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无线通信技术,雷达技术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不就是那种最容易被淘汰的吗";贾东旭苦笑, ";小钳工,技术一般,没啥特长。以前还有易中海能帮衬着说句好话,现在他狗日的走了,我在厂里就是个透明人。"; 提起易中海,夫妻俩都沉默了。 ";那李明远……";秦淮茹欲言又止。 ";别提他!";贾东旭恨恨道,";自打他来了四合院,咱们家就没一天好日子。现在他越来越得势,谁敢招惹他"; 两人正说着,院子里传来刘海中的声音:";东旭在家吗"; 贾东旭起身开门,刘海中满头大汗地冲进来:";你听说了吗那个机器的事!"; ";听说了,";贾东旭苦笑,";看来消息已经传遍厂子了。"; 刘海中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接过秦淮茹递来的茶,猛灌了一口: ";完了,这次真完了。我这么多年,现在闹出这么一出,厂里肯定要精简人员,咱们这些肯定首当其冲啊!"; ";谁说不是呢,";贾东旭点点头, ";他这是要断咱们的活路啊!";刘海中咬牙切齿,";我早就看出这小子不简单,当初就不该让他住进四合院!"; ";得了吧,";贾东旭嗤之以鼻,";现在说这些有啥用人家现在可是香饽饽,连领导都得给他三分面子,咱们算老几"; 刘海中想起前几天院子里那阵仗,那么多大人物来给李明远拜年,自己还一个劲地巴结人家,现在想起来真是又恨又怕。 刘海中眼珠一转:";要不咱们……"; ";打住!";贾东旭厉声道,";别瞎想。你是不知道,现在李明远在厂里的地位,比厂长还厂长。惹急了他,别说工作不保,怕是命都没了。"; 刘海中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说什么。 夜已深,但四合院里的恐惧和不安才刚刚开始蔓延。 …… 与此同时,李明远的实验室里灯火通明。 ";第一条生产线的改造进度如何";李明远问道。 李守正兴奋地报告:";比计划提前了三天!按照您的图纸,我们已经完成了所有机床的基础改装,只等控制系统安装就能投入使用了。"; ";控制系统那边呢"; ";b组张师傅说再有两天就能完成全部二十套控制箱的组装调试。"; 李明远满意地点点头:";很好,按这个速度,一个月的目标肯定能实现。你们继续跟进,有问题随时报告。"; 李守正等人离开后,李明远长舒一口气,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有了这些得力助手,数控机床的改造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准备下一个项目。 从系统里面,打开一个盒子,这是他从北极熊带回来的宝贝——各种技术资料,从里面找到了晶体管技术。 在这个叫电子管都很难生产的龙国,晶体管技术简直就是黑科技, ";计算机……";李明远翻开资料,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利器。"; 在后世,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关键阶段: 第一代真空管计算机、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一直到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量子计算机。 而现在的龙国,连第一代计算机都还在实验室阶段。 ";如果能直接开发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至少能让龙国的计算机技术提前十年进入世界前列。";李明远手指轻轻抚过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心中暗自计算着。 然而,当他深入研读这些技术资料时,却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 【悟性不足,无法领悟";晶体管计算机技术";,建议提升相关基础知识】 ";这些微电子学的理论……太深奥了,我的背景知识还不够。";李明远揉了揉太阳穴,感到一阵头痛。 尽管他在现代社会接受过良好的工程教育,但要完全理解并实现晶体管计算机的制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系统的提示在脑海中闪现,李明远苦笑了一下。 ";看来要循序渐进,不能好高骛远。";他自言自语道, ";先从基础的无线电和雷达技术入手,为火箭炮的制导系统做准备,这才是当务之急。"; 调整了计划,李明远取出《无线通信基础》和《雷达技术入门》两本书,这是他专门从莫城带回来的技术资料。 相比晶体管技术,这两项技术更加成熟,也更容易在现有条件下实现。 ";制导火箭炮,才是真正改变战场格局的利器。";李明远喃喃自语,";有了精确制导,常规武器的杀伤力可以提高十倍不止。"; 他整夜研读这两本书,随着对内容的深入理解,脑海中的知识点逐渐连成了一个清晰的体系。 【悟性值足够,触发";悟性逆天";天赋】 【获得";初级无线通信技术";】 【获得";雷达初级技术";】 当第一缕晨光透过窗户照进实验室时,李明远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感觉自己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无线电和雷达技术有了全新的理解。 ";有了这两项技术,再结合数控系统的精密控制能力,制导火箭炮指日可待。";李明远站起身,伸了个懒腰。 活动了一下因通宵研读而僵硬的脖颈。 窗外已是晨光熹微,轧钢厂的早班工人们陆续进厂,机器轰鸣声渐次响起。 ";真是奇妙的感觉……";他低声自语,脑海中各种电磁波理论和雷达工作原理如同活了过来一般,清晰可辨。 他走到墙边的小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迅速绘制。粉笔在黑板上沙沙作响,不过十分钟,一张简易雷达系统的设计图便跃然纸上。 ";初级脉冲雷达系统……";李明远后退几步,满意地审视着自己的杰作, ";单一天线发射和接收,扫描角度120度,探测距离有限,但足够监测高空来袭的大型机群。"; 然而单纯的雷达探测只能发现敌机,要想精确打击,还需要一套完整的目标定位系统。 ";在这个没有卫星、没有计算机的年代,想要实现精确制导,最可行的方案就是……";李明远又拿起粉笔,在黑板空白处快速画出一个三角形,三个角各标记一个点, ";三角定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