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安装师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于武昌城内那些地痞流氓、士绅权贵与皇亲国戚们的所作所为。 刘常生带着不良人在武昌城潜伏数月,也打听出了个大概。 眼下王师入城。 这群祸乱人民的蠹虫,绝不能放掉。 向在街道巡逻的华夏人民军军士,亮明身份后。 刘常生便带着几本厚厚的册子,寻到楚王府外。 几经通报,刘常生终于见到晏水生。 刘常生上前敬礼道:“不良人武昌站站长刘常生,见过晏旅长。” 晏水生看刘常生有些眼熟。 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也懒得计较。 晏水生回道:“是黄四的部下,找我何事” 刘常生向晏水生递上几本厚厚的册子。 说道:“武昌城内,作恶的地痞流氓、士绅权贵,还有皇亲国戚,在下都已统计成册,还请晏旅长速速派人,抓捕这些人,为我武昌人民伸张正义。” “做得不错,原本还打算挨个审问,现在直接击毙抄家就行了。” “这是我不良人份内之事,我家不良帅常夸晏水生旅长,是我华夏人民军第一猛将,今日有幸一见,果然气宇轩昂。” “你事情干得漂亮,人也会说话,改天我见到黄四,多给你美言几句。” 刘常生这么着急,给晏水生送来名册。 一则是武昌城内这群蠹虫,确实该杀。 二则是想在晏羽面前露个脸。 虽然没能见到晏羽,但是得见第四旅旅长也一样。 有了晏水生的美言,今后晋升也会更快。 刘常生再敬一礼说道:“多谢晏旅长。” 晏水生看了一眼即将搭好的脚手架。 对刘常生说道:“你先走吧!我军要攻打楚王府了。” 见晏水生与几十个亲卫,穿着甲胄,提着大砍刀。 刘常生不解问道:“楚王府内不过几百王府亲卫,晏旅长莫不是打算亲自上阵。” 晏水生回道:“军长说过,明廷最大的蠹虫就是朱明皇室,我亲自送他们上路。” “晏旅长,不可!” “怎么!你们不良人也敢过问军事上的事” “晏旅长误会了!朱明皇室可以杀,但决不能在楚王府内杀。” “为何” “晏旅长应该知道,军长有意定都武昌,但短期之内,军长不会大兴土木,修建自己的住所,放眼整个武昌城,楚王府最大最豪华,这是给军长最好的临时住所。” 晏水生伸手往头盔上一拍。 对啊! 在军长将来的家里杀人。 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而且据闻楚王府房屋就有八百间。 今后华夏人民军、农社等部门,都会在楚王府内设置办公场所。 现在到楚王府内大杀特杀。 别到时有啥诡异之事,大家都得怪自己。 晏水生说道:“你小子脑袋不错,考虑全面,别跟黄四干了,到我华夏人民军来,我和后勤部长周玉贵打个招呼,去华夏人民军后勤部,谋个差事吧!” 要是说调到作战部队,刘常生还真有兴趣。 试问哪个大好青年,抵得住策马战场的诱惑。 而且等立国之后,封爵之人多为驰骋疆场的将军。 可是调到后勤部,那还不如在不良人立功来得快些。 刘常生回道:“多谢晏旅长器重,不管在哪个部门都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 经过一天一夜的清理。 武昌城西门外,长江边上。 密密麻麻跪着三千多人。 有老有幼,有男有女。 就在昨日,这三千多人,大多是武昌府人上人。 视普通百姓为草芥的人上人。 王维屏很幸运,幸运是被迫站在围观群里。 而不像大多同僚一样,全家跪在长江边上。 楚王朱华奎,那肥胖的身躯,早已瘫倒在地。 “杀!” 晏水生的一声高喊。 密集燧发枪声响起。 第一排五百余人,倒在血泊之中。 而且都是楚王府之人。 清理尸体的军士,也不顾还有人在血泊之中抽搐。 直接用脚一踹,将尸体踢进长江中。 瞬间! 腥红色在滚滚长江中蔓延开 “第二排,上!” 华夏人民军军士,拽着一个个跪地求饶之人,往长江边上拖去。 整个屠杀,持续了一个多时辰。 在武昌城内百姓,被驱赶来观看行刑之时。 晏羽带着家人,从武昌城东门入城,直往楚王府而去。 在丁氏与周玉花,惊叹楚王府金碧辉煌之时。 晏羽只是感觉。 这楚王府就是大,其装饰豪华,还不如后世的夜总会。 晏羽将楚王府后三宫,划为自家住房后。 便去承天殿会见曹文杰与琚伯琨,商量眼下急于处理之事。 按照晏羽的要求。 承天殿门口牌匾,换成了议政堂。 大殿之内已摆放好了几十张座椅。 只是大殿中间高台还未撤下。 见曹文杰与琚伯琨,正在打量王座。 晏羽开口说道:“把那王座高台撤了吧!咱们今后开会,还是平起平坐的好。” 琚伯琨回道:“职下认为不妥,这议政堂,可容纳百余人开会,若是军长和我们平坐,很多开会之人都无法看见军长。” “我又不是演戏的,要别人看见干嘛” “军长坐在高台之上,既能让大家仰慕军长,也能让军长看到所有与会之人,军长商论政事,安排差事,也可根据与会之人应对。” 晏羽回想前世的会议,只要参会人多,主席台位置确实更高。 晏羽便说道:“那就让人把这高台拆矮点,只要高个一尺就行。” 琚伯琨回道:“九寸五分吧!九寸五分更吉利。” 呵呵! 九寸五分,九五之尊。 这是在劝自己称帝吗 晏羽说道:“叫你们二人前来,是询问立国之事,还有就是如何巩固地盘。” 曹文杰回道:“军长!立国之事,职下建议就取名华夏国,只是军长今后的称呼要改改。” “怎么改” “眼下明廷南放精锐尽失,军长已到称帝之机。” “立国之事,你们拟上呈文,我得空之时再看看。” “军长!职下收到各旅要求,尽快派遣农社人员,接收咱们新功占的府县,可咱们农社人员培养,更不上进度。” “这个也是今天要讨论的问题,说说你们的看法。” 曹文杰与琚伯琨,相互看了一眼,却都未开口。 晏羽说道:“说吧!” 曹文杰说道:“若是选用一些穷童生、穷秀才,他们识字、辨事理,只需要简单培训,就可上任。” “可取,但不要局限于童生、秀才,只要能写会算,都可参与,另外!对于想加入农社之人,需要知根知底,最好先从咱们去年控制的州县中选拔。” “那是!其实咱们去年控制的州县,不少有功名的读书人,通过各种方式打听过,问咱们农社何事科举。” “科举就不必了,你们农社整理一套行政手册,让各州县愿意做官之人学习,农社招募官员,都按行政手册出题考试,就取名考公。” “是!职下回去就安排考公之事,还有徐贞悦,他找过我好几次,明里暗里都有出仕的想法。” “徐贞悦他不是对当官不感兴趣吗” “那是给明廷当官,没有背景优势,撑死也就是做到县丞。” “他倒是会想,算了,都快入土的人,别让他折腾了,给考公之人定个年龄区间,需在16到35岁之间。” “35岁这个年龄会不会太苛刻了历朝历代,很多书生四五十岁才出仕。” “年龄太大能干嘛咱们农社要为人民做实事,年龄太大能干嘛” 一个亲卫走进议政堂,打断晏羽的对话。 “军长!第三旅送来紧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