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火控系统
一只山竹榴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每天一万字,五章奉上,大家的鼓励很给力,我继续加油 …… 三天后,军方紧急下达命令,调专项资金,启动新型雷达的批量生产。 同时,一批技术骨干被紧急从前线调回,开始接受新系统的培训。 李明远站在研究所的楼顶,望着远处忙碌的建设现场,心中感慨万千。 雷达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火控系统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 红星电子研究所中央大厅,一个沙盘模型占据了整个房间的中央。 沙盘上精确复制了某个边境山区的地形,包括山脉、河流、村庄和道路。 沙盘四周,是几十台电子设备和一个巨大的计算机控制台。 今天是火控系统的首次综合测试日,现场聚集了近百名专家和军方代表。 "各位同志,我们今天要展示的是全自动火力控制系统,它集成了雷达探测、计算机运算和武器控制三大模块。"李明远站在沙盘边介绍道,声音平静但充满自信。 军方代表中,坐着几位身穿将星军装的高级军官,他们神情严肃,目光灼灼地盯着沙盘。 这些人大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老将,对火控系统的作用有着切身体会。 "测试开始!"李明远一声令下,整个系统启动了。 沙盘上空,几架微型飞机模型开始按照预设轨迹"飞行",它们以不同高度和速度穿梭,不时做出急转、爬升或俯冲动作,模拟敌机的各种战术动作。 "这些'敌机'的飞行轨迹是随机生成的,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它们下一步会怎么飞。"李明远解释道。 雷达天线开始旋转,绿色荧光屏上立即显示出清晰的目标信号。 与此同时,一组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在计算机屏幕上滚动,那是系统在实时计算弹道参数。 "目标锁定,开始计算!"操作员高声报告。 沙盘周围的防空炮模型开始自动转动,炮管的俯仰角和方位角不断调整,跟随"敌机"的移动而变化。 所有这一切都在自动进行,没有任何人工干预。 从雷达捕获目标,到计算机处理数据,再到火炮瞄准,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发射!"随着操作员的口令,沙盘上的高射防空炮模型闪烁了一下,代表发射了炮弹。 几乎在同一时刻,一架"敌机"模型停止了移动,代表被击中。 "击中目标!从发现到击中,总时间0.22秒!"计时员兴奋地报告。 0.22秒! 这个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呆住了。 传统的人工火控系统,从发现目标到完成射击,至少需要4-5秒,有时甚至更长。 而在这短短的0.22秒内,新系统完成了目标探测、参数测量、弹道计算和发射指令的全过程。 "继续测试,所有目标同时机动!"李明远命令道。 沙盘上的"敌机"突然开始疯狂机动,急转弯、俯冲、爬升、甚至做出了不可思议的"眼镜蛇"机动。 这些动作在实战中几乎是防空炮的噩梦,因为人工瞄准系统根本跟不上这种快速变向。 但新型火控系统却表现得游刃有余。 雷达持续锁定所有目标,计算机实时更新弹道参数,防空炮模型的炮管平稳地跟随着目标移动,仿佛能预判它们的下一步动作。 "发射!" 几乎在同一时刻,所有"敌机"模型都停止了移动。 "全部击中!总时间0.18秒!"计时员几乎是尖叫着报告。 会场内爆发出一阵惊呼,军方代表们甚至忘记了军人的矜持,纷纷站起来围到沙盘前,想一睹这个"神奇系统"的真容。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将军,手都在发抖。 "这...这..."老将军说不出完整的话,只是不停地摇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李总工,你是怎么做到的"另一位将军问道,声音因激动而嘶哑。"人工计算最快也要3-4秒,而且精度远不如这个系统。" 李明远平静地解释:"关键在于计算机的实时运算和雷达的精确测量。我们的系统不仅能测量目标当前的位置和速度,还能预测它的下一步动作,提前做出瞄准调整。" "预测敌机动作这怎么可能!"一位技术专家难以置信地说。 "这是基于流体动力学和飞行力学的数学模型,"李明远说, "飞机的运动不是完全随机的,它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我们的系统能在千分之一秒内计算出这些约束条件,从而预判出下一步可能的动作范围。" 现场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个解释震撼了。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而是思维方式的革命性转变。 "再来一次测试,这次目标数量翻倍,且加入电子干扰。"军方代表中,一位将军突然开口。 这是个极为严苛的要求,相当于模拟最恶劣的战场环境。 李明远点点头,示意技术人员进行调整。 沙盘上,"敌机"数量增加到了十多架,同时,一种特殊的电磁波开始干扰雷达信号,让荧光屏上出现了大量杂波。 "开始测试!"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新型火控系统再次展现了惊人的性能。 雷达很快突破了干扰,锁定了所有目标;计算机几乎是瞬间完成了复杂的多目标弹道计算;防空炮模型精准地跟踪着每一个"敌机"。 "发射!" 当计时员报告"全部击中,总时间0.31秒"时,整个会场彻底沸腾了。 那位将军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李明远面前,二话不说,抓起他的手紧紧握住。 这位在战场上威名赫赫的将领,此刻眼中竟闪烁着泪光。 "李总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将军的声音有些哽咽,"如果早有这套系统,我们不会...不会损失那么多战士..." 会场内一片寂静,所有人都被这位铁血将军的情绪感染了。 那些曾经在防空前线奋战过的军官,更是感同身受。 在那些血与火的岁月里,他们眼睁睁看着敌机突破防线,却因技术限制无能为力。 李明远轻轻拍了拍将军的肩膀:"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可以创造更好的未来。" 将军深吸一口气,转身面对其他军方代表:"不需要再测试了!我现在就向上级报告,申请立即投产这套系统!!" 会后,几位将军和技术专家围着李明远,迫不及待地讨论系统的部署和使用方案。 "李总工,这套系统的部署周期有多长" "量产需要多少时间" "能同时装备多少个防空阵地" "培训操作人员需要多久" 面对接踵而至的问题,李明远一一作答,始终保持着冷静和自信。 …… 当天晚上,一份加急密报被送到了高层的案头上。报告详细描述了新型火控系统的测试结果和潜在战略价值。 第二天,一道特级命令从最高层发出:立即启动"烈火计划",全力生产和部署新型雷达与火控系统,任何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阻碍。 午夜时分,红星电子研究所的主楼依然灯火通明。 大多数研究人员已经回到宿舍休息,但李明远的办公室里依然亮着灯。 自从雷达和火控系统的成功测试后,李明远变得更加忙碌了。 "烈火计划"的启动意味着大量生产和部署工作,需要解决无数技术细节和实际问题。 但今晚,他独自一人待在办公室,面前摊开的不是火控系统的图纸,而是一叠厚厚的技术资料。 这些不是别的,正是从北极熊带回来的《飞机发动机设计》 …… 大家点点催更吧,这对我真的很重要,谢谢各位大佬,你的催更就是我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