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九鬼盘
熟练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雨楼思索片刻,决定先带花玛拐、昆仑及十余名盗众上去铺设道路,随后由红姑娘组织后续队伍。 安排妥当后,他手持蜈蚣挂山梯,率先沿着峭壁向上攀爬。 卸岭派的蜈蚣挂山梯早已被他们玩得出神入化,拼、接、摆、挂,招式多样,堪称巧夺天工。 即便峭壁再险,鹧鸪梢也能凭借身上的攀山甲攀爬而上。 赵泽依旧施展蟒游山之法,在崖壁间如巨蟒般灵活移动,动作流畅自如,令旁观者惊叹不已。 众人迅速攀至半途,抬头可见一线天,高不可测;低头则见云雾缭绕,深邃难测。 若患有恐高症,恐怕早已魂飞魄散。 继续向上攀登一段后,赵泽转身之际发现一棵奇特的倒生古松,枝繁叶茂。 古松下有一块凸出的岩石平台,平台上有个漆黑的洞口——藏经洞! 赵泽想起洞内藏有巨蟒和诸多道书,还有一枚与青铜丹炉同源的青铜人符。 道书虽无特别,但黑蟒和青铜人符或许能提炼出非凡特性。 他随即估算崖壁距离,从同伴手中取来绳索,绑上工具后掷向古松。 工具缠绕树枝固定好后,他拉紧绳索确认牢固,然后借助蹬壁之力荡至对岸。 陈雨楼听到声响转头,看见赵泽稳稳落在平台,又注意到洞口,便停下等待。 赵泽拔出腰间银锁靠近洞口探查,却未感受到黑蟒应有的气息,或许是外出觅食了 进入洞内,满地皆是骨骸,初步辨认多为山中猴类遗骨,骨骸表面覆盖一层干涸的黏膜。 深入洞穴,可见大量堆叠的木箱,不少已被撞毁,道书散落一地。 洞穴尽头,一副巨大的骨架赫然呈现在赵泽眼前。 这是一具近五丈长的蟒蛇骨架,正是赵泽提及的黑蟒。 从周围墙壁上的爪痕可以看出,六翅蜈蚣应该是经过此处时发现了它,一番激战后将其吞噬殆尽。 真是晦气!看来无法从黑蟒身上提取非凡特性了。 赵泽只好返回洞中寻找那尊青铜人符。 一番搜寻后,他在一口木箱内发现了一个檀木小匣,上面用金线绘有一条四脚双头蛇图案。 打开一看,里面摆放着一枚铜制人偶,通体莹绿,双眼无珠,只剩空洞的眼眶——正是他所追寻的青铜人符。 赵泽拿起铜人准备提取非凡特性,但源质反馈显示此符并不完整,需集齐一套才能生效。 难道非要凑齐“四符一镜”才行 他将铜人放回匣中收进源质空间。 这“四符一镜”本是古代恨天国用于占卜推演的神器,缺一不可。 赵泽猜测这套东西的非凡特性可能与占卜相关。 其中铜鬼符较易获取,就在头顶瓶山尸王的腰带上;龙符似乎还在黄皮子坟中;而归墟卦镜与鱼符最为难寻。 这两件宝物随着一艘船沉入南海归墟深处。 要想获得它们,必须前往茫茫南海寻找归墟入口,深入探索才能打捞上来。 然而,南海归墟中还有其他能提取非凡特性的宝物,比如海中巨蛇、鲛姥、珠母,以及恨天氏遗迹里的通天楗木等。 赵泽默默将南海归墟列入自己的计划。 整理好一切后,赵泽走出藏经洞。 他解下先前甩过去的绳索,瞄准对面突出岩石的缝隙再次投掷。 绳索准确地嵌入缝隙之中。 确认稳固后,赵泽再次跃至对岸峭壁。 “赵兄有何所得” 陈雨楼瞧见赵泽归来,急忙询问。 “里面是个藏经洞,藏着大量道书,大概率是当年元兵侵入时,道士们藏匿于此。” 赵泽将绳索整理好归还众人。 听闻是藏经洞,陈雨楼略感失落,又一堆难以估价之物。 随后众人再度攀爬,此番赵泽加快步伐,与陈雨楼并肩而行。 眼见赵泽徒手攀壁如履平地,陈雨楼满是艳羡。 于绿林之中拥有一技之长,实属荣耀。 很快,赵泽凭借灵巧蜿蜒的攀爬方式领先众人。 再攀数百米,左侧出现一道横向大裂隙, 裂隙内生长着黄精、紫参、何首乌、灵芝等名贵药材, 看年份,最次也有百年, 这长达百米的裂隙中满是外界稀有的药材,显是寨民提及的药壁。 不仅如此,裂隙 一小段山壁露出嶙峋钟乳状、玛瑙质地、伞状珍珠形态的岩脉, 其上长着数株植物,茎叶布满似龙鳞的鳞甲,鳞叶上还有鬼脸般纹路, 九鬼盘! 赵泽曾在医书见过此类植物, 本名九龙盘,生于阳处仅能驱风解毒,常用作药材, 而若长于终年不见阳光的幽壑,则演化为鳞叶肥厚的九鬼盘,每株价值千金,可续命保命,极为珍稀, 此地竟连生八株,且每株年岁不短。 赵泽凭他的学识判断,这最大的九鬼盘恐怕已生长五百年以上。 这类九鬼盘,别说救命,哪怕生死簿上没你的名字,它也可能帮你多活几天。 但让赵泽欣喜的并非此,而是药壁竟能提取非凡特性。 他立刻注入灵性,开始提取。 光丝触及岩壁,深绿色的非凡物质随之被提取,进入源质空间。 药壁表面看似无异,实则精华已散,失去了之前的灵韵。 陈雨楼随后赶到,也发现了药壁中的九鬼盘。 “这么多!”他震惊不已,这珍贵至极的九鬼盘竟一次见到了许多,一时难以置信。 赵泽却提醒道:“九鬼盘虽好,但主墓室的宝物才是关键,回来再采也来得及。” 赵泽担心陈雨楼贸然采摘,若不慎损坏,他会心疼至极。 毕竟他已将整块药壁视为己有,哪怕少了一部分都会让他痛惜。 好在陈雨楼明白主墓室的宝物更为重要。 仅瞥了几眼,便移开了目光,跟随赵泽继续向上攀登。 再往上行数十米,岩壁上满是盘根错节的紫藤,缝隙间杂草丛生。 越往上走,奇形怪状、叫不出名的植物越多,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陈玉楼与鹧鸪梢皆擅长从泥痕草色中判断事物,只需看坟头附近的植被,便可知晓墓中人的年龄、身份与性别。 此法源自陵谱中的坟脉之说,通过观草木判断墓穴兴衰。 若坟头草嫩绿,则墓中人为早逝少年;若草枯萎且杂乱,则死者因病离世;若坟中葬的是英勇之士,附近多为苍松劲草。