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高顺归心
棠梨煮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顺看着张尘,眼中写满了惊讶。 难道从一开始,这一切就在他的算计之中吗他结交麴义,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强援,在关键时刻作为倚仗麴义重义,在意那八百先登,这一切,也被张尘拿捏得恰到好处。 这份算计,世上谁人能及 胸怀天下,腹有良谋,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啊! 高顺正自惊愕,张尘却道:“孝父,我知你志向远大,一心报国建功。寄于我处,不过是权宜之计。如今我身陷危局,此事与你无关,你若要离去,我绝不会怪你。” “公子!”高顺眼睛一抬,当即屈膝下拜道:“承蒙公子收留之恩,尚未报答,顺岂能离去” 张尘淡淡地说道:“可我接下来要做的事,万分危险。必须是绝对忠诚于我的人才行,我能相信你吗” 这平淡的几句话,却是掷地有声。 高顺听罢,不由虎躯一震,连忙拱手拜道:“顺自今日起,跟定主公,青山松柏为证,绝不相负!” 这一声“主公”唤出,便意味着,高顺真正归心了! 而高顺拥有词条【忠义无双】,一旦认主,便是终其一生,永不背叛! 张尘终于拥有了一个真正的心腹大将! 想到这,张尘顿时大喜,连忙上前,将高顺扶了起来。 “我得高兄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高顺也道:“主公,事不宜迟,方才主公所言三策,还当及早落实。” 张尘点了点头道:“不错,开仓放粮一事,我已命吴伯去办了。至于组建县兵,征兵不难,难在这统兵之将……” 高顺道:“主公勿忧,顺饱读兵书,自有一套练兵之法。若主公不弃,顺愿领此重任!” 嘿嘿!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张尘心里不禁乐开了花。 陷阵营啊!号称三国史上的最强步兵,每所攻击,无有不破! 这一世,竟是为我所有了吗 有了“陷阵营”,再加上麴义的八百先登,别说三千,就是三万人马我也不惧! 想到这,张尘连忙道:“如此正合我意!高顺听令,我即刻命你为广平县尉,统辖县衙一干差役,全权负责招募县兵一事。如今事态紧急,我只能给你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你要竭尽所能,为我训练出一支精兵!” “主公放心,一个月的时间,虽然难成精锐,但若要对付郡中守军,还是绰绰有余!” 高顺说罢,抱了抱拳,当即领命而去。 不觉已是午后,萍儿来到了县衙,向张尘禀报,说今日施粥已毕,百姓们无不感念大人仁义。 张尘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叫萍儿先行回府,给今日负责施粥的仆役们一些赏钱。 萍儿走后,张尘开始暗自思索起来。 施粥,只能救民一时,终究无法解民之倒悬。 从前他只是个商人,自然只能做到这些,可如今,他是这一县之主,自当从根本上解决百姓生计之苦。 安民,首先要做的,自然是让百姓吃饱饭。 张尘忽然想到了什么,随即命人取了县志和广平舆图来。 这不看还好,一看之下,张尘顿时大惊。 自从去年“黄巾之乱”爆发,广平县周边的不少村落在战火的摧残下惨遭损毁。如今的广平,治下面积竟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一,大部分农田抛荒,村舍凋零,百姓流离失所。 更有甚者,当初那些被摧毁的村落,如今竟有一些已被山贼草寇所占据! 难怪,到处都是无家可归的流民。 张尘想到这里,立即唤了张福前来。 少时,张福领命而至。 张尘指着舆图,面色凝重,开门见山地道:“张先生,方才我查看县志舆图,竟发觉自‘黄巾之乱’以来,广平治下村落多有损毁,田地荒芜,抛荒不耕,如此怎生是好” 张福道:“大人有所不知,此事我之前也曾多番劝谏赵雄,叫他花费一些钱财,购置稻种、农具、耕牛等物,组织一应流民开荒,重建村落。如此,待来年秋收,广平定然粮秣丰足,百姓安居。” 张尘点点头道:“正该如此。” 张福摇了摇头,叹息一声:“可那赵雄吝惜财货,不肯纳我之言。还说什么为了那些流民花费钱财,乃不值不智之举。” “岂有此理!”张尘不禁拍案,咬牙切齿道:“如此狗官,真是死有余辜!” 张尘随即又道:“先生之言,乃安民之良策。如今民生凋敝,哀鸿遍野,开仓放粮不过一时之计,难救根本。先生方才所言,宜当早行。” 张福听罢,不禁感激涕零,连忙朝张尘叩拜道:“小人替满城百姓叩谢大人!” “先生不必多礼,救民疾苦,刻不容缓,还请先生速速去办罢。” 张福诺了一声,但随即面露难色,道:“大人,之前小人估算过,若要安置这些流民,购置稻种、农具外加耕牛,这些花费大概不下十万余钱,可如今府库之中已无半分银钱了。” 张尘一听,不禁暗暗皱眉:“怎会如此偌大个广平县,何以亏空至此啊” 张尘暗想,虽说天灾兵祸不断,可是堂堂一县,总不至于半分银钱都没有了吧。 “这都是赵雄,之前他巧立名目,收取苛捐杂税,可却没有半分纳入府库,全都进了他自己的口袋!” 这个混账东西!张尘不禁暗骂。 难怪贪官横行,必令朝政昏聩,钱全进了他们的口袋,可这骂名却是背在朝廷身上。也不知道似赵雄之流,各州郡县还有多少! “哼,全进了自己口袋我便让他怎么进的,怎么给我吐出来!来人!”张尘恨恨地说着,随即唤了差人进来。 差人应声而至,张尘道:“前任县令赵雄,县尉郭大勇为官不仁,与黄文义之流沆瀣一气,戕害百姓。传本县令,立即带人将三人家产尽数抄没,收归府库!” “诺!” 差人应了一声,随即领命而去。 张尘又对张福道:“待查抄了三人家产,立即购置稻种农具。此事一定要快,如今清明已过,春耕之期将尽,若误了农时,百姓们又要困苦一年了。另外,发出政令,凡是之前赵雄巧立之税项,自今日起,一概全免。” “大人仁义,小人感佩之至,有大人在,广平百姓可活矣!”张福说着,屈膝便跪,张尘急忙扶起了他。 张福领命而去,即刻草拟政令,张榜安民。 一时之间,全县百姓无不感念张尘恩德。半日之内,街头巷尾竞相传诵着小张大人的仁爱之心,安民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