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移苗并丘
宿言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移苗并丘,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亩地上的苗,并在一亩地里。 按照南方的经验,移苗并丘的地点,需要通风好、光照足、灌溉方便。 上官屯大队会议决定,在屯头的新井西北的一处高地,重新开垦出一亩试验田来。 二十亩麦田的拔苗工作,由张文书亲自负责指挥,全屯劳动力上阵拔苗。 拔起的苗要去除下部的叶片,这项工作,由陈小芹领导全屯的妇女孩子来完成。 清晨,雾气还未散尽,屯东的麦田里已经热闹起来。 张文书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攥着公社发下来的《移苗并丘技术手册》,扯着嗓子指挥着:“拔苗要带土坨,不能伤了根!根断了,麦穗就废了!” 二十亩麦田里,麦苗已经抽穗,麦穗沉甸甸地垂着头,麦粒饱满得几乎要撑破外壳。 男人们弯着腰,手里攥着麦穗,小心翼翼地用铁锹从根部挖起,尽量带着一块土坨。 麦苗的根系像蜘蛛网一样缠绕在土块里,稍微用力过猛,就会扯断。 李满仓蹲在地头,皱着眉头看着手里的麦穗,嘴里嘟囔着:“这麦穗都快熟了,拔了再种,还能活还挤着种,这不是胡闹吗……” 另一边,陈小芹带着全屯的妇女和孩子,围坐在空地上。 她手里拿着一把锋利的镰刀,示范着如何去除麦苗下部的叶片:“叶子要贴着茎秆割,不能留茬,不然移栽后容易烂根。” 妇女们围成一圈,手里攥着麦穗,小心翼翼地照着做。 孩子们则在一旁帮忙整理割好的麦穗,偶尔有调皮的孩子把麦穗当成鞭子甩来甩去,惹得大人们一阵笑骂。 “小芹,这麦穗都快熟了,割了叶子,还挤着种,还能活吗”一个年轻媳妇怯生生地问道。 陈小芹抬起头,擦了擦额头的汗,勉强笑了笑:“公社说了,只要按技术手册来,麦穗就能活。” “听说陈大爷病了,就是让专家给气的。”另一个媳妇儿嘀咕道。 陈小芹听到这句话,手中的镰刀顿了顿,眼神有些闪躲。 她低头继续割着麦苗的叶片,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我大爷那是老毛病犯了,跟专家没关系。” 周围的妇女们互相交换了个眼神,谁也没再说话,但手里的动作明显慢了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只有镰刀割叶的“嚓嚓”声和孩子们偶尔的嬉闹声打破沉默。 “小芹,我听说南边有个村子,也是这么移苗并丘的,结果苗子全死了。”一个年纪稍大的妇女压低声音说道,手里的麦穗被她攥得紧紧的,麦粒都快从穗子里挤出来了。 陈小芹抬起头,看了看四周,确认张文书不在附近,才低声说道:“别瞎说,那是他们没按技术手册来。咱们得相信公社。” “可这麦穗都快熟了,割了叶子还挤着种,这不是糟蹋粮食吗”另一个妇女忍不住抱怨道,声音里带着几分心疼,“这可是咱们辛辛苦苦种了大半年的麦子啊!” 陈小芹咬了咬嘴唇,手里的镰刀不自觉地加快了速度:“别说了,干活吧。公社说了,这是为了放卫星,为了咱们上官屯争光。” 修剪过的麦子,被整整齐齐捆在一起,装进箩筐。 高地上,新开垦的试验田已经平整完毕。 丁大山带着几个壮劳力,用铁锹和耙子把地翻得松软,又撒了一层厚厚的草木灰。然后扛着一块写着“亩产万斤试验田”的木牌,重重地插在地头,木牌上的红漆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麦穗来了!麦穗来了!”远处传来喊声。 男人们挑着扁担,把麦穗运到了试验田。 张文书站在田埂上,手里拿着尺子,指挥着栽苗的间距: “紧紧地挨着种,挤着种在一起,一亩地要栽二十亩的苗!” 男人们弯着腰,把带土坨的麦穗一株株栽进地里。 麦穗挤得密密麻麻,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不行啊,麦穗太重了,全都朝一边倒!”地里有人喊道。 “倒”张文书一愣:“倒就用手扶着,多下去几个人,肩并肩挨着!” 他也不懂种地,站在边上瞎指挥。 林川扁担放下来,实在看不过去,走到陈和平旁边,低声道:“派人去找根长木棍,在两边拦着。” 陈和平眼睛一亮,朝林川投去感激的目光,赶紧安排人手。 没多久,木棍找来了。 只是没有那么长的棍子,把两根木棍绑在一起,才够长。 下地一试,果然能拦住倒伏的麦穗。 有了棍子的帮忙,种地的速度快了许多。 可二十亩地的麦穗,一棵棵种下去,也是极其耗费体力。 上百个壮劳力轮番上阵,从清晨到日暮,又从夜幕到天明,直到第二天上午,才终于把一亩地全部种完。 太阳升到头顶,炽热的光线洒在试验田里,密密麻麻的麦穗挤得密不透风,远远看去,像是一片金黄色的地毯,沉甸甸的麦穗几乎要压弯了茎秆。 “余记者,来来来!” 张文书满脸红光,拉着从《农垦报》专门赶来的余振,快步走到试验田边。他手里攥着公社发下来的《移苗并丘技术手册》,脸上堆满了笑容:“作为公社里的万亩试验田排头兵,咱们得好好报道一下,给全国做个榜样!” 余振推了推眼镜,手里的相机已经对准了试验田。 张文书从旁边人手里接过早就备好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了麦穗上。 鸡蛋稳稳地停在麦穗顶端,纹丝不动。 “看看!密密实实,连鸡蛋都掉不下去!”张文书笑得合不拢嘴,脸上的皱纹都挤成了一团,“再来个两三岁的孩子,让大家亲眼看看咱们试验田的成果!” 一个妇女抱着孩子走了过来,张文书一把接过孩子,轻轻放在了麦穗上。孩子咯咯笑着,麦穗微微晃动,却没有下沉。 “看看!孩子都沉不下去!”张文书拍起手来,声音里带着几分得意,“乡亲们,我宣布,咱们的万斤试验田移苗并丘,圆满成功!” 周围的群众也跟着鼓起掌来,掌声稀稀拉拉,却足够响亮。 余振的相机“喀嚓喀嚓”地响着。 张文书站在田埂上,叉着腰,满意地点点头:“大家辛苦了!等秋收打了万斤粮,咱们上官屯就是全县的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