坛,宣布建立齐国,并自封为齐公!” “这是刘备使者呈上的文书!” 府堂内一片哗然,人们再度议论起来。 袁绍整个人都愣住了。 刘备! 那个出身贫寒、织席卖鞋的小人物! 竟然效仿自己,建国称公 而且没有得到天子的正式认可,竟敢自立门户! 这得多嚣张! 对他有多么不屑一顾啊! “这个长耳贼!”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学我称公,跟我平起平坐!” “可恶,太可恶了,真是无法容忍——” 袁绍勃然大怒,抓起那封书信,看都没看就撕得粉碎。 先是襄阳被刘备抢先占领。 接着刘表也不甘示弱,跟风自立为齐公。 一向自认无敌于天下的袁绍怎么能忍下这种挑衅 “传达我的命令!” 袁绍拔剑指向南方,厉声道:“大军立刻南下,我要攻陷襄阳,活捉刘备!” “长耳贼居然想和我平起平坐,我要他死无葬身之地——” 襄阳城,国公府的大厅。 “主上。” “听说主上登基之后,袁绍非常愤怒,已经率领十三万大军从新野南下,直指樊城!” 孙顺生递交了探报。 大厅内顿时响起了不小的议论声。 刘备皱起眉头,看着蒋华强说:“文韬,袁绍来势汹汹,军队数量远超我们,这场仗打还是不打” 蒋华强却意味深长地说:“打当然是要打的,但不是现在。” 刘备一愣,没完全明白。 “袁绍比我们早占领许都,人心早就稳固了。” “主上刚刚收服襄阳,灭了蒯氏和蔡氏两大家族,民心还未稳下来。” “现在这种情况,显然不宜马上过江决战。” 刘备点头赞同。 “所以我认为,应当立刻派人去招降文聘,让他把樊城守军撤回到汉水南岸。” “北岸还有很多荆州地方士绅,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会归顺主上。” “可以先派人过江劝说他们,让大家都暂时避难到襄阳。” “到时候袁绍只得到一个空荡荡的樊城。” “而汉水的控制权还在我们手中,只要封锁江面,袁绍就算有一百万兵马,也只能望江兴叹,做不了什么。” “我们可以一边与袁绍对峙,一边安抚民心,整编投降士兵,推广新的爵位制度。” “等到民心稳定、兵力整合完毕,再渡江北进,与袁绍对决。” 蒋华强条理清晰地描述了一番战略蓝图。 刘备茅塞顿开,高兴地说:“你的策略很好,我很赞同!” 随即又担心道:“但是文聘是否会归降还不好说,如果他转投袁绍怎么办” “不必担心文聘。” “他是荆州本地人,家里人都在襄阳。” “再说他对刘表也不是死忠分子,与我们之间也没有深仇大恨。” “既然荆州已落入我们手中,他何必冒家人风险去背叛我们” 蒋华强分析得很透彻。 “你说得对,文聘确实没必要对抗我们。” 刘备看向其他大臣,“谁愿意去过江说服文聘” 马良主动请缨:“主上,我曾经担任过樊城县令,和文仲业有过一些交情,愿意前往。” 刘备欣然应允,便让马良立刻动身。 “主上,我还有一事,请主上提前指示。” “什么事” 刘备问。 “新野离樊城很近,袁绍大军随时可能赶到。 万一我们在撤退前就被包围,该怎么办” 马良表达了他的担忧。 刘备刚放松的眉毛又皱了起来。 马良的忧虑也有道理。 樊城的守军只有四千多人,而袁绍拥有十三万之众,几乎是三十倍的数量差距,樊城很容易就被围成铁桶般固若金汤。 若是救援吧,必须全军渡江,直接在樊城迎战袁绍。 但襄阳内部尚未安定,这样冒险显然不利。 不救吧,文聘及其手下就可能全部被消灭。 还有许多北岸人士需要通过樊城撤离至襄阳,他们也可能被困住。 见死不救势必丧失人心。 “文韬,马良的顾虑很合理。” 刘备看着蒋华强。 蒋华强依旧镇定,写了一封信装入锦囊交给马良。 “这里是我为你准备的密计,如果你们还没离开樊城,袁绍的大军就已经抵达,就按计行事。” “这样做可以赢得更多时间,以便安全撤离。” 马良接过锦囊有些惊讶。 其他人也是一脸吃惊地看着。 “文韬策划周详,季常放心去做就行了。” 刘备充满信心地说。 马良这才略感安心,带着疑惑离去。 “士元,列出名单,安排人手前去接那些江北名人过来。” 蒋华强吩咐庞统。 庞统立即写下了一份名单,呈给刘备。 “司马徽,黄承彦,廖立……” 刘备默默地念着这些名字。 大多数名字他早已熟知,这些人大多是远近闻名的学者。 “诸葛亮” 当念到这个名字时,刘备忽然停住了。 他对诸葛这个姓氏自然是熟悉的。 但诸葛亮这个名字,对他来说却异常陌生,仿佛从未听闻。 “这位诸葛亮,究竟是什么来历” 刘备抬头,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了庞统。 庞统正要开口解释,突然转了转眼珠,笑望着蒋华强:“蒋大人博古通今,想必一定知道诸葛亮是谁吧” 庞统想抓住这个机会,见识一下蒋华强的渊博知识。 “只要有凤雏,必然就会有卧龙。”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 “这位诸葛孔明,自然就是与士元你齐名的那位在隆中隐居,居住于草庐之中的卧龙了。” 蒋华强不慌不忙地揭露了诸葛亮的身份。 庞统的脸色瞬间变了。 他知道蒋华强对卧龙有所了解,但从未听说过具体的人选。 而“卧龙凤雏”的称呼,其实仅限于鹿门书院和水镜先生等少数人口中相传。 更不用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句话了。 就连他自己,也是从叔父庞德公那儿得知的,这是水镜先生在一次茶会中偶尔提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