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你一个天天敲打木头的,有什么资格挑剔贤臣?
龙行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下午。 就在玉泉六子跟随柳玉成教导认真读书时,瑞王赵翊兴冲冲地捧着策论,进了宫。 他心潮澎湃,连午饭都没吃。 知道太子皇兄正跟父皇在一起处理政务,赵翊循着味儿,直奔紫宸殿: “父皇!皇兄!儿臣来请功了!” 人未到声先至。 赵翊自己给自己通传,连传话太监的活都包揽了。 熙和帝远远看着在殿外广场上飞奔的小人,无奈摇头: “越长大越没规矩了……” 赵叡帮着说话:“或许佑璋真的有什么要事。” 熙和帝不可置否: 要事他只有屁事! 好歹是自己儿子,熙和帝嫌弃归嫌弃,心里也是疼爱的。 父子俩趁着赵翊没来,简单交流了儿子/弟弟近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并顺利达成一致。 只听熙和帝沉声道: “你母后已经相看了秦祭酒家的小孙女,打算早些给佑璋定亲。”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佑璋玩心过重,兴许成了家,心就定了,也能为你分担些。” “他既喜欢木工手艺,日后去工部亦可。” 可怜的秦祭酒,孙女婿入皇家就算了,连孙女也被皇室盯上了。 倒真是赔了孙女婿又折孙女! 实在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凄惨得很! 熙和帝刚说完,殿门口突然闪现出一个人影。 连射入大殿的日光,都被挡住了小半。 赵翊眉目清朗,意气风发,喜悦的声音中带着些许孺慕之情: “父皇!皇兄!” “佑璋……”熙和帝与赵叡目中不由自主染上慈爱之色,异口同声地回应,抬头看去。 然而,赵翊太过激动,没看见脚下门槛。 只见他‘啪叽’一声,斜斜摔在了地上。 紧跟着,就像是木棍被人踢了一样,骨碌碌地往殿中央滚动。 而且这木棍还会喊救命。 “佑璋!”熙和帝大惊,瞬间起身。 赵叡脸色微变,正要上前,却见赵翊滚到御案前,就自动停下了。 赵翊晕头转向地扶着地板跪起来,正好给熙和帝行了个大礼。 熙和帝/太子:…… 但赵翊尚不自知,反而扒着金黄色的御案,傻呵呵对着熙和帝笑: “父皇,您怎么在晃都有分身了!” 熙和帝正伸手去扶幼子,听到这话,手也伸不出去了。 什么分身 那叫重影! 你眼花了! 这一刻,熙和帝无比感慨: 列祖列宗说得对:立嫡立长。 谁提出的这个想法实在是集天下智慧于一身呐! 而且这条,尤其适用于他! 瞧瞧,瞧瞧。 长子批阅奏折,幼子平地骨折。 这怎么不算是嫡长子继承制的真实写照呢 “唉”顺利完成自我安慰的熙和帝,无奈吩咐许忠义:“给瑞王搬个椅子过来!” 坐着总不会摔了吧 而赵翊眩晕片刻,就恢复了理智: “父皇,儿臣是来请功的!” 他说着,便将散落在地的策论全都捡起来,然后递给了熙和帝。 “请功你居然能干正事” 熙和帝半信半疑。 但赵叡先前就收到了别院精卒禀报,当即猜出了缘由,调侃出声: “佑璋是为自己请功还是为子渊六人请功” 熙和帝当即会意,不悦道: “佑璋你去别院了真是胡闹!” 往常熙和帝一训斥,赵翊就蔫巴了。 但今日,他却仿佛找到了人生方向般,坚持道: “儿臣没有胡闹!” “儿臣今日去别院,是与子渊他们一起改进印刷术,连策论都有儿臣的功劳。” “这活字印刷术可以大大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有了这东西,大炎官民都能受益,官营印书坊可以比往常多赚两成。” “若大炎各项经营都能改进,待日积累月,我大炎必能昌盛,一统天下!” 话落,满堂寂静。 从熙和帝、太子,到许忠义等宫人,全都吃了一惊。 众人诧异的望向殿中央,仿若带光的小王爷,好像第一天认识他: 素来游手好闲,不求上进的瑞王,竟然有朝一日,谈论起国计民生来了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连熙和帝也怀疑自己耳朵听错。 他颇有些不可置信的看了眼同样惊讶的长子,这才定下神。 “佑璋,你怎么” 怎么突然变化这么大 不会鬼上身了吧 熙和帝心中惴惴,已经打算派人去僧录寺,请和尚来宫里给幼子念经了。 但赵翊后面的话就完全打散了众人的怀疑: “父皇,皇兄,儿臣今日见了子渊他们,才真正认识自己,才真正认识木艺。” “子渊他们说得对,读书治国,技艺强国。” “木艺鄙贱,但打风机、三弓床弩等物,都对大炎有益。” “儿臣不像太子皇兄一样文韬武略,但同样可用木工技艺,为百姓谋福祉,为天下定太平。” “子渊说了:不明理,天下大乱,不强国,为人所欺,二者缺一不可。” “治国平天下,儿臣自认不是那块料子,日后便与子渊他们一起富国强民,辅佐太子皇兄!” 说着,赵翊就催着熙和帝看策论: 这可是他最有成就感的一次! 熙和帝心里也清楚,什么士农工商,不过是治国手段而已。 幼子的话其实没说错,只是…… 皇家毕竟是要体面的。 不过,这些比起幼子的报国之心,不算什么。 但这话就没必要当着宫人的面说了。 挥退宫人,熙和帝在赵翊的催促下,看完了策论。 策论里,苏润将赵翊的功劳记录的清清楚楚。 得知幼子帮着改进了活字印刷术,还就官营印刷坊给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熙和帝老怀甚慰: “好!好!好!” 没想到,佑璋的报国之法,竟然是在这些地方啊! 恰赵叡在旁追问赵翊今日和苏润他们相处的过程,赵翊直言: “子渊等人实乃儿臣知音。” 见儿子对苏润评价这么高,熙和帝将策论放在御案上,将话挑明: “佑璋,苏润有才,朕有意将其招为驸马,将他许配给婉儿。” “你既有心以此道报国,日后便多去别院,时常与苏润等人相处,有益无害!” 闻言,赵翊面上表情五彩缤纷。 意外、震惊、嫌弃、欣赏等多番复杂情绪轮番呈现。 苏润给他的印象很好,片刻后,赵翊‘艰难’点头: “既然父皇有此心,那儿臣就勉强同意子渊当妹夫了!” “虽然说子渊不会木匠活,但他有很多想法,对大炎颇有贡献,儿臣不会反对的!” 赵叡笑着打趣: “你一个天天敲打木头的,有什么资格挑剔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