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东海县无限制格斗赛。
幼妻李云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2036年8月3日长安皇宫 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进寝殿,李世明却罕见地未出现在太极殿的朝会上。这位大唐皇帝正仰卧在龙榻上,鼾声如雷,连贴身太监都只敢隔着三重纱帘轻声唤道:"陛下……已过辰时了……" ——连续半年的战争,让他亲身体验了一把"隋炀帝征高句丽"的憋屈。六十万阵亡将士的名册堆满偏殿,轻重伤员挤爆了沿途医馆。更讽刺的是,东北联军仅用二十七万伤亡就扛住了大唐的钢铁洪流,活像当年芬兰用雪地游击战拖垮苏联红军。 "滚!"李世明突然抓起玉枕砸向纱帘,"朕连后宫的门往哪开都不知道……"翻个身又沉沉睡去,龙袍下露出半截淤青的胳膊——昨夜他竟偷偷去了东海县冲突现场。 …… 山东-江苏交界东海县冲突现场 停战协定签署后的第七天,边界线两侧已垒起半人高的沙袋墙。大唐边军提着包铁警棍来回踱步,东北联军则用防爆盾牌拍击地面,沉闷的撞击声惊飞芦苇荡里的水鸟。 "唐狗!没胆子开枪是吧"联军壮汉王铁柱抡起缠满麻绳的长棍,棍头还钉着几枚生锈铁钉,"老子这根'狼牙棒',专治软骨病!" 对岸校尉张德彪反手将警棍甩得呼呼作响:"东北蛮子就会耍嘴皮子!"突然压低声音对副手道:"看见没他们盾牌上那道裂痕——待会专攻那里!" 没有枪炮,没有导弹。双方军官早达成默契: 1. 人数限制:各出300人,多一个算违约 2. 武器禁令:禁用刀刃、弓弩,违者军法处置 3. 军官守则:只准骂街不准下场——毕竟"大将不可轻动" "列阵!"随着哨响,六百条汉子轰然相撞。 …… 东北联军采用"维京盾墙"战术: 前排半蹲抵盾,缝隙间刺出长棍 中排踩着战友膝盖跃起,专砸天灵盖 后排拎着灌沙麻袋,见缝就砸人脚趾 大唐边军则活用警械技巧: 三人一组背靠背,警棍绞住长棍反关节 防爆盾斜45度撞击,专挑下盘不稳者 暗藏石灰粉的布包,近身就扬人眼睛 "啊!"王柱突然惨叫——张德的警棍精准捅进盾牌裂缝,碎木碴扎进他小臂。鲜血刚渗出来就被冻成冰碴,零下二十度的寒风把伤口冻得发白。 "撤!换二队!"联军阵中响起唢呐声,三十名披熊皮的壮汉踩着冰橇滑入战场。这是长白山猎户组成的奇兵,冰橇刀刃在阳光下泛着蓝光。 …… 哈尔滨指挥部 郑安宙盯着察打一体无人机传回的画面,突然拍碎茶碗:"好!打得好!" 林周推着眼镜分析数据:"根据《停战协定》第13条,冷兵器冲突不触发违约条款。"他调出气象图补充:"今夜寒潮来袭,建议给前线送乌拉草鞋垫。" 周勇往嘴里扔了颗炒黄豆:"要不下回让他们上刺刀反正不算热兵器……" 长安军机处 尉迟雄把战报摔在沙盘上:"陛下,这是挑衅!" 刚睡醒的李世明披着单衣走来,突然指着画面里一个捂眼睛的唐军:"这兵演技太差!石灰粉哪能真撒"抓起朱笔批注:"赏此兵三十军棍——演戏要演全套!" …… 临时医帐里,军医老孙头正给骨折的士兵正骨。 "咔嚓!" "嗷——!"小兵疼得咬断嘴里木棍。 老孙头往伤腿泼了瓢烧酒:"算你运气!要是热兵器时代,这条腿早炸飞了!"突然压低声音:"知道为啥让咱们用棍子打" 小兵摇头。 "上头要练巷战呐!"老孙头系紧夹板,"等开春雪化了,长安城里见真章!" 帐外传来此起彼伏的惨叫——今天"战果"统计如下: 骨折:大唐42人,联军38人 脑震荡:大唐17人,联军23人 骂街导致声带撕裂:双方军官各3人 …… 夜幕降临时,李世明终于踏进久违的椒房殿。 贵妃抚着他肩头淤青:"陛下这是……" "摔的。"皇帝抓起鎏金酒壶猛灌,"爱妃啊,你说——"他突然指向东北方向:"郑安宙这会儿在干啥" 哈尔滨指挥部里,郑安宙正把乌拉草塞进战靴:"传令!明日停战休整,给唐军送五十车冻梨——就说老子请他们润润嗓子!" 千里之外的战线上,雪花渐渐掩埋了血迹。这场荒唐的"棍棒战争",不过是两个巨鳄在冰层下的第一次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