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各房心思,欠了的得还
君陌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沈老汉夫妻所住的堂屋里。 此时很沉默。 老大当时读书在县城一读就是十二年,那是靠他们一家那得勒紧裤腰带的吃糠才供起来了一个童生。 他们家之所以悄摸分家,就是因为老大读书花销太大。 各房都或多或少的有意见。 后来又加上大房的两个小子也要在县城读书,家里要供大房爷仨读书。 这下子可是就捅了马蜂窝了。 供老大都这么紧张了,再来俩小子,他们这一大家子都不用活了! 沈老头老夫妻俩商量了好久,才提出来私下里分家,但对外还是一家子。 只有这样,大房以后万一考上个秀才身才能让他们这些兄弟沾光。 当然了,要是早知道老大真能考上秀才,这家肯定是不会分的。 但那是分家之后了,好在分家之前就说好了的。 老大一使劲真就考过了童生,还成了秀才。 因为这,家里不用去服徭役,还能免税。 就这一点,就已经是周围十里八村很让人羡慕的大好事了。 供老大读了那么多年书的沈家也算是终于迈过了这个艰难的坎。 沈老四去堂屋把六郎想要读书的事情说了。 沈老汉当即摇头说:“老四,那可是堵不住的窟窿!” 家里供老大一个人就苦了这么些年。 毕竟是自家人,怎么苦都能吃得下。 现在要供一个外人,老爷子心里非常不乐意。 沈老四道:“家里不供我们自己供,以后我家就不往公中交钱交物了。” 他说完就要转身离开。 “你给老子站住,这不是正商量呢又不是你亲儿子,你……” “爹,我从把他救回来那天就当他是我亲儿子了,花多少钱我都认了,您别拦我,要不等我儿子当上秀才不让你沾光你可别哭!” 沈老汉气的不行,可看着梗着脖子的四儿子,憋了好一会儿,才吼出一个字: “……滚!” 沈老四当即脸带笑容的凑过来: “爹,那您同意了” “等你大哥回来考考孩子再说。” “好吧,爹您别忘了问大哥,对了,还有五郎,咱们五郎也够格去县城读书了,没道理只让大哥家的两只郎在县城的学堂里,您说是吧” “滚!” “好嘞!” 见四儿子嘻嘻哈哈的走了,沈老汉无奈的苦笑。 沈老婆子缝着衣裳,把针往头发上蹭了蹭道:“你这就同意了” “不然呢五郎这次凶险,老三来咱们屋里要银子,你不给” “可……” 沈老汉摆摆手:“老四家的那个学这几天肯定不成,三郎、四郎、五郎,年后让他们都哥仨都去县城学堂去。” “关二房家的那俩啥事儿老二那夫妻俩没来说啥!” 她一直在屋里呢,二儿子那两口子倒是来找吃的,并没有说孩子上学的事儿。 就三郎四郎那学问,连他们自己的名字都写的歪歪扭扭的。 去县城上学就纯粹浪费银子。 沈老汉叹息:“老大家的一家子都在县城,虽然分家了,可你当二房,三房,四房都没意见吗” “有,就是小辈不争气,憋着呢!” 老三那么老实,今天吃饭之前来堂屋张嘴就要银子。 问原因就说要送五郎去县城读书。 五郎这几天确实是勤学习了,可他们老两口想着可能是老三担心五郎再去河里瞎溜达出事。 毕竟就这一个独苗苗。 老四这会儿也说了这事儿。 那就不能把老二家的那两个落下,既然要去,就都去。 老大说过,县城的学堂每个月都会考试,到时候考不好就让夫子赶回来,以后就不闹腾了。 都是自己孙子,也让他们知道知道,真不是他偏心眼,实在是这家里的几只郎没那个天分~ 至于四房的六郎,他压根就没多考虑。 老大考了十多年才考上秀才,六郎才刚跟着五郎学了两天就想去县城上学堂 想的太容易了! 他们沈家就从老大是秀才之后,很多大事都自然而然的让他来拿主意。 老四收养孩子也是下意识的想让老大来定。 以前他们沈家也是富过的。 当时没混好又犯了错被赶回老宅过上了这样的苦日子,但他还是知道该往上走的法子的。 科举就是他们这一支难得的好路了! 也因此他们沈家定下了初一十五这两天让老大的回来。 除了这两天不用下地之外。 其他的时候都必须下地干活。 因为他不想再让他的子孙后代混吃等死无所事事。 主家把他们当成狗一样的撵回来,并在私下里说和他们断亲,以后他们只能靠自己,靠小一辈了啊! 他这几个儿子只有老大有点读书的天份考上了秀才。 其他几个……不说也罢。 老大能教给家里的孩子读书认字。 能科举的最好,就算没有这方面能耐的,多认识一些字去当个掌柜也不错。 至少不用地里刨食的受苦受累。 这也是为什么他说定了,只要孩子能去县城读学堂就由公中出银子供。 你不出钱,以后孩子万一考出名堂来,沈家怎么有脸要沾光 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 他们老两口也不管别的,就是想再回京都过好日子! 儿孙没过过那种日子,他们夫妻俩过过啊! 那才是人过的~ 三房。 沈老三和他媳妇满是局促的看着沈老四。 “爹说问大哥,大哥万一不同意咋整” 沈老四毫不在意的道:“这是咱们三房、四房的事,大房的不同意咱们就自己送呗。” “可……家里,银子不太凑手。” 三房两口子都是老实巴交只知道干活的,要不是这次五郎差点丢了小命。 这小子这两天又努力了很多,沈老三也不敢冲进堂屋找爹娘要孩子去学堂的银子。 老头子一说等大哥回来商量,沈老三就没底。 这不,等老四从堂屋里一出来,他就把人叫屋里来商量了 。 “那……”沈老四的损招还没说出来,就见三房的门帘被从外面掀开了。 沈老二夫妻俩一前一后的走了进来 :“咱们这十几年供老大读书啥时候凑过手 你们俩就太怂,把孩子送去县城,只要人家学堂留下了咱们家的崽。 那爹娘就必须出这银子,不行就去老大家里吃喝。 大哥不会赶人,但大嫂会。 大嫂会帮着咱们让爹娘出银子的……” 大哥装也得装着大方,毕竟这些年是他们大房欠了家里的。 可他们的那位大嫂可不是一般人。 别以为他不知道,家里私底下分家就是大嫂掇倒的。 老三、老四轮流去堂屋说了啥聊了啥。 他们二房离的最近,拿个碗扣在墙上就能听到清清楚楚的。 老两口既然说了要让他们家俩儿子也去县城读书,那就得和老三老四商量好。 比如住在老大那里。 这事儿大嫂肯定不同意,得他们哥仨一块使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