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番外二:制药集团
千蕉百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1982 年 6 月,宋嘉因公出差,前往沈阳处理一些与部队医院药品供应对接的事宜。 事情办完后,她特意抽空去了一趟马承宇所在的医科大学。 在学校门口的小饭馆里,宋嘉刚坐下没多久,就看到马承宇快步跑了进来。 小伙子比几年前高了不少,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脸上带着激动,眼眶却有点红。 “姐……我还以为……你不要我了,把我忘了……” 这几年,他一直默默关注着宋嘉的消息。 他知道她公派留学了,知道她研究生毕业进入了国家医科院,知道她和军区医院解约了,更在电视上看到了她作为制药厂厂长接受采访的熠熠风采。 她就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光芒万丈,却也让他感到距离越来越远。 让他自卑到不敢再写信,更不敢打电话打扰。 宋嘉看着他,笑了笑:“说什么傻话。这两年确实是太忙了。怎么样,快毕业了吧” 马承宇连忙点头:“我已经通过毕业答辩了,这两天办完离校手续就能走了。” 他原本的计划是回军区医院,但此刻,他看着宋嘉,眼神热切,“姐,我……” 宋嘉看着他的眼神,心中了然,笑着直接抛出橄榄枝。 “正好,我那边的制药厂现在规模扩大了,正缺人手,尤其缺你这样科班出身、又值得信任的自己人。怎么样,愿不愿意来京市,来姐这边干” “愿意!我当然愿意!”马承宇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应道。 宋嘉点点头,“不过,得从基层岗位干起,要吃苦的。” 马承宇眼神坚定:“姐,别说从基层干起,就是让我先去扫仓库,我也绝无二话!只要能跟着你干!” “好!”宋嘉满意地笑了,“那你抓紧时间准备一下,我后天早上的火车回京市,到时候你跟我一起走。” 马承宇重重地点头。 两人又聊了许久,宋嘉才提着礼物去了沈望昕家。 沈望昕已经从师范大学毕业,现在是沈阳一所初中的语文老师。 周志远也晋升为副团级干部。 在宋嘉的建议下,沈望昕还加盟了 “嘉嘉服饰店”,就开在学校附近。 平时她去上课,就由孟婆婆和雇来的一个女店员看店。 店铺生意还不错,每个月的盈利比沈望昕和周志远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还要高。 店里生意好,赚了钱,沈望昕就动了再开一家分店的心思。 宋嘉这次来,也顺便帮她看了看几个预选的店铺地址,给了些专业意见。 回京市时,在火车站,宋嘉却被眼前的景象弄得有些意外。 只见马承宇提着行李站在候车室,身后还跟着乌泱泱十几个人。 都是当年军区医院中医部跟着宋嘉的那些人! 如今他们都毕业了。 刘海燕笑看着宋嘉:“宋医生,我们听说您那边缺人,就想跟着您干,您…… 不会嫌弃我们吧” 宋嘉看着这一张张充满朝气和信任的脸庞,心中瞬间被巨大的感动和欣慰填满。 她当然不会嫌弃! 这些人可都是她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基础扎实,吃苦耐劳! 她没想到,马承宇这几年真的牢牢记着她的话。 不仅自己努力,还将中医部的这些人都凝聚在了一起。 在她最需要用人之际,给了她一支现成的、值得信赖的团队! 她感激地看了马承宇一眼,然后对大家朗声笑道:“怎么会嫌弃!欢迎!都欢迎!” 这回估计裴院长真的要哭晕在办公室了。 这支生力军的加入,极大地缓解了制药厂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压力。 制药厂背靠医科院,生产的药根本不愁卖,都是先紧着部队医院供应,有多的才给地方医院。 因为宋嘉对药材要求极高,前期自家的药材基地还没发展起来,很多好药材都得靠她催生,所以产量有限,药品总是供不应求。 直到后来药材基地规模上来了,能稳定供应大量优质药材了,药品产量才勉强跟得上需求。 1988年,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深化,彻底放开对个人注册办厂的限制。 此时,宋嘉已在国家医科院深耕八年。 这八年间,她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 研发出了数种疗效显着、适合国内患者的平价特效药,其中针对肝癌的改良版“青阳丹” 更是填补了国内空白,让无数患者看到希望。 随着高校扩招和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国家人才短缺的困境也大幅缓解。 于是,这一年,宋嘉正式从医科院功成身退,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企业中去。 “华夏中药材发展中心” 早已覆盖全国十多个省份,建成上百个标准化药材基地,沈国民成了总负责人,带着团队跑遍大江南北。 马承宇则带领从军区医院中医部出来的团队,成了制药厂的核心管理团队。 按照早年与医科院签订的合同,宋嘉有权回购全部股权。 但宋嘉并未做绝,只是购回了35%的股权,给医科院保留了20%的股份。 这样既将企业的绝对控制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也留了20%继续支持国家的科研工作。 宋嘉将 “医科院联合制药厂” 正式更名为“嘉和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随后,她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规模,并开始在全国主要城市开设直营的零售店,把平价好药落进万家。 同时成立“女性健康基金会”,专门致力于帮扶贫困患病女性、资助失学女童,以及开展女性健康知识普及等公益事业。 在这个女性声音常被忽视、女性需求常被搁置的年代,为这些被轻视、被遗忘的女性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到1992年,70岁仍健步如飞的宋思礼硬是说自己干不动了,执意要把自己名下所有的公司股份,都转给了女儿宋嘉和两个外孙。 这下可把沈岁宁给高兴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