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延胡索的京京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开始,顾安还震惊于希尔家居然是英国贵族这一事实,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 紧接着,他又听到了阿尔弗雷德的调侃。 当下,顾安就直接回了对方一个白眼。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贵族什么的,对顾安来说,仍然是一个极其遥远而飘渺的存在。 下意识地,顾安就将希尔家是贵族这件事抛诸脑后。 - 玩笑过后,阿尔弗雷德又说回了正题。 “总之,拉德利的招生范围一直以来都是很狭窄的。” “换句话说,拉德利就是一个专属于美国上流阶级的圈子。” 对此,顾安却是提出了质疑: “可是据我所知,学校里也有国际生和来自普通家庭的学生,不是吗” - 顾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就认识一位出身普通家庭的拉德利学生。 在偶然参加的一次物理实验中,顾安和一位物理天才被分在同一组。 实验任务是用几张薄薄的a4纸搭建一个能承受重物的基底。 当时,教室里的每个人都在埋头计算着各种复杂的、在顾安眼里犹如天书一般的物理公式。 顾安看着那位天才也在纸上不停写写画画。 看了半天,他却只能认出一些基础的物理符号,如n和f。 在那一刻,顾安深刻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个物理学渣。 老实说,身处这么一堆天才学霸之中,顾安觉着自己卑微得很。 于是,他极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 时间一点点过去,教室内却没有人成功完成任务。 顾安心中其实有个办法。 但这个办法看起来有些过于简单,甚至有些低级。 他不觉得这些天才们会想不出来。 所以顾安就那么老实地待着,默默等待着这群天才们的答案。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无所事事的顾安实在感到无聊又尴尬。 最终,他决定尝试自己的方案。 顾安的方案就是,把几张a4纸卷成卫生纸卷筒的样子,并排摆放。 然后,再将重物放上去。 是的,整个方案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结果是——他成功了! 说起来,顾安至今忘不了,当时那位天才看着他的眼神。 仿佛在看一个神奇动物。 总之,从那以后,顾安就与那个名叫拉蒙的学生逐渐熟悉起来。 然后他也了解到,拉蒙其实出身于中产家庭。 目前正同时攻读高中和大学的文凭。 ......视线回到顾安的问题上来....... 对顾安提出的质疑,阿尔弗雷德并不否认。 “约书亚,在过去,只有具备显赫家族背景的学生才能被拉德利录取。” “然而,真正的顶层社会人士数量并不多。” “因此,学校也会适当接纳其他上层阶级成员或新兴富裕家庭的子弟作为补充。” 阿尔弗雷德继续说道: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趋势使得拉德利进一步开放了它的招生政策,引进了国际生。” “因此,真正算起来,拉德利放宽招生标准,也就是近20年才开始的。” 阿尔弗雷德没有提及的是,这项改革还是由他们家族的成员进入管理层后推动的。 想到顾安的那位物理天才朋友,阿尔弗雷德还特意提点道: “除此以外,拉德利偶尔会招收部分出身中产的学生,并提供相应的奖学金。” “而这类学生无一例外,都是万中无一的科研天才。” 在阿尔弗雷德看来,这类天才的引进无非就两个目的。 一个是鲶鱼效应,通过这些天才来增加拉德利学生之间的竞争。 另一个,也可以说是一种提前的投资。 (鲶鱼效应:在安静的沙丁鱼群中,放入活泼好动的鲇鱼,会让沙丁鱼群紧张起来,加速游动。 在团队中,鲶鱼型人才的加入会打破原有的平衡,给其他成员带来竞争压力,迫使其他人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 解释到这一步,阿尔弗雷德最后总结道: “所以,约书亚,无论情况如何变化,拉德利始终是一个专属于上层阶级的圈层。” 顾安皱眉:“阿尔,这和中国的情况差别很大。” 就顾安的感受而言。 在中国的学校里,学生们似乎很少会在意互相之间的家庭背景差异。 偶尔,确实会有人议论某些学生的家庭背景似乎很优越之类的。 但这些讨论往往只是昙花一现。 真正受到尊敬的,仍然是学业成绩。 所以,顾安还是难以将学校与阶级、圈层画上等号。 对此,阿尔弗雷德的解释是: “约书亚,并非所有国家都如中国那样,在建国初期便几乎消除了国内的所有特权阶层。” 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学生之间的阶级差异约等于无。 阿尔弗雷德继而指出:“国情不同,因此中国的教育与美国教育,本质上有着很大区别。” “实际上,我和我叔叔都认为,中国的教育相比美国而言,要更为公平。” - 说到这,阿尔弗雷德发觉,他们似乎有些偏题了。 他轻轻敲了敲桌子: “关于中美教育之间的差异,这个话题确实值得深入探讨,不过现在我们还是暂时搁置一旁吧。” “让我们把焦点重新拉回到‘拉德利的天空狭窄’这个问题上来。” 阿尔弗雷德继续说道: “你看,我们中的很多人其实都来自背景相似的家庭。” “从小接受的教育、接触的事物乃至于形成的视野都大同小异。”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虽然听起来有些绝对化,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反映了现实情况。” 说着,阿尔弗雷德自嘲一笑: “有时候看着周围的同学,总能从一些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看来看去,都是些似曾相识的面孔,一点新鲜感都没有,说起来也挺糟心的。” 顾安按阿尔弗雷德的描述,想象了一下。 有无数个顾安挤在一个学校里……… 顾安陡然一个激灵,感觉确实挺窒息的。 - 阿尔弗雷德:“说起来,约书亚,你不觉得一个完全封闭的寄宿男校其实很像一个羊圈吗” “拉德利的学生们就被迫圈养在其中。” 顾安: 羊圈、圈养 这是什么虎狼之词! 顾安委婉表达了自己的不赞同:“阿尔,是不是过于夸张了” 他抿了抿唇:“至少我觉得拉德利的生活还是相对自由的。” 阿尔弗雷德:“哈哈,约书亚,是你太乖了!” “至少,其他拉德利学生们可不这样认为。” - 接着。 阿尔弗雷德才开始为顾安说明,拉德利过去和现在的区别。 “约书亚,要知道在以前,拉德利是完全封闭的学校。” “交通不便,即便是周末,学生们也是不能外出的。” “没有电话和网络,学生们信息闭塞,外部世界对他们而言仿佛是另一个平行宇宙般遥远而神秘。” 顾安逐渐意识到,那还真的有点糟糕。 这么看,现在的拉德利学生的确幸福得多。 只要不违反规定,就可以正常使用手机、电脑。 经过管理员允许,周末也可以正常外出。 阿尔弗雷德皱了皱眉,对顾安说道: “约书亚,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且具有独特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学生们的生活被严格地限定在了几个固定领域内。” “学习、日常生活、社交活动以及对未来规划的思考。” “这里没有太多外界干扰因素,一切都是那么井然有序但又略显单调。” “尽管未来有着广阔的天地等待探索,但实际上能够触及的范围却非常有限。” “约书亚,被迫生活在这么一个封闭空间内的学生,会觉得拉德利的天空还是那么广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