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人心齐 稳宗祠
常龙罗少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满仓,你看,王哥都觉的很眼熟。”刘会东帮腔了两句。 “那肯定不是我一个人的错觉。” “一定练过的。” “我们都看见了。” “你就不要要狡辩了..........。” 罗正阳刚才倒茶时,轻松惬意的动作,如同欣赏艺术表演一样,被嗲嗲的几个老友看在眼里。 惊诧莫名。 刘会东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各自的见解,完全上升到一门手艺,来评判刚才的动作。 罗正阳对自己的情况,心知肚明,不好多说,只是心里默默一笑。 “空谈罢了!” 他哪里练过这玩意,只是仗着自己力气大,加上练剑习拳后的那股灵巧劲,记得几个“茶博士”的动作。 一通百通而已。 只要在生活中稍加模仿、熟悉。 亦可应用自如。 “咕隆!.......。”大口喝茶的声音。 王福清用手摸了一下已经温热的擂茶,一口气喝掉剩下的半碗。 他想再看一次罗正阳倒茶的动作。 他喝完后,招呼道。 “正阳,帮我再添一碗擂茶。” 罗正阳没有多说,也没有犹豫,走到王福清跟前,抬手间壶起茶落。 动作还是那么的轻盈灵巧,透露着轻松惬意。 “呲!........。”水流声。 “啪!......。”刘会东用力拍了一下大腿,恍然大悟的大声道。 “我知道这个动作是哪里的了。” “是川省蓉城的茶馆里面,那个专门表演倒茶手艺的倒茶人。” “对,就是那个一把茶壶玩的飞起的人。”王福清听到刘会东的提醒,他也想了起来。 “叫什么“茶博士”来着。” “我说看着怎么有一股熟悉感呢。” 一桌人相互补充提醒下,总算理清源头由来,话题越聊越偏,扯到蓉城人的喝茶生活。 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羡慕的很。 川省蓉城有着东大远近闻名的茶馆,也有遍布大街小巷的茶摊,心之向往。 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 一把紫铜长嘴大茶壶,一米见长的大壶嘴,在“茶博士”的手里能玩出各种花样,“飞天仙女”、“蛟龙探海”。 每一个去过蓉城的外地人,见过后都会惊叹连连,让其印象深刻。 各自返回家乡后口口相传。 久而久之,蓉城茶馆的传说在东大广为流传。 只要有人提起,必定心领神会。 东大人都知道,龙门阵一摆,万事皆可谈。 罗正阳听着老人们闲谈着蓉城的茶馆趣事。 他却想到人生中的那座茶馆。 茶馆还是那座茶馆,茶馆的主人却在凡尘中艰难求生,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 掌柜的精明、圆滑、善于应酬,但心地善良,客人们有的耿直、正义,落得各卖菜为生..........。 “我!...我爱........,可谁爱我啊!” “我总得活下去............人啊!” “有钱的吃............。” “莫谈国事。” 几句富有哲理的话语,道尽了人情世故,诉不尽的苦楚和凄凉。 “顾好小家,才有大家。” “大事不由己,瞎操心什么。”他心中暗暗下决心。 “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行。” “正阳哥哥,帮我也倒点擂茶。”李筠芷大声呼喊罗正阳。 .................... 喧闹过后,罗正阳帮着母亲和奶奶收拾碗筷,打扫卫生,整理堂屋里杂乱无章的桌椅,清扫地上满地的碎屑。 在他们的努力下,在慢慢的恢复整齐和干净。 “嫂子,我来帮你扫地。” 罗玲和李筠芷母女俩也加入了打扫的队伍中。 “妈妈,我也要帮哥哥扫地。”李筠芷轻声道。 她自告奋勇的拖着一把棕叶枝扫把,用力的清扫地面,扫把差不多和她一样高。 一家人齐齐上阵,很快就干净利落的收拾好。 宾客多数已经离去,只剩下几个话事人,商量明天拜师的具体章程。 “满仓,你的东西都准备好了么。”王福清打开话匣子问道。 “需要我们帮什么忙,有的话你尽管开口。 “王哥说的对,只要做得到,我们尽力帮忙。”刘会东接过话头,继续道。 “只有你开口。”他补充了一句。 “张道长还有没有其它要求” “水果......这些我都备好了。”罗满仓露出笑容,开心道。 “我给张道长准备了一个随心意红包。” “张道长没有其它要求,明天你们早点过来就行。” 罗满仓说这话的时候,在座的每个人眼里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对了,还差一个拜师帖。”罗满仓补充道。 “最好是用毛笔撰写。”他看了眼大家,希望能有主意。 “我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一个安然坐在那里,一直没有说话的老头,他颤颤巍巍的轻声道。 “写这个我在行。” “王老啊!你这是....还是不用了吧。” 王老头是村里资历最老的人,经历过风风雨雨,不知凡几,加上略通笔墨,很受常龙村的村民敬重。 王老头以前闲来无事的时候,最喜欢帮村民写个春联,讨个彩头。 张道长定居梅山建道观的事情,还是他居中协调的,是他说服常龙村的村民。 才得已让张道长,定居在常龙村。 当时年轻的张道长云游到此处,一番闲谈间,他得知张道长有归隐之心。 王老头有着旧书生的才气,但没有那套门户之见,对张道长的家国情怀,自然敬佩有加。 相谈甚欢后,随之投桃报李。 王老头开口后,大家讨论的声音顿时停止,鸦雀无声。 “咳咳!...........我来说两句。” “拜师帖的事情,我来办。吾虽老,但提得动笔墨。” “还有,明天大家都不要缺席。 “这不是一家之事,是整个常龙村的大事。” “张道长在常龙村有什么好处,就不用我给大家提醒了吧!” “正阳,你过来。”王老头拍了拍罗正阳的肩膀,郑重其事的说道。 “好好跟张道长学,等你学成归来。” “以后常龙村,就拜托你照顾。” 罗正阳这话听着有些别扭,下意识的皱了一眉头。前世记忆提醒他,这不是他该承受的事情。 他随即释然,他又不是圣人。 “有能力则帮,无能力则休谈。” 前世随着时代的发展,常龙村老一辈的离去,祖辈的一些规矩也丢的七七八八。 年轻人没心学,也不愿学。 仓禀赋而知礼仪。 没有传承,自是没落消逝。 人文风气,一变再变,难以再续。 想拜师的人找不到好师父,想教的师父收不到好徒弟。 一群人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谈详细流程。 定下具体章程后,都各自散去离开。 “终于忙完了。” 罗正阳发现,当一个村里的人心齐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着来,一件事情可以很顺利的完成。 人心齐,固江山,稳宗祠。 难怪后世沿海某些地方的祠堂保存完好。一家一姓为一村,谁也撼动不了,就算是困难时期也不行。 武装反...,不是玩笑话。 “塔...,有我林耀东在,倒不了。”他心里闪过一句话。 “除非武力...........。” “妈,姑父........我先出去看下自行车。”罗正阳给家里的人都招呼了一声。 他总算有闲暇时间,查看停在院子里的自行车了。 他对新自行车本身,谈不上有多兴奋,但因为这是父亲送给他的礼物,才是让他最高兴的原因。 自行车的好处,只是让他以后往返村镇方便了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