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水军之议,初献良策 (技术交流)
猫啃月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舌战群儒”之后的两日,柴桑的气氛表面上平静了一些,但私下里,围绕着战与降的争论,以及如何应对曹操大军的讨论,显然进入了更深层次、也更小范围的阶段。 孔明那边,据鲁肃透露,已经与孙权有过一次长谈,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从鲁肃略显轻松的神色来看,效果应该不错。 而我,则利用这两天,通过鲁肃的引荐,有幸与几位江东水军的中层将领有过一些非正式的接触,也借机更深入地了解了江东水师的现状。 他们对于曹军水师的实力普遍存在轻视心理,认为那些北方旱鸭子即便得到了荆州水师,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真正的战斗力。 这种自信固然可贵,但也隐藏着轻敌的风险。 今日午后,鲁肃再次找到我,神色略带兴奋,说周瑜都督想请我和孔明过府一叙,似乎有要事相商。 我知道,关键的时刻可能要到了。 周瑜的府邸并不奢华,但处处透着一股精悍利落的气息,与主人的气质颇为相符。 这次并非公开的宴会,除了我和孔明、鲁肃,在座的只有周瑜本人,以及一位面容刚毅、不苟言笑的将领,鲁肃介绍说乃是程普程德谋将军。 程普是江东三代老臣,宿将元勋,他的出席,本身就代表了某种分量。 寒暄过后,周瑜直接切入了正题,他的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我和孔明: “二位先生远道而来,为我江东剖析利害,瑜甚为感佩。 如今主公已有抗曹之意,然曹军势大,号称八十万,战船连天,我江东虽有天险可守,精兵数万,但毕竟兵力悬殊,不知二位先生,可有破敌良策” 孔明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将早已准备好的说辞娓娓道来,核心观点与之前对孙权所言类似,强调曹军的种种劣势 ——远道而来、水土不服、疾疫流行、人心不稳,并着重分析了只要孙刘联合,扼守长江,曹军必然难以持久,最终必然败退。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引经据典,令人信服。 周瑜和程普都认真倾听,不时点头,显然对孔明的分析表示认同。 待孔明说完,周瑜的目光转向了我,带着一丝探寻: “子明先生一路辅佐刘豫州,屡献奇策,想必对水战也有独到见解不知可否赐教一二” 我知道,这是我的机会。 孔明负责的是战略层面的联盟促成与信心构建,而我,则需要在战术层面,展现出我的价值,为后续的计划铺路。我并非要抢孔明的风头,而是要以不同的方式,为联盟贡献力量,也为我自己争取空间。 我略一沉吟,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口道: “都督谬赞,昭不过一介书生,于行军布阵之道,远不及都督与程将军精通。 然旁观者清,或有些许浅见,愿与都督探讨一二。” 我没有直接谈论宏大的破敌之策,而是从更具体的方面入手: “曹军虽众,然多为北方士卒,不习水性,此乃其最大弱点。即便有荆州水师加入,然人心未附,磨合尚需时日,指挥体系恐难统一顺畅。 我江东水师,久经战阵,熟悉水文,此乃我之长。” 周瑜微微颔首,示意我继续。 “故而,以我之短,攻敌之长,非智者所为。扬长避短,方为上策。” 我顿了顿,看向周瑜, “都督麾下水师,艨艟斗舰固然雄壮,然小型走舸、快船之灵活机动,亦不可忽视。” “哦子明先生细说之。”周瑜眼中闪过一丝兴趣。 “北方士卒初临大江,夜间必心生恐惧,警惕性下降。 若能精选悍卒,乘夜驾驭小型快船,携带劲弩、火箭,频频袭扰曹军船营外围,不必求大战果,但求杀伤其哨船,惊扰其睡眠,使其疲惫不堪,士气低落。 积少成多,则曹军未战先怯。” 我提出了第一个建议,这是典型的袭扰战术,但针对性很强。 程普闻言,眉头微皱,似乎觉得这有些小家子气,但周瑜却若有所思。 我继续说道: “长江水道复杂,多有港汊、芦苇荡。 曹军船队庞大,行进必循主航道。我军可预先在一些狭窄或转弯处,布置伏兵。 或以重兵扼守要隘,或以小股精锐,待其船队经过时,以强弩集射其指挥船或楼船上的将官、舵手。 射完即退,利用熟悉地形快速脱离。 虽不能重创其主力,却可打乱其阵型,迟滞其行进,制造混乱与恐慌。” 这是利用地形打伏击。 “此二策,皆在以巧破拙,避实击虚。” 我总结道, “核心在于发挥我军熟悉水文、船只灵活、单兵战技娴熟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消耗、疲惫、扰乱敌人。” 周瑜的眼睛亮了起来,看向程普:“德谋以为如何” 程普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子明先生所言,确有道理。 袭扰与伏击,乃水战常用之法,然针对曹军不习水性之弱点,如此运用,或有奇效。” 我见火候差不多了,便抛出了一个更深入、也更接近我“私货”的建议: “此外,昭斗胆,还有一不成熟之想法。 曹军楼船高大,利于远射,若我军小型战船靠近强攻,恐伤亡不小。 然楼船高大,重心亦高,转动不便。 若能……改进我军部分主力战船,使其更为坚固,或更为灵活,或能……” 我故意说得有些含糊,没有直接提出具体的改造方案,只是点到为止。 “哦如何改进” 周瑜追问道,显然对技术层面的东西更感兴趣。 “譬如,” 我斟酌着用词, “可在船舷关键部位,加装特制的硬木或蒙上多层浸油生牛皮,以增强对箭矢、小型石弹的防护。 或可……优化船桨布局、改进帆索设计,提升船只在狭窄水域的转向和逆风航行能力” 这些建议,一部分是基于我对船舶知识的浅薄了解,另一部分,则是有意无意地,朝着未来锦帆卫那种更注重防护、速度和灵活性的特种舟船方向引导。 特别是“浸油生牛皮”的提法,看似普通,但若结合我之前构思的“强效引火剂”…… 周瑜眼中精光一闪,陷入了沉思。 他本就是精通水军之人,对船只构造、战法运用了然于胸。 我提出的这些点,虽然有些听起来寻常,有些则略显新奇,但都并非天马行空,而是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可行性。 “加固船舷,优化帆桨……” 周瑜喃喃自语,似乎在快速评估这些建议的价值, “子明先生此言,倒是提醒了瑜。我江东工匠,亦不乏能人异士,或许真可在现有船只基础上,有所精进。” 他没有立刻表示采纳,也没有深入追问细节,这很符合他的性格。 但我知道,我的话,已经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鲁肃在一旁适时地笑道: “子明先生果然见识不凡,此番见解,实为金玉良言,于我江东水师,大有裨益啊!” 孔明也微笑着点头附和:“子明之见,切中肯綮,亮亦深以为然。” 我谦虚地拱手道: “些许浅见,贻笑大方了。具体如何施为,还需都督与诸位将军运筹帷幄。” 这次谈话,虽然没有直接敲定联盟的细节,也没有讨论最终的决战方案,但对我个人而言,意义重大。 我成功地在周瑜这位江东军事核心人物面前,展现了自己在军事技术和战术层面的价值,而且是以一种务实、可行、不显突兀的方式。 这不仅为我后续争取“参军”身份,更深入地介入赤壁之战的筹备增加了砝码,也为我那些“秘密武器”和“科技伏笔”的登场,悄然打开了一扇门。 我知道,周瑜这样的人,绝不会轻易相信他人,但他对有真才实学、能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的人,一定会另眼相看。 离开周瑜府邸时,江风拂面,带着水汽的微凉。 我的心中,却比来时更多了几分笃定。 江东这盘棋,我落下的子,已经开始悄然发挥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