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岁月是把杀猪刀,谁都逃脱不了
弥音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皇帝下旨让誉王带家眷回京后,太后便日日盼着能早点见到小儿子一家。 这日,得知誉王爷一家的马车已经就要进京了,皇后也特意来到了慈宁宫,陪太后一起等着。 太后心中欢喜,摆弄着自己养的几盆牡丹花。 见花长得好,心情越发不错。 她跟一旁的皇后道:“前几日,皇帝还同哀家说起了太安的婚事,你来猜猜,他意属谁” 皇后眉头都未挑一下,不愿猜这种事。 她也不愿关心与杨贵妃有关的一切。 太后看她这模样,原本的好心情都不美了。 “你是皇后,皇子公主的婚事原该你来拿主意,结果你倒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皇后一脸认真。 “又不是本宫的女儿,横竖有姑母压着,杨贵妃母女翻不出什么浪花。” 太后气道:“皇宫都要被她们母女翻了个天了,还不见浪花现在是有哀家活着压一压,等哀家入土了呢谁来帮你压!” 皇后一愣,好一会,都没从这句话中回过神来。 她看着两鬓斑白的姑母,心中一时涌出无法言说的茫然和害怕。 不知不觉间,她都已经在这皇宫中蹉跎了大半辈子,姑母也已经老了。 是人都会死,等姑母去了,她又要如何在这宫里活下去呢 光想想,便知是无趣又冗长的余生。 这些年,有姑母一直罩着她,她甚至都没有好好想过,自己有没有能力在这皇宫中活下去。 对于皇帝,她从年少无知时的心生爱慕,到后面彻底麻木心死,再到现在的两看相厌。 她早就对皇帝不抱任何期待了,所以也不奢望他能保她余生平平安安。 她的女儿也早已出嫁,思来想去,好像只有太子,才能保她的余生。 想明白后,她又不担心了。 实际上,皇后从未担心过自己这条命。 活着或是死了,于她并没有什么太大区别。 太后看着她出神的模样,将她的神志拉了回来。 “太安的婚事,你要是放着不管,那她嫁的驸马,定会压你女儿一头,你甘心吗” 皇后抿了抿唇,自然不甘心。 她的女儿,是这天下最尊贵的长公主。 一个妾生的女儿,还想压她女儿一头 门都没有! 太后趁机道:“这驸马人选,你去同皇帝说说,就说哀家觉得承德侯世子顾辞就不错。” 皇帝其实意属武定侯世子齐宗易。 但武定侯是手握重兵的侯爷,太后自然不希望给杨贵妃添这等助力。 她心想着,皇帝怕是不会知晓轻重的,得有个人在一旁提上几句。 皇后这回没有拒绝,事关她的女儿,她也不能拒绝。 择日不如撞日,誉王一家也还未进宫。 皇后便带着自己的贴身婢女去了御书房。 正在批阅奏折的皇帝听说她来了,还挺惊讶。 他下意识就看了眼窗外的太阳,想看看日头是不是从西边升起来的。 连他都已经记不清,他这个皇后有多久未踏足御书房了。 皇帝下意识就站了起来,亲自去门口迎接。 皇后看到他,神色平淡如水,甚至连礼都没有行一个,直接开门见山。 “皇上,本宫就来同你说几句太安的婚事。” 皇帝疑惑:“太安的婚事怎么了” “母后说,她觉得承德侯世子顾辞不错,人就在京中,时时能见上一面。想来,皇上也希望能时时见上一眼自己的儿女吧” 这个理由倒是可以,毕竟武定侯虽然手握重兵,人却在西北。 估计这也是皇帝和杨贵妃犹豫不决的地方。 她说完,没听皇帝回应,便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多年前那个器宇轩昂的太子,已经成了现在略显苍老的皇帝。 皇后惊觉,自己好像已经好久好久没有正眼看过他了。 原来,岁月真的是把杀猪刀,谁都逃脱不了。 她淡淡笑了笑,这样她就放心了。 这至少证明,在这岁月的长河中,不止她一个人在蹉跎。 她这微微一笑,让皇帝眼前一阵恍惚。 他也忘了,自己已经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眼这个妻子。 她的面容似乎没有太大变化,只是身上没有了年轻时的鲜活气息。 美则美矣,但更像一把锋利的尖刀。 一不注意,她就会刺穿你的心口。 皇帝眸光微垂,看向她一身寡淡的衣裙,心中堵得厉害。 “皇后今日过来,就只是同朕说太安的婚事” “嗯,本宫与母后都觉得,顾辞不错,皇上好好考虑一下吧,本宫便先走了。” 皇帝出声挽留:“皇后便留下来陪朕用一顿午膳吧。” 皇后摇头:“不了,母后说让本宫回去慈宁宫陪她用膳。” 说完,她头也不回的直接走了。 皇帝僵在原地,额头抽搐的厉害。 她还是这般,找借口都这般随意。 母后巴不得他们能在一起多用几次膳,又怎会要求皇后回去陪她 罢了。 皇帝看着皇后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莫名升出一种苍凉感来。 慈宁宫。 太后见皇后这么快就回来了,眉心也是一阵突突的跳。 这么快回来作甚当哀家会留你用饭不成! 她将人赶走了,眼不见为净! 皇后刚走没多久,宫女秀萍便来禀,说誉王一家进宫了。 太后心中的那股气恼瞬间烟消云散。 誉王是她最疼爱的小儿子,她也存了私心,让先帝给他赐了熙州为封地,离京城并不远。 秀萍自然也知道太后对誉王的疼爱,在一旁笑呵呵又道: “誉王又给太后您准备了十辆马车的宝物。” 太后摇头失笑:“每次回京,都要将王府的好东西搬来给哀家,哀家还差他的东西不成” 说是这般说,太后眼中的笑意却差点要溢出眼底。 这小子,哀家没白疼。 大概也就两刻钟的样子,誉王夫妻到了。 跟在他们身后的,正是太后念叨的晏时驰和晏时霜。 “儿臣/儿媳拜见母后。” “孙儿/孙女拜见皇祖母。” “好好好……好好好……” 太后笑呵呵的让人赶紧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