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镜影迷局
莲池幽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风带着咸腥气,吹拂着琅琊港高台上帝王的冕旒,珠玉碰撞发出细碎的清响。 嬴政目送着徐福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消失在东方浩渺的烟波之中,眼中是毫不掩饰的、几乎要灼伤人的渴望与志在必得。 长生,仙境,近在咫尺。 萧烬羽垂首静立在帝王身侧,姿态恭谨,如同最温顺的臣子。 唯有他自己知道,那平静无波的眼眸深处,是怎样的风起云涌。 徐福东渡掀起的风浪,正是他等待已久的契机。 潜龙,该入海了。 --- 船队消失后的第三日,行营大帐内,气氛凝重。 嬴政高踞上首,精神尚可,但眉宇间那抹因求仙无果和“幽冥草”杳无音信而带来的空茫,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 帐下,丞相王绾、廷尉李斯、上卿蒙毅,以及如同毒蛇般隐在暗处的赵高,皆肃然而立。 这不是寻常问对,这是帝国权力核心的审视。 “国师,”嬴政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敲打在每个人心上,“徐福已去,幽冥草无踪。朕心空落。你来自昆仑,见识广博。今日诸卿在此,你便说说,那昆仑仙境,除却长生虚言,可有于朕之江山、于大秦万民,切实有益之物” 开局,便是雷霆万钧,将他置于帝国实务的火炉上炙烤。 萧烬羽心念如电转,面上却依旧是那副云淡风轻的模样,只是微微躬身,声音清越而镇定: “陛下垂询,臣不敢妄言。昆仑玄奇,其精髓在于‘格物穷理,致用厚生’。譬如,洞察星辰以定农时,远超观察授时;辨识地脉以利耕战,强于盲目挖掘。此乃强国富民之实学,非虚诞之谈。” 他巧妙地将那虚无缥缈的仙境,再次拉回到务实的土地上。 --- 首先发难的是老成持重的王绾。 他代表着朝中最根深蒂固的务实派,对方士之流向来嗤之以鼻。他语气温和,却带着千钧之力: “国师所言‘格物致用’,其心可嘉。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老夫更想听听,国师有何具体良策,能令我大秦粟米多收一成,边关箭矢更利三分” 字字句句,皆指向最根本的国计民生,要求立竿见影的实效。 不等萧烬羽回应,李斯已冷然接口。 他目光如刀,直刺而来,带着法家特有的严酷与警惕: “丞相所问,乃国之根本。然,臣之所虑,在于‘规矩’!国师之言,每每超乎现有律法典籍,其所欲‘致’之用,是遵循我大秦《田律》《工律》,还是意图……另立章法,动摇国本” 这是最尖锐的质疑,关乎帝国统治的基石,不容丝毫模糊。 紧接着,蒙毅沉稳开口,他代表着军中与君王最直接的关切: “陛下,臣尝闻昆仑有强身健体之秘法。若于士卒有益,可壮军威;于陛下龙体有益,乃是万民之福。不知国师于此,可有如‘清虚丹’般,见效迅捷之方” 他兼顾军力与君体,务实而切中要害。 --- 三位重臣,三种角度,如同三张无形的大网,从务实、守法、护君三个方面层层笼罩下来,要将这突然出现的“国师”牢牢锁死。 帐内空气几乎凝固,嬴政的目光也带着审视与探究,沉沉压在他身上。 那一瞬间,萧烬羽的目光极快地从三人面上掠过——王绾的沉稳务实,李斯的锐利冰冷,蒙毅的关切直接。 他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谦恭,依次向三人施礼,姿态从容不迫,仿佛那无形的压力不存在一般。 “王丞相所言极是,‘粟米多收’、‘箭矢更利’正是格物之目的。” 他先顺应王绾,随即话锋一转,引入更深层的东西: “然,欲多收粟米,需知土地性情,明虫害规律,懂保墒抗旱。臣前日所献‘清宁香’,驱蚊避虫之效,诸位或有所闻。若用于粮仓储粮,减虫蛀鼠耗之损,存千钧之粟于太仓,岂非变相多收此理可扩而充之,乃至辨识肥瘠,改良谷种。” 他抛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切入点,将虚无的“格物”与实在的“增粮”联系起来。 他转向李斯,语气甚至带上一丝对法度的敬畏,姿态放得极低: “李廷尉维护法度之严明,臣钦佩万分。臣所言诸事,绝非欲更易秦律分毫!恰恰相反,正是要在《工律》框架下,做出更精良合规的器物;在《田律》规范内,探寻更高效守制的农桑之法。律为国之骨架,术为国之血肉。骨架不移,血肉方能丰盈。二者相辅相成,大秦江山方能永固,律法之威更彰!” 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守法的立场,又暗示自己的“术”能让“法”更有效地运行,几乎堵死了李斯继续发难的口实。 最后,他面向蒙毅和嬴政,语气转为恳切真诚: “蒙毅上卿心系陛下与将士,臣感同身受。强身之道,非仅靠药饵。臣近日参详古籍,拟有一套‘导引术’,模仿熊经鸟伸,活动筋骨,调和气血。兵卒习之可强健体魄,陛下闲暇练之可舒缓疲劳。稍后臣愿亲自演示。” “此外,臣偶得灵感,改良宫灯,制成‘明光盏’,光稳烟微,于陛下夜间批阅奏章,可保目力,减熏灼之苦,亦是为陛下圣体着想。” --- 言罢,他不待众人再问,当即请内侍配合,在略显昏暗的帐内,将清宁香与明光盏的效果一一演示。 清烟袅袅,驱散蚊虫,带来安宁;光晕稳定,照亮一方,烟气几无。 效果立竿见影,皆是众人亲眼所见。他的回答更是滴水不漏,紧扣“务实”、“守法”、“忠君”,让人难以挑剔。 嬴政脸上终于露出了真切的笑意,萧烬羽的表现,不仅展示了“奇术”,更阐明了与帝国利益相融的“正道”,深合他意。 “善!大善!国师之言,句句落到实处,深得朕心。王绾、李斯、蒙毅,尔等还有何疑问” 王绾捋须,微微颔首,目光中的审视淡去些许: “若真能于粮储防虫、辨识地力有益,确是利国之举。” 他给出了基于利益的有限认可。 李斯目光深邃,在萧烬羽强调“骨架不移”时,眼底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光,沉默片刻,方淡淡道: “国师既明言恪守秦律,臣,暂无异议。” 那一个“暂”字,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表明他的警惕并未消除。 蒙毅则直接表示出兴趣: “导引术若真能强健士卒,助陛下缓释疲劳,善莫大焉。臣愿观其详。” --- 一直冷眼旁观的赵高,此刻才快步上前,脸上堆满谦卑热切的笑容,只是那笑容底下,是冰冷的算计和急于攫取功劳的迫切: “陛下圣明!天佑大秦,赐此国师!此等利物惠民之策,正当速行,方显陛下恩泽!奴婢不才,愿竭尽全力,协理国师,督造此类器物,定教宫中先用,继而推广朝野,令上下皆感念陛下天恩与国师之智!” 嬴政心情大悦,袖袍一挥: “准!赵高,此事着你协理国师,一应物料,由少府供给,不得有误!萧卿,那导引术,稍后便为朕细细演练。” “臣,遵旨。” 萧烬羽深深躬身,礼仪完美无缺。 --- 回到居所,感应着地底仪器因今日“表演”成功而增长的能量反馈,萧烬羽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沈书瑶的意念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绷: “王绾求实,李斯守律,蒙毅关切君体。今日之局,步步惊心。你虽过关,却也真正成了众矢之的。李斯那句‘暂无异议’,余音绕梁。” “意料之中。” 萧烬羽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近乎冷酷的弧度,眼神幽深如古井。 “经此一役,我在他们眼中,已然分明。王绾看我,是‘能工巧匠’;李斯看我,是‘守法循吏’;蒙毅看我,是‘养生方士’;而赵高看我,不过是可资利用的‘奇货’与潜在的‘绊脚石’。” 他拿起工具,开始准备演示给嬴政的“导引术”,动作看似古朴自然,实则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算计。 “我今日所为,非是取悦谁,而是为他们各自打造了一副‘镜片’。” “他们看到的,都是他们想看到的、我的某一面。” “真正的我,藏于这诸多幻影之后。” “唯有如此,方能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不仅求生,更要……悄然播下种子,静待潜龙腾渊,搅动风云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