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击长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仁宗二十年春,紫禁城东侧,一座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宏伟建筑拔地而起。这便是朱雄英倾注心血打造的"万国阁",大明帝国汇聚全球智慧的殿堂。 建筑外观保持了中国传统宫殿的基本轮廓,飞檐翘角,金砖碧瓦,庄重威严;然而细看之下,又能发现诸多西方建筑元素的巧妙融入:立柱采用了古希腊多立克柱式,窗户则是哥特式的尖拱造型,既保持了大明皇家建筑的威仪,又彰显了开放包容的胸怀。 万国阁的诞生,源于朱雄英一次偶然的读书体悟。 那是在两年前的一个秋日,朱雄英在御书房研读《周礼》,读到"太宰掌建邦之六典"一段时,忽有所悟。他放下书卷,踱步至窗前,望着庭院中飘落的秋叶,若有所思。 "守仁,你可知我大明为何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改革虽有成效,却总感缺少系统性"朱雄英突然问道。 王守仁思索片刻,答道:"或许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模仿西方的技术,却未能真正掌握其背后的理论体系。" "正是如此!"朱雄英转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技术易得,理论难求。我们需要系统地研习各国智慧,汇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我决定建立一座'万国阁',广纳天下智慧!" 就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开始实施。朱雄英派出数十支特使,分赴欧洲、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不计代价地搜集各国政治、经济、法律、哲学、科技等领域的典籍。同时,从各地招募精通外语的人才,组建庞大的翻译团队,将这些外文典籍译为汉文。 两年后,万国阁终于落成。开馆之日,朱雄英亲自为万国阁题字:"集世界智慧于一室,成中华伟业于千秋。" 万国阁内部宽敞明亮,书架层层叠叠,直达天花板。数万卷典籍按十六个门类整齐排列: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哲学、医学、农学、工艺、建筑、音乐、绘画、文学、宗教、语言。每本书都有详细的分类编号,方便查找。 阁内还设有专门的阅读区域,大小不一的圆桌周围摆放着舒适的椅子,供学者们研读讨论。更具匠心的是,每个主题区域都有相应的壁画和装饰,比如天文区天花板上绘有精确的星图,政治区墙上挂着各国政体结构图,创造出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百川汇海,万学归宗。这万国阁,当为我大明智慧之源、变革之本。"朱雄英在揭幕仪式上如是说。 自万国阁建成之日起,朱雄英几乎每日清晨都会在此处研读两个时辰。他尤为关注政治、经济和法律类着作,亲自参与翻译并撰写批注。《西方政体考》《市场经济原理》《罗马法学概要》等重要着作都留有他的笔迹。 一日清晨,朱雄英正在研读一本西班牙的航海志。突然,他眉头一皱,连忙翻阅其他几本航海类着作进行比对。 "来人,立即宣水师提督入宫!"朱雄英放下书籍,沉声道。 水师提督杨定一接到召见,匆忙赶来。还未等他行礼,朱雄英便开门见山:"杨爱卿,我大明水师的主力战船龙骨结构可有改进" 杨定一一愣:"回陛下,我军战船龙骨结构沿用祖制,坚固可靠。" 朱雄英将几本航海书推到他面前:"你看看这里记载的西班牙、葡萄牙战船龙骨结构,比我们的更能抵御风浪和炮击。尤其是这种'井字形龙骨'设计,能大大增强船体强度。" 杨定一仔细查看后,面露惊讶:"陛下慧眼如炬!此种结构确实优于我军现用设计。微臣立即组织工匠研究改进!" 朱雄英点头:"记住,明者因时而变,智者随事而制。我大明当取天下之长,补自身之短,方能永立不败之地。" 此事之后,万国阁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渐渐成为朝中重臣必争之地。朱雄英下令各部院每月须派官员轮值到万国阁学习,将新知识带回运用于各自职责。 礼部尚书张居正在研习西方外交制度后,提出改革大明使节制度的建议;工部侍郎宋应星研读西方建筑学着作,改进了桥梁工程技术;兵部郎中戚继光从军事着作中汲取灵感,创新火器战术。万国阁成为了大明变革的思想源泉。 万国阁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文化交流的平台。朱雄英常邀请来访的外国使节和学者到此交流。一位葡萄牙航海家惊叹道:"大明皇帝的藏书比我们国王还要丰富!在欧洲,能拥有如此多典籍的,恐怕只有教皇和少数大学图书馆了。" 一天,朱雄英与王守仁、李衡在万国阁的哲学区域讨论"自然法则"与"人为制度"的关系。三人各抒己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自然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如万有引力、生老病死;而人为制度则是人类基于理性和需求创造的,如国家、法律。"李衡引用西方哲学观点道。 王守仁思索道:"中国传统讲究'天人合一',自然法则与人为制度应相互呼应、彼此融合。譬如'三纲五常',既是人伦秩序,也符合自然规律。" 朱雄英沉吟片刻,综合二人观点:"我以为,优秀的制度应当既符合自然规律,又满足人类需求。就如同治水,既要顺应水性,又要为民造福。我大明当建立这样的制度:根植于中华传统,吸收世界智慧,既合乎天道,又利于人心。" 听闻此言,王守仁和李衡皆肃然起敬。朱雄英所言,正是"明君之道"的精髓。 春,江南大地烟雨蒙蒙,细雨如丝,笼罩着如画的水乡。 一支不起眼的商队沿着大运河缓缓南下,十余人,三艘船,装载着各色布匹、茶叶和瓷器。若有行人驻足观望,大概不会对这支再普通不过的商队多看一眼。队伍中央那位身着粗布衣、面容黝黑的中年商人,看上去与千千万万的江南商贾别无二致——谁能想到,他竟是大明帝国的统治者,朱雄英。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我只是夫子

我只是夫子

吴启冥
大学生孟海作为一个文科生,穿越到架空的朝代……秦。制作香皂,不会。研发香水,不会。搞个火药大炮,更不会。就看甚至连海水提纯都不会孟海,如何玩转大秦。我只是夫子,为何舌战群吏。我只是夫子,为啥要带兵打仗。我只是夫子,不会抄家也不会惹事
军史 连载 284万字
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

穿到乱世我有拼夕夕打仗从不缺

花道1975
在科技时代我是一名成功的电商,在乱世我是农家子,当两个世界突然发生交集时,我的人生开始变得精彩!
军史 连载 49万字
重生九零小商女

重生九零小商女

捆月
重生了?那就是说她需要从六年级开始,重新打怪升级?那就是说她要从这胖乎乎的五短身材,一点点长大?但面对这个鸡飞狗跳的家,她该怎么办?等等!还有这个上辈子连累她..
军史 连载 43万字
民国黑旗军

民国黑旗军

皖东老树
1912年9月,广西钦州,田梦雪对刘永福说:“狄先生希望组建一支军队,收复满清在北方的失地,外东北、外西北,还有台湾,这支军队的旗帜将是一面黑旗,他要告诉世人,黑旗军没有灭亡,必将重现昔日的辉煌!”现代人狄雄穿越到民国1912年的北京后,利用现代知识、经商办厂,组建武装,狄雄的梦想是利用俄国内战的机会收复外东北和外西北。但他的公司在商战竞争中得罪了日本黑龙会,遭到黑龙会、北洋政府的联合打压,公司被
军史 连载 47万字
老公大人,别贪欢

老公大人,别贪欢

春果
军史 连载 8万字
风起云涌山海经

风起云涌山海经

为何归去
从来没人关注的古书山海经,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响马家族陈怀东,手握山海印,掌山控海,为你讲述山海经的那些故事。
军史 连载 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