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以为自己培养的是国之贤臣,没想到居然是妹夫?
龙行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果然是跟苏润有关。 赵叡怔然片刻,虽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可也很快沉稳回应道: “禀父皇,儿臣从未见过苏润,但此人好学上进,才能卓绝,且有务实之心,能造福百姓,实乃大才。” “待来日,以其为首的玉泉六子入朝,定是国之贤才。” 若非几人实在少有,何必他堂堂太子在背后苦心护航。 “吾儿评价颇高啊。” 熙和帝眸色微深。 他瞥了眼信上的苏润二字,静默几息,抛出了个大雷: “苏润可定亲了” 赵叡:…… 想想自己碧玉年华的五妹妹,素来英明神武,与熙和帝父子同心的太子殿下,瞬间明白了他父皇的打算。 父子俩交换了个眼神。 熙和帝没说话,只摆了摆手,然后将手中信件递过去。 赵叡接过信件,略过上面的礼节流程之词,一眼就看见了‘臣宋修齐’四个字。 这信正是宋修齐送来的。 信上,宋修齐将苏润黑火药配方和威力,以及他们那日做试验的情况一一说明。 然后又将玉泉六子以身为饵,前往京城,并取信姚广,欲引幕后黑手出手之事进行了解释。 最后,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隐瞒黑火药和火器的存在,查询通过姚广接触苏润的官吏,尽量诱使人来偷秘方。 正是因为信件内容机密。 宋修齐担心事情泄露,才没敢走官方驿站,而是私下派人,将信送到了瑞王赵翊府上。 又修书一封,请瑞王帮忙转交给太子。 横竖赵翊就是个游手好闲的小王爷,也不参与朝政。 送到他府邸不会引人注意。 赵叡心知宋修齐通过赵翊之手传信,定然事关重大,赶忙往下看去。 “黑火药……炸平山头……以身为饵,十月初至京城……” 看完信件,赵叡明白为什么他父皇会动了苏润的心思。 发展到极致后,足以横扫六合的火器,试问哪个皇帝能不动心呢 熙和帝缓声道: “这玉泉六子赤胆忠心,有勇有谋,为首的苏润尤甚。” “鸿然有识人之明,这很好。” 苏润尚未入朝为官,名字却已经频频传入他耳中了。 三年前,苏润还只是一个进献农具的农家学子。 他怀着惜才之心,赏赐了笔墨纸砚,又点了他大哥为官,提拔他的家世。 没想到,苏润竟然接二连三给了他这么多惊喜。 青阳府的果醋坊,水灾后的治民救灾书,战事后的三弓床弩以及如今的黑火药,乃至将来的火器。 熙和帝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 但得到如此多回报的,还是第一次。 倒真是应了那句: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赵叡对苏润知道得有限。 但有限的了解中,苏润留给他的印象确实极好的。 他镇定地思索了片刻,觉得苏润此人的确值得考虑。 毕竟。 他五妹妹赵婉今年已经十六岁了。 碍于大炎已经有两个公主远嫁他国。 所以帝后一致打算将幼女留在京城,承欢膝下。 也算是慰藉长女、次女不在身边的落寞。 可惜,从赵婉十四岁起到如今,皇后相看了不少人家,但挑挑拣拣,始终不满意。 盖因皇后跟熙和帝青梅竹马,皇帝后宫就她一个。 作为母亲,她自然希望女儿也能得一真心倾慕的良人相配。 但这个条件,在大炎达官贵族中,实在是难找。 不是嫌弃这个文采差,就是觉得那个没能力,再不然觉得家风不正,亦或者是后院不干净。 总归相看了两年,也没看出个结果来。 与此同时,外邦对大炎五公主的觊觎,亦是从未断绝。 年初以来,因着大蕃频频挑衅,周边不少小国主动求娶大炎这位仅剩的公主。 两个月前,战事最难的时候,赵婉还曾主动来找过熙和帝。 她以联姻国出兵相助为条件,表示愿意和亲,希望能尽可能减轻大炎损失,让她父皇和太子哥哥不要那么忧心国事与战事。 但熙和帝连着嫁了两个女儿,不舍得。 赵叡想到远嫁的姐妹,尤其是冤嫁的二妹,更是怎么都不愿松口,只卯足劲抓国贼,昼夜治国。 幸好他们那位镇国大将军的外祖父,以及舅舅们也争气。 自六月之后,边境战事逐渐稳定。 而三弓床弩的出现,也让赵叡真的松了口气。 赵叡在心里捋了捋思绪,衡量了一番得失,越发觉得苏润是个挺不错的人选: 才能过人,颇具文采,一心为民,最重要的是,出身不高。 想来有他们在,小妹嫁过去不会受委屈。 只要苏润没有定亲,长相过得去,这门亲事还是值得考虑的。 抱着这个想法,赵叡很快道: “儿臣这就派人,将苏家和苏润全都查一遍。”尤其他会着重查查苏润身边有什么莺莺燕燕之类的。 “查仔细些。” 事关女儿终身大事,熙和帝忍不住叮嘱,又道: “幕后那人藏得深,苏润六人以身为饵,安全问题上不可掉以轻心,你亲自安排。” “儿臣在城外有一别院,正适合他们居住。”赵叡应声:“届时,儿臣会命冷云亲自把守别院,保证一只苍蝇都飞不进去。” 只有这样,姚广才会打梁玉这种‘家贼’的主意。 “再有……来年二月便是会试,他们的学业不可荒废。” 熙和帝思索片刻,最后还是动用了心腹大臣: “让柳玉成以研制火器为名,去别院教授课业吧。” “至于火器……” “你派人帮着他们一起研制,追查之事也不要懈怠。” 熙和帝这是在给苏润的会元之位铺路了。 身为帝王,也有很多无奈,他一生勤政爱民,如今就让他留一点私心吧。 何况,苏润之才大炎少有,这样的人物,不在天家,他如何能放心 赵叡点头:“父皇放心,儿臣定然妥善安排。” 话是这么说。 但后知后觉的太子殿下,也难免有些心塞: “枉儿臣还以为自己悉心培养的是国之贤臣,没想到居然是妹夫”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 若是贤臣与驸马可兼得,他也算是不负国,不负家,两全其美了。 这么说来,世间之事…… 果然玄妙啊! 熙和帝欣赏完儿子的表情,笑着鼓励: “你放手去干吧,有父皇在,大炎还倒不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赵叡明面上不动声色,暗地里却忙得脚不沾地,紧赶慢赶,总算在宋修齐一行人入京前,将网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