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灵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古风其三十七》李白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 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 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 赏析 借典故引入,凸显精诚力量 -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诗开篇连用两个典故。“燕臣恸哭”指战国时燕国臣子邹衍尽忠却被燕王囚禁,他仰天大哭,时处五月,天却降霜。“庶女号天”说的是齐国一寡妇受冤,仰天呼号,结果狂风暴雨毁坏了齐景公的宫殿。这两个典故意在表明只要精诚所至,就能感动天地,让自然为之改变,强调了忠诚与冤屈所蕴含的强大情感力量。 自比遭弃,抒发悲愤之情 - “而我竟何辜,远身金殿旁。”诗人笔锋一转,将自身遭遇与典故联系起来,感慨自己不知有何罪过,却被远远地排斥在金殿(指代朝廷)之外。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被朝廷疏远的悲愤,自己一心报国,却得不到重用,内心充满了委屈与无奈。 - “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诗人用“浮云”比喻蒙蔽圣听的奸佞小人,“紫闼”指宫廷,“白日”象征皇帝。意思是奸佞如浮云般遮蔽了宫廷,使皇帝难以洞察真相,自己如同被浮云遮挡的阳光,难以得到皇帝的青睐与重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以物喻人,叹世态炎凉 -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诗人以“明珠”自比,以“群沙”比喻小人,以“孤芳”喻自身高洁品质,以“众草”指那些庸碌之人。表明小人如同沙子般玷污明珠,庸碌之辈像杂草一样欺凌孤高的芳草,形象地描绘出贤才被埋没、高洁之士遭排挤的黑暗现实,深刻地感叹世态炎凉,抒发对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 “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诗人感慨古往今来,有多少像自己这样的贤才遭遇如此不公,只能徒然叹息,泪水沾湿衣裳也无济于事。此句将个人的悲愤扩展到历史层面,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与悲剧色彩,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典故、比喻等手法,借古伤今,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被朝廷疏远、怀才不遇的悲愤,对奸佞当道、贤才被弃的黑暗现实的批判,以及对自身高洁品质的坚守,体现了李白诗歌丰富的情感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创作背景 - 朝廷经历: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但在朝中,李白发现唐玄宗只是因其诗才而欣赏他,让他做一些在玩乐时以诗相和的工作,与他“安社稷”“济苍生”的抱负相差甚远。 - 遭受排挤:李白性格狂放不羁,得罪了一些权贵。在朝廷中,他受到高力士等权贵的排挤和诽谤,最终于天宝三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社会现实:天宝后期的唐明皇身边多是阿谀奉承之人,朝廷上下贤愚颠倒、忠奸不分,社会矛盾逐渐凸显,政治环境黑暗,有识之士难以施展才华。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李白创作《古风其三十七》的背景,促使他借古讽今,抒发内心的愤懑。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理想破灭的痛苦 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入京,却因被权贵排挤、不被重用而遭放逐,这使诗中“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借邹衍的典故,强烈地抒发了他理想破灭后的痛苦与悲愤,以邹衍含冤的遭遇自比,凸显自身的不幸。 对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奸佞当道。这让李白在诗中借古讽今,如“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直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现实政治的不满,批判了朝廷的腐朽和黑白颠倒的社会现象。 对自身才华的自信与不甘 尽管遭遇挫折,但李白对自己的才华有着高度自信,创作背景中的怀才不遇经历,使他在诗中通过“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表达出渴望遇到明主,能让自己施展才华的愿望,体现出他对现状的不甘,以及仍想有所作为的心态。 孤独与无奈之感 被赐金放还后,李白处于孤独无依的境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他报国无门。诗中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如“顾惭西子笑,沉吟为谁容”,以美人自比,抒发了无人赏识、孤独寂寞的心情,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网游竞技推荐阅读 More+
与王爷为邻

与王爷为邻

懒语
现代中医世家之女,穿越古代。家里一清二白,爹娘、哥哥善良,爷爷老实巴交,大伯残疾,大伯母是个药罐子。她接过生活重担养家糊口,却养了一大帮闲人赖在家里不走!连王..
网游 完结 81万字
金帝为名:修罗将军帝王妻

金帝为名:修罗将军帝王妻

红月舞
初遇时,她两岁,他七岁,她救了他。再遇时,他重伤垂死,她又救了他。不料仇家寻来,烧了村子,屠了伙伴,亦毁了她的--良知。那时,她六岁。六年后,她持剑归来,身后是..
网游 连载 38万字
首席白衣客卿

首席白衣客卿

乌仁图雅
农林大学生物科技专业研究生梅常卿,因一次意外降临到大乾王朝,原本身份低微,漂泊凄厉,但随着他利用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智破奇案,力擒反王,捣毁政变阴谋,安抚北疆..
网游 连载 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