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铁火淬金
宿言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晨雾还没散尽,五米高的炉体已在晨曦中吞吐白汽。 林川摸了摸炉体外壳用耐火黏土夯实的砖墙。 陈和平忍不住嘀咕了一声:“这比马家沟糊着草泥的土炉子结实多了。” 林川心里忍不住笑。 还好之前建的三个土炉子也拆了,不然的话,都不好意思嘲笑马家沟。 军垦农场运来的十匹马力柴油鼓风机,此刻正在炉后突突作响,比人拉风箱强出十里地。 炉前,十几个后生正忙着整理工具。 赵四海把枣木推杆整齐地码在墙根,每根推杆上都用红漆标着刻度。 这是照着老魏师傅教的法子做的。 林川还没正式招募炼钢工人,他已经提前预定了一个名额。 这也是林川的意思。 兴许也是老爹的意思。 陈和平站在一旁,手里攥着那本油印的《土法炼钢手册》。 书页边角已经被他翻得起了毛边。 “还拿着这个揍啥” 老魏看了一眼,冲远处喊道:“准备上料!” 他的唐山腔带着金属质感,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四个小伙推着矿车小跑过来,车斗里赭褐色的矿石在晨光下泛着铁锈红。 陈和平眼瞅着技术员把高温计对准观测孔,心里不由得一阵紧张。 炉前空地上乌泱泱挤着全屯老少。 王寡妇挎着柳条筐,也想进去帮忙送料,被戴藤编安全帽的小年轻劝住: “大婶,咱这料都有数的,不用帮忙。” “有数咋说呀” “得按三筐矿石配一筐焦炭。” 一番话让上官屯的糙汉子们直挠头。 那天晚上,他们可是忙忙叨叨,见着什么烧什么,哪有那么多讲究 林川接过老魏递来的送风记录本,牛皮纸封面上还印着“红星钢铁三车间”的红戳。 他特意看了眼气压表,表盘上的洋码子刻度线稳稳指着位置。 “开闸,送风!” 老魏一声令下,柴油机突然轰鸣起来。 人群发出一片惊呼,不少人捂住了耳朵。 都是乡下人,谁见过这么大的阵仗 四个铁皮焊的进风口正均匀喷着热气,不像之前的土炉子,冒着呛人的黑烟。 老魏戴着劳保手套,熟练地调节着风门:“看见没这风压得稳,火苗子才齐整。” 他特意让大家凑近了看,手把手教他们辨认正常燃烧的火色。 “三百度,好,下料!”老魏的铜哨吹得震天响。 矿车往装料口倾倒,褐铁矿、焦炭、石灰石按着老魏定的比例:三比一比一,一铲一铲往里倒。技术员带着人抡起枣木推杆,把料面夯得瓷实实,每一下都要用上全身的力气。 半个小时后,炉温升到四百五十度,老魏开始讲解料层变化:“看见没焦炭开始发红了,这是正常现象。” 等到炉温突破五百度,料层开始轻微下陷。 每个步骤,都手把手来教,什么时候教会了整个流程,什么时候再回去。 这是林川跟赵铁军定好的。 林川盯着高温计里的橘红色光斑,六百五十度时,老魏突然扬手:“添萤石!” 两个小伙子赶紧把紫汪汪的矿石末子撒进去,人群里响起“啧啧”声。 林川注意到,萤石粉一撒下去,炉膛里的火苗立刻变得透亮起来。 老魏开始检查铁水沟的坡度,指挥人用耐火泥修补裂缝。 当炉口窜出第一簇金苗子,整个场上只能听见热风管道的嘶嘶响。 林川感觉后槽牙咬得发酸,后背早被汗洇出盐渍。 他想起赵铁军说的:“咱们要炼,就炼能造铧犁的钢!” “准备接铁!”老魏的大嗓门差点喊劈叉。 铸铁溜槽缓缓放下时,几百双眼睛跟着移动。 陈和平合上了手册,两只手开始哆嗦了起来。 林川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接下来的一刻钟,将决定上官屯的未来。 突然,一道金泉从炉口喷涌而出,铁水沟霎时亮如白昼。 铁水裹挟着金红色的火苗,在铸铁溜槽里奔流,溅起的火星子划出璀璨的弧线。 人群炸了锅似的欢呼,几个老汉把毡帽抛得老高。 王寡妇扯着嗓子喊:“老天爷啊,这铁能烧成粥一样” 老魏抄起三米长的铁勺,钢水在勺里翻涌着金浪。 他熟练地把铁水倾入准备好的砂模,钢水在模子里慢慢凝固,表面泛起细密的银灰色纹路。 老魏掏出随身的老花镜,对着日光仔细端详:“看这断口,细密得跟小米粒似的,好,好,好!” 会计已经捧着试铁用的榔头等在旁边。 老魏用铁钳夹起一块拳头大的钢锭,浸入旁边的水槽。 “嗤啦”一声,白汽腾起三尺高。 淬火后的钢锭泛着青灰色的金属光泽,会计抡起榔头就是一下。 “铛——” 清脆的金属撞击声在晒谷场上空回荡,简直比戏曲儿还好听。 钢锭在青石板上蹦了两下,表面连个白印子都没留下。 老魏接过榔头,对准钢锭边缘又是一记重击。 “咔”的一声,钢锭应声而断,露出贝壳纹状的断面。 “忒好看咧!” 老魏激动得唐山腔都冒出来了:“这断纹齐整,没砂眼没气孔,打三斤重的镰刀头管保不卷刃!” “真的啊”陈和平眼泪都快下来了。 老魏又取来块钢锭,用磨刀石蹭出巴掌大的光面,从帆布包里摸出瓶蓝墨水。 这也是测试钢质量的方法,往光面上滴几滴,墨水要是能均匀晕开就是好钢。 蓝汪汪的液体滴上去,果然顺着金属纹路铺成张蜘蛛网。 围观的汉子们齐声喝彩。 陈和平已经拿出《土法炼钢手册》,照着上面的“四看诀”逐条比对:一看断口、二听声响、三试硬度、四查纹路。 他的手忍不住拍了拍大腿:“哎呀我的娘啊!优等!优等钢!!!” “哈哈啊哈,这钢啊……”老魏把钢锭往青石板上重重一磕,迸出的火星子溅出好远:“不光能打镰刀,造双铧犁的犁尖子也够硬实!” 他已经掏出了红星农场颁发的《优质钢认证本》,在“上官屯生产大队”后面盖上红章。 这章子盖下去,意味着公社的农具订单就稳了。 “老魏大哥,按这个水平,一天能产多少”林川开口问道。 “照这个火候啊……” 老魏摘下被熏黑的劳保镜,在裤腿上蹭了蹭:“保底日出八百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