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打地基
宿言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川其实不知道该如何说服廖长春,只是借着近段时间,廖长春对他的信任度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所以才打算把一些想法说出来。如果等房子盖好再说的话,时机便错过了。 “去农场的时候,看到那么多土地,心里其实很激动的。” 林川说道:“咱们国家那么多人口,要吃饱肚子,真的是太难了。可咱们为什么要垦荒,为什么要花那么大力气种地,不就是为了多收粮食,少饿肚子吗” “你说的对。”廖长春点头道:“可那跟打井有什么关系咱们这儿有河,也不缺水。” “社长,现在是不缺水。”林川说道:“可能是我们当兵的人的习惯吧,军人不打无准备之仗,咱们当兵的时候,都会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把各种可能都想到。兵法也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咱们这么多耕地,有河水浇灌是好事,可万一呢” “万一”廖长春犹豫了一下。 “我只是说万一,社长……”林川深吸了一口气:“万一来了旱灾,河水干了,怎么办” “河水怎么可能会干呢”廖长春笑道。 “万事皆有可能!”林川说道:“总得有个后手准备吧比如打几口井,有了井水,就算河水干了,咱们也能有水灌溉庄稼,起码能保证收成,不至于饿肚子。” “为什么是打井,而不是修水库”廖长春反问道。 “如果真来旱灾,水库的水也会干。” 林川解释道:“咱们这儿地下水还没有开发,打井比修建水库耗费的成本要低很多……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水库该修还是要修的,这两者并不冲突,多一份保障总是好的。” “地下水……开发成本”廖长春听的一头雾水:“你说的啥词儿我咋没听明白呢” 林川差点冒出一头冷汗。 心里暗怪自己刚才说得太急,一时口不择言,用了一些这个时代不太常用的词汇。 “反正就是……耕地就跟阵地一样,咱们要守好耕地的收成,就得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好!林川,我很欣赏你这种想法!” 廖长春赞赏道:“咱们高级屯啊,大伙都是农民出身,很多事儿呢看不长远,这也是我欣赏你的地方,你和别人不一样,脑子活,想得多,好!好!好!” 林川算是想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个人的命运与集体、社会紧紧相连,就像藤蔓缠绕着大树,无法分割。 除非他能让全屯的人都过上舒坦的日子,否则,若他只顾姥姥小家的富足,而不顾及周围人的生活,必然会招致他人的嫉妒与不满。 哪怕他林川有天大的本事,也逃不掉被扣帽子的结局。 所以,要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帮助那些自己牵挂的人,就必须融入“集体”这个大家庭,甚至要主动出击,将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紧密地捆绑在一起。 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众人的支持与信任。 也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集体的康庄大道。 …… 打井的想法撂给廖长春之后,林川就把这事儿给抛到脑后了。 从刘三炮那儿传来消息,盖砖瓦房需要的条子都批完了,跟砖窑那边也已经沟通好,排上了生产计划,过几天就能给送到屯里。 听到这消息,林川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终于能盖一间属于自己的砖瓦房了。 盖房子的宅基地就在狍子场旁边,是一块相对平整的空地。 光是清场子就花了大半天的时间。 地上满是丛生的杂草,高的几乎能没过膝盖,其间还夹杂着不少枯枝败叶和大大小小的石块。 林川和屯民们一起清理着,遇到那些扎根极深的杂草,大家就用锄头一点点地刨,将其连根拔起。清理石块时,几个人合力,有的用撬棍撬,有的用绳子拉,将那些或大或小的石块从地里移开,搬到一旁。 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滴落在脚下的土地上。 清完场子以后就是放线。牛百岁用石灰粉掺了锅底灰,沿着麻绳弹出一道黑线,框出来地基的轮廓,如果站在高处的话,也能依稀看出来房子的大小。 接下来的挖沟才是硬仗。 十几个壮劳力拿着镐头沿着线往地下刨,地面冻得梆硬,镐头抡圆了砸下去,才能砸出一道浅坑。青壮年们轮班上阵,棉袄甩在一边,脊梁上结着盐霜。 就这样一镐一镐地往下挖,碰到硬土块,就用镐头使劲儿敲碎,再用铁锹铲出来。 等挖到活土层就省劲了,进度开始快了起来。 地基可是房子的关键,一点儿都马虎不得,按照屯里老人的经验,起码要挖一尺半到两尺。 牛百岁用绳索在坑底拉出纵横交错的直线,确定地基的位置和尺寸。 “这线可不能拉歪了,不然地基就打偏了,房子可就不结实了。” 他一边拉着线,一边叮嘱旁边帮忙的周铁栓。 年轻人认真地点点头,眼睛紧紧盯着牛百岁手中的绳索,生怕出现一丝差错。 “来,大家喝点水,歇口气!” 妇女们提着装满水的大桶和大碗,来到了施工现场。 男人们接过水,大口大口地喝着,温热的水顺着喉咙流下,驱散了身体的疲惫。 河套子捡来的鹅卵石,个个有拳头大,铺之前得拿铁锤砸成核桃块。 碎石头铺满一拃厚,泼上两桶井水,六个汉子抬着二百斤的石夯登场。 夯锤是百年柏木做的,底下包着生铁头,八股麻绳拴在四面。 “起夯喽——” 牛百岁吼一嗓子。夯锤离地三尺高。 “嘿哟!” 众人应声发力,夯锤砸在碎石上,火星混着泥点子乱飞。 “二夯!” “嘿哟!” 除了打地基,还得准备木材和土坯等其他材料。 木材是廖长春跟上头申请的指标,在附近的林子挑的合适的树木,几个人合力把树锯倒,再把树枝砍掉,将树干截成合适的长度。然后,大伙齐心协力,用绳子把树干捆好,有的用肩膀扛,有的用扁担挑,把木材场运到宅基地旁。 土坯是用稻草和着泥巴做成的,用来砌房子的一些非承重部位。妇女们也没闲着,她们把稻草一把把地整理好,再和着和好的泥巴,使劲儿搅拌,然后用模具做成土坯,放在太阳下晒干。 没过几天,一辆辆牛车缓缓驶进屯里,车上满载着码放整齐的砖头和瓦片,在众人的期待中,盖房的关键材料终于到了。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帮忙卸砖。 “都来搭把手啊!”刘三炮站在牛车旁,扯着嗓子喊道。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一马当先,两人一组,小心翼翼地将砖头从车上搬下,再整齐地码放在宅基地旁。妇女们也不甘示弱,她们有的帮忙递砖,有的在一旁维持秩序,确保卸砖过程安全有序。孩子们则在一旁兴奋地跑来跑去,虽然帮不上什么大忙,但他们欢快的笑声为这忙碌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轻松的氛围。 周来顺扛着一口大铁锅,从家里走了出来。 身后跟着王红英,还有周铁蛋和周秀兰,几个人手里都拿着盆子案板什么的。 “来顺哥,这是要干啥”林川迎了上去。 “你嫂子跟人借了点肉票,买了五斤羊杂,给大家熬羊杂汤喝!” 周来顺把大铁锅放在地上,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笑道。 “哎呀嫂子,你干嘛跟人借肉票啊” 林川心头一阵暖意涌上来:“廖社长说了,给大伙都算工分的,不用管饭……” “大兄弟,你别管了。” 王红英把手里装羊杂的盆子塞在他怀里:“盖新房哪能不管饭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对他们好点儿,他们念你的好,多花一分心思,房子住的也踏实不是” “可是……” “别可是了,磨磨唧唧的……” 王红英不理他,冲着忙碌的人群喊道:“大伙儿辛苦了啊,一会儿喝羊杂汤暖暖身子啊——” “哎呀!羊杂汤啊敞亮——” “来顺,破费了啊——” “有没有油饼子啊” “李满仓你个馋鬼,让王寡妇给你做饼子去!” “对!王寡妇贴的油饼子最好吃!” “别吵吵!你们想吃吗想吃我就给你们烙!” “哎呀谢谢王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