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历朝的老四到底有多强55
金小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汉居里的乾隆此刻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呆若木鸡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嘴里喃喃自语道,“朕错了吗朕居然错了……” 作为一个有抱负有能力的皇帝,他是很自大,很喜爱享乐…… 可他的骨子里还是渴望能给后世留下一个强大的王朝的…… 他打下的疆土,在华夏历朝历代里,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存在,而那些来朝贡的小国,无论是财富,资源,人口,都远不及大清…… 自己不愿意搭理他们,看不上他们,有什么错…… 当年的唐太宗,明成祖不也是一样这么对待那些藩邦小国的吗为什么他们可以得后世之人的追捧,夸他们所缔造的是外国来朝梵盛世…… 而到了自己,却成了千古罪人…… 他到底哪里做的不对了…… 就在他一脸不甘的看着天幕,甚至想开口骂人之际,天幕里的罗玉华便和听到了他的心声一样,再次开了口…… “时势造英雄,乾隆爷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看清楚当时的蓝星局势……” “华夏的富裕和繁华,在我们强势时,是让人仰视和羡慕的……”她继续道,“但当我们弱势时,那这些财富变成了别人眼里的肥肉……” “五胡乱华时期,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所以从隋朝开始,历朝历代,哪怕是弱势的宋朝,都没有放弃与外界连通,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而乾隆爷,他自己倒是和外界沟通了,但却没有真正的去做了解,没有去深思对方的实力……” “他太自信了,或者是因为他这一生实在太顺了,导致他压根没想过,这些他看不上眼的小村,会生出狼子野心来……” “其实如果他真的正视了这些问题,他好好的去了解过这些问题……”她摇头道,“我个人觉得,以大清的财力物力,包括乾隆爷自己的个人能力……” “即便不能百分百扭转结局,但至少结局不会弄的这么惨烈……” …… “对……”乾隆眼睛一亮,他仿佛醍醐灌顶一般,眼前豁然开朗,“朕知道了……” “朕明白了……” 直到这一刻,乾隆才真正有了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 “好了,关于乾隆这位四皇子的故事,也就只能说到这里了……”罗玉华耸肩道,“而四皇子阵营到了这里,可能大家都觉得应该结束了吧……” “不过呢,大清朝其实还是有一位老四,其实做的也还是不错的……” “比不了之前我们的皇四子天团……”她叹道,“但这位四皇子却是必须要说的……” “这位便是大清的第九任皇帝,是一个历史知名度却远远不如他的老婆,也就是慈禧太后的皇帝。”罗玉华继续道。 “他曾一度想要实现中兴,后来却荒废朝政,萎靡不振,最终 31 岁就撒手人寰……” “他就是道光帝的第四子,清文宗咸丰……” “在九岁前,咸丰作为皇子,一直过着幸福的生活。因为他的生母是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是其父亲道光最宠爱的女子。” “而他的名字奕??,【奕】字是乾隆为后辈定下来的,【??】字的意思是智慧,这是父亲道光对他的期待。” “原本幸福的生活,却因为九岁时,孝全成皇后的突然去世,戛然遏止……” “一个九岁的孩子,在面对疼爱自己的母亲离开后,唯一能做的,便是抹着眼泪跟着养母静贵妃生活。” “皇家普通人家一样,失去母亲便等于失去庇护。”罗玉华叹道,“即便有帝王的庇护,得到了养母的照顾……” “可养母也有自己的儿子啊,六皇子奕?才是人家亲生的。” “好就好在这位静贵妃并不是阴险狠毒的人,老四和老六这俩兄弟在她的照料下一天天长大,每天形影不离。” “都说爱屋及乌,道光痛失亡妻,也没有娶继后,再加上静贵妃也是他的宠妃,又养了皇后之子,时间一久,他自然也就慢慢对六皇子上了心。” “而小六奕?又实在太聪明了,聪明到《清史稿》都记载,奕?【就傅日授千言,少读即成诵。】” “意思就是,上千字的课文,读几遍就能背下来。而且骑马射箭、舞刀弄枪,样样拿手。” “这不就妥妥的是个文武双全的小神童吗”罗玉华继续道,“可这样一来,立谁做太子,就让道光帝犯了难……”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观察观察这两儿子……” “这不观察不知道,一观察,道光才发现,奕??这孩子,虽然不如弟弟聪明,但他为人处事特别宽厚。” “你比如说,每次道光拿礼物让哥俩挑选,奕??都是让弟弟先选,而奕?也不客气,丝毫不懂孔融让梨的精神。” “而每次玩游戏,奕??也都是故意让弟弟赢,而且自己还乐呵呵的,毫无怨言。” “道光顿感欣慰,在他看来,当皇帝,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于是,公元 1850 年 2 月 ,自觉已走到人生尽头的道光召见了十位大臣,宣布立奕??为皇太子。而他也是整个大清朝最后一位秘密立储的皇帝。” 她继续道:“登基后的奕??即为咸丰帝。” “和历朝历代一样,但凡新帝登基,都会有一番改革之举,咸丰自然也不例外。” “他先是将军机处大换血,像是首席大臣搞小团体,立马革职!主和派搞投降,当即降职!”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的咸丰相当勤政,他以铁腕打击腐败,吏治有了明显改善的。” “但也不知道是他时运不济,还是大清的气运已经快消耗殆尽的原因……” “咸丰执政刚过几个月,就爆发了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星火燎原,迅速蔓延。” “咸丰三年,洪秀全就定都南京,此时清军的战力早已和初入关时有了天壤之别,而此时,朝廷还要抽出兵力来对付蠢蠢欲动的列强,真是让咸丰焦头烂额。内乱未平,外敌又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