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朱元璋:这样的金矿,不止一座!?
墨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几日后,天皇退位,东瀛臣服大明的消息传至各方。 东瀛朝廷的交接万事已毕。 这天,东瀛九州的一处山脉这。 这是李暄按照对后世的记忆,带朱元璋他们来的地方。 后世东瀛这的九州鹿儿岛,就有一座堪称世界之最的超大型金矿! 菱刈金矿。 按后世发现的所有金矿来看,这座菱刈金矿,是全世界含金品位最高的金矿之一。 品位指的就是每吨矿石里含金多少克。 而这座金矿的金品位,就能达到均每吨在40克左右。 甚至最高时,竟然能达到几百克! 李暄记着这座金矿储量大概有一两百吨,按后世那种先进的开采速度,都能开采上百年。 就按大明现在的时间来看。 这里的含量怎么也不可能低于一百吨。 够开采一两百年的! 能给大明吃的饱饱的! 山脉这的中军大营里,朱元璋李暄,还有朱棣他们全在。 “景和,你确定这里有金矿” “应该有吧。”后世和现在的地貌不太一样,李暄心里也有点没底了,他只是用经纬度算了个大概的范围。 而到今天,朱元璋已经在这待了三天,但工部去勘探的人还是没捷报传回来。 打出来的都是泥沙,根本就没看见金子。 不过有系统的佐证,证明东瀛这确实是有金矿,这里没有,其他地方也会有。 他也不担心。 但朱元璋因为有系统,所以心里有底。 而朱棣蓝玉,还有其他人,他们心里就没底了。 “殿下,你说这里真跟李大人说的那样,有金矿吗” 李景隆在朱棣耳边小声说道: “他们东瀛自己的人在这里生活了几百年,都没发现的金矿,李大人在应天就能知道” “李某怎么觉着有点悬呢。” 朱棣没搭理他,因为虽然朱棣表面上看着对李暄很有信心。 但心里还是有些紧张。 生怕李暄说错了地方,让朱元璋失望。 傅友德和冯胜那些跟来的官员,也听见了李景隆的嘀咕。 心里各自想法不一的去看李暄。 收了东瀛这就已经是不世之功。 要是再真让他言中,说哪哪哪有金矿。 那这人以后在朝廷还不呼风唤雨,说啥是啥 这边。 黄子澄跟齐泰已经有些焦虑过度了,俩人其实比任何人都紧张! 在心里一个劲儿的念叨,千万不要让李暄说中,千万不要让李暄说中。 “陛下,朝中事务繁多,陛下不宜久留在东瀛,臣谏言,圣驾应该返回应天了。” 焦虑半天,黄子澄再也等不下去,干脆站出来要朱元璋赶紧走。 齐泰跟着附和:“启禀陛下,李大人对东瀛不甚了解,过度妄言,不过念其有收东瀛之功,臣谏言不必追究其欺君之罪。” “至于这是否有金矿,不如交由臣等负责” “若发现金子,臣定第一时刻回禀陛下!” 两个人现在多留在这一息,都担心会有好消息传来,再让李暄立功。 然而有时候世事无常。 盼着别来什么,他就一定会来什么。 正在他们两个焦虑,朱元璋沉思之际。 工部的几个人突然急匆匆进帐,脸上的喜意前所未有的强烈。 “陛下!大喜!天佑大明!!” 一瞬间,黄子澄齐泰僵在原地。 朱棣他们则是紧张起来。 朱元璋离开座位,走下去:“有消息了!” “回禀陛下,下面人来消息,几个矿眼均有发现!” 工部的几个人回禀后,将一个布包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当着帐篷里所有人的面打开,里面是几十粒蚂蚁大小的金子。 有大块儿点的,扔到地上都能一眼明显看见。 “陛下,臣等从未见过含金量这么高的矿脉!这里简直就是一座金山!” 工部的几个人脸都红了,呼吸急促,说话的声音都在发颤。 在勘探矿脉这方面,他们就是专家。 但搜遍古籍,就没见过哪本书记载过有含金量这么高的矿脉! 听都没听过! 李暄说的这座矿脉,是开创了先河! 大明有了一座含金量前所未有高的金矿! 这怎能不让人激动! “你们预估这金矿能开采多久” 朱元璋关心最直接的问题。 几个工部的人面面相觑,最后竖起一根手指头。 朱棣急忙插话:“十年” 几个工部的人摇摇头。 朱棣呼吸一下急促了,眼睛瞪大:“难道是...一百年!” 他这个猜测一出来。 整个中军大帐的空气直接凝固了! 傅友德,李景隆他们的心不争气的跳起来! 越跳越快! 有钱了! 那以后打仗,别整什么步兵了,直接全员重骑兵上阵好了! 碰见城池,直接大炮开道! 反正有钱了,炮弹炸子儿不要钱的招呼呗! 然而朱棣现在都说一百年了,几个工部的人还是摇头。 朱棣气的一脚踹翻其中一个:“直接说!别让本王猜了!” 几个工部的人这才开口: “回禀陛下,现在才刚发现,还不太能确定可开采的时间。” “不过臣按照古籍记载,还有这金矿的含量来看,这金矿够大明一...一...一直采下去!” 工部这几个人的预估,让中军大帐除了李暄之外的所有人,瞬间不淡定了。 黄子澄齐泰瞬间面如死灰,怎么也想不通,李暄到底是怎么能精准的找到这处矿脉的! 有神仙相助吗! 朱棣蓝玉则是激动的一直攥拳,这回立大功了,又一个大功! 一个能一直开采的金矿! “陛下!此乃大明之幸,天佑大明!” 傅友德李景隆纷纷站出来贺喜。 朱元璋更是尤为高兴! 脸上的笑意持续了很久,不过却也没有表现的太明显。 “嗯,好,有了这样的金矿,再出现洪武七年那般的蝗灾,十一年那般的水患,朝廷也就不至于为了赈灾吵得头破血流了。” “边境上的财政压力也小了很多。” 朱元璋说完,朱棣他们又是一顿拍龙屁,不过高兴的反应也是真实的。 人有钱了手头宽绰,一身轻松。 朝廷也是同理。 财政上没了压力,就再不怕天灾,边境甚至也能一改防御姿态,转而主动出击! 朱元璋此时看向一直淡定如常的李暄,眼里都是满意和赞许。 你这厮,镇国神兽啊你! “景和,东瀛的金矿之事已毕,你就跟咱回应天吧,封赏回去再说。” “什么已毕臣说过,东瀛就这一座金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