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这化肥我们一定要研制出来
词中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随着称重员汇报,四周的百姓都是呼吸急促。 他们听到了,也看到了。 这些红薯和土豆试验田的产量从三十二石到三十八石不等。 “天呐,居然最低都三十二石” “这比我家以前种的麦子强多了,以前丰收最多的一次也才三石多一点,这足足提高了十倍啊!” “原来江南丰收的消息是真的。” “你这不是屁话吗这些种子可都是王爷拿出来的,怎么可能有假” “好奇怪,为什么这里种的品种都一样,地理位置也差不多,为什么有的是三十二石,有的却三十八石” “你没看过报纸吧” “这好像是那什么为了试验各种培育方式下,作物的产量。” “哎呀,我也说不清楚,反正咱们以后种植就按照三十八石那一亩的方式就行了。” “没错没错,开春之前农科院应该就会传授咱们五号试验田的种植方式。” 五号试验田,就是红薯亩产三十八石的那一块地。 围观的百姓激动,朝中的大臣也激动。 这可是三十八石啊! 就算三十八石的不能普及,但只要三十石的能普及开来,也能养活很多人了。 这真是仙种啊! 真是祥瑞啊! 亲眼看着一亩地产出这么多的粮食,那震撼是无法言语的。 崇祯却很淡定,他看向许青:“不是还有施了化肥的试验田吗看看亩产多少。” 他带着期待。 没有施化肥的,每亩都有三十八石。 施了化肥的不知道会有多少 “什么化肥” “化肥我好像听说过,据说可以让产量更高,不过好像没有谁买。” “没买很正常,化肥能提高多少产量无人知晓,加之化肥也不算便宜。” 一众大臣议论着,但也不太在意。 觉得化肥估计也就和农家肥差不多。 当然了,化肥肯定是比农家肥强的。 不过就算强一些,又能强到哪里去 相比起农家肥,估计也就是锦上添花罢了。 红薯亩产量都三十八石了,强也强不了多少。 许青没有理会几人,而是转头吩咐开挖施加了化肥的试验田。 随着庄稼汉和农妇的动手,四周围观的百姓们也发现了不对劲。 “不对劲!” “这几亩地的红薯和土豆,为何比刚刚的大块多了” “对啊,不但个头大了不少,就连数量都多了不少。” 作为整日与农田打交道的农户百姓,对粮食最是敏感。 一眼就发现了不对劲。 这些比刚才的还要饱满圆润。 这是怎么回事 “我好像听说,这里是因为施加了化肥的缘故。” “化肥这个我听说过,不过当时没有买。” “效果竟然这般大也不知道施加了化肥的,产量会多出多少” 看着挖出来的红薯和土豆,他们猜测一定不会低。 但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 很快,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之中。 这些新作物上秤了。 称重和统计人员,看着本子上的数字陷入了呆滞之中。 不断地对照着,仿佛怀疑自己算错了。 一番对照之后,他们终于明白。 并不是自己算错了,也不是自己做梦。 而是这些新作物加上化肥,是真的有这样产量。 许青问道:“多少” 统计员深吸了一口气:“启禀王爷,加了化肥的几个试验田,最低产量是亩产五十石,最高的亩产……五十六石。” 许青对此仿佛早有预料,一脸平静地点头:“好!” 至于崇祯,就算早有准备,甚至知道在后世比这个产量更高的都有。 但这里是大明。 于是即便是他,也不由得感到一阵激动。 粮食才是一个国家安定与否的最大因素啊! 当年要是老祖宗吃得饱,也不至于造反了。 大明百姓要是吃得饱,也不至于自己后来吊死在煤山。 民以食为天,这不是说笑的。 亩产五十六石 要是能推广开来,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什……什么” “亩产五十六石” “我的天啊,我这不会是在做梦吧” “这化肥这么神奇” “不行,我下次也要买化肥。” 以前大明百官与百姓,对化肥的威力还没有太大的直观感受。 但这一次是真的刷新了他们的认知。 这些化肥,直接将产量提高了四五成啊! 这太离谱了。 尤其还是这些亩产量本就惊人的新作物。 提高四五成,那就是每亩多了十几石。 在场的不单单有农民和官员,还有商人。 商人的嗅觉是无比灵敏的。 他们嗅到了商机。 “这化肥居然如此神奇” “嘶,要是我们能把化肥研制出来,那不是能卖大把的钱” “快,等一会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相关的记载。” 商人逐利,但只要能合理的利用,那就能利用他们解决很多问题。 为了钱,他们会想尽办法去解决各种难题。 许青把化肥的成果展现出来,可不是为了当倒爷赚钱。 因为卖化肥,基本赚不到钱。 化肥在龙国不算便宜。 最关键的是,大明种田的百姓谁舍得花大价钱种田啊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大明的商人制造化肥。 不要求他们一步到位,可以先从简单的做起。 或者去各地,甚至未来出海寻找鸟粪石,运回来出售。 张维贤父子也在场,徐允祯也在场。 他们都见识到了化肥的厉害。 直接让粮食产量增加四五成,如果化肥不贵的话,想必没有哪个农户能拒绝。 徐允祯说道:“化肥,我觉得我们可以搞。” 张维贤点头:“没错,这种利国利民的东西,朝廷必定会支持的,甚至还会有免税等政策扶持。” 张之极也说道:“接下来让咱们的人去图书馆查查资料,我直播的时候也问问化肥怎么搞。” 资料是死的,而问直播间的观众却相当于有人手把手教自己。 什么化肥最好制造,凭他们现在的技术可以制造的。 什么化肥成本低又好用等等。 这些一问,应该就能得到答案。 直接赢在起跑线。 百姓们看完之后就兴冲冲地回家去了。 一传十十传百,这里的事迅速流传开来。 同时,丰收的喜悦朝着四周辐射开来。 混杂着泥土的红薯和土豆,还有包裹着外衣的玉米。 被一车一车拉回家中。 大的留着做种,小的先搞部分来吃一顿。 一连数天,整个北地都是欢声笑语。 “哇,太好吃了!” “这红薯、土豆、玉米味道真是好极了,产量又多。” “不愧是仙种啊!” 他们已经多久没有一家人都吃得饱饱的了 又美味又能吃饱。 感谢朝廷,感谢陛下,感谢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